□张锐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张锐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探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对策,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7所占全国高等学校的59%,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而实践性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性教学很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生的理论知识、能力结构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因此,探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对策,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应届毕业生,由于这部分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而普通高校培养目标以理论学术性为主,这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严重不符。由于学校人员编制有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重,尽管有些学校规定新进教师要到基层单位进行岗位实习,但也常常是只有规定很难具体实施。由于实践学习存在工
作环境差、时间长、强度大等因素,一般教师也不愿下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教师实践能力较低、实践经验缺乏、知识结构老化、更新速度慢等原因使得教学缺乏与实际生产相联系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一线企业人员有着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企业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兼职教师比例较小,无法弥补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2.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分析和企业的参与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不同职业和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有不同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一致。然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与实际岗位的要求存在差距,其中培养目标不够科学明确,与企业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学校对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把握不到位,在实训设置及培养目标上制定上只依靠几名专业带头人进行分析,而一般学校教师对于具体岗位的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的更新变化缺乏了解,对于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难易程度以及岗位与岗位的相互关系,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等把握不够科学具体,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符合实际情况,职业和岗位分析的科学性难以保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充分对接,在专业设置和岗位调查分析的过程中用人单位的参与度不够,难免会与人才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3.缺少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教材,教材内容陈旧
在高职教育教材中,普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建设走在了前面,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高职教材主要是供理论课使用的,相比较而言,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只是在近几年才真正引起重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正在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存在版本偏老、内容陈旧、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未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只重视操作技能、不重视技术应用和职业素质培养等,甚至有部分教材甚至仍沿用中职学校实训教材。教材编写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没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材编写,直接导致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产和管理脱节,不能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
4.实践教学设备落后,实训基地缺乏生产性
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操作水平的实践训练场所,也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由于很多高职院由职工大学、中等专业学校、专科学校合并形成,这些学校本身办学条件就较差,再加上招生数量逐年扩大,而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又较少,很多学校物无力改善教学条件,存在实验、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的问题。教学设备的更新远远落后于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存在差距,科技含量低,使得学生所学不能运用于实际。从设备的功能上看,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设备偏多,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现实情况下,由于企业考虑安全及经济效益原因,往往不希望学生去生产现场实践或者与学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生产性,高职学生不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或模拟的工作场景工作,对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是不利的。
5.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模式上,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考核方式与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样,即由实训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行为进行考核,甚至对实践教学的评价结果的判断主要是以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及总结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标准的评价准则,这对准确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不利的。教师往往仅给出一个考核分数,没有综合性的评价和建议,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考核形式也较为单一。由于操作技能的考核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考核标准便由实训教师自己制定,有时就与现实工作要求不符,这样既不能引起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使其真正提升专业技能,也无法让学生通过实训课程建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意志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亟待改进和完善。
1.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实践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进行专业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性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部门应支持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比如出台地方性法规,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经费支持,明确企业在教师专业实践中的职责和义务。企业要为教师专业实践提供便利的条件,积极配合教师的专业实践工作等,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和管理前沿,切实提高专业实践的有效性。学校应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制定教师参加企业专业实践的详细方案,并负责联系相关企业,实施考核、总结等具体工作,明确教师在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期间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同时,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引进一批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高级技术人员或者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任用不唯学历,只要他们热爱高职教育,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熟悉行业标准和专业理论
基础,都可以引进来。此外,学校应努力完善对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机制,创造和谐的用人环境,使优秀教师可以进得来、留得住。
2.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行业企业充分参与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学生最终是受到用人单位检验的,能够尽快地适应岗位,胜任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受到社会欢迎。由企业参与培养目标的制定就会减少或者避免人才培养走弯路。所以,学校应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邀请其加入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建立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制定培养目标。
必须科学地运用职业分析方法,使其更好地为培养目标的制定服务。行业、企业内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最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流程和规范,劳动组织形式、实用工具等,能够深入企业和一线工作中去,充分了解职业岗位的情况。关于职业分析的内容方面,分析的范围要广,重点要突出。分析主要包括对产业结构及其分布,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潜在的发展前景,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要求。
3.加强实践性教材的建设
实践课程教材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学到专业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水平。各高职院校应专门组织编写一批适应高职实践教学需要,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实践教学专用教材。实践教学教材要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具备简明、直观、实用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内容包括实习实训目的、技术要点、操作规程及步骤、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方面,要重点突出应用和规范。教材内容还应注意与专业理论课的衔接和对应,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自的侧重点。开发实践课程教材,要实行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企业知名高级工程师和校内双师型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结合实习实训基地的具体环境设施,编写具有高等职业特色并与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有机结合的实践课程教材。
4.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该 “争取政府支持,依托社会力量,集中学校优势”,逐步改善实训条件,完善实训功能。争取政府支持主要是利用政府的管理职能,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通过政府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吸引区域内相关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来。依托社会力量主要是通过 “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吸引行业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力量,共同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首先,依托企业的产品或项目,形成双方的结合点,加强校企之问的技术合作;其次,依托企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工学交替,提高实训质量;最后,还要依托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集中学校优势主要是指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等优势,通过为社会服务创造经济效益,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学校要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保证共享性强的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和设施,通过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将实训基地做大做强。
5.制订科学的实训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
各专业应制定多元化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形成富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评价。实训质量评价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评价,要求每一个训练环节都有考核标准;二是最终效果评价,要求有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考核标准,最后形成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除了实训报告,还应包括实训期间的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敬业精神、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每门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都应该有企业参与制定,与实际工作过程标准一致。教师除了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给予实训课程总评以外,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向学生反馈考核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争取进步和今后自身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只有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1]郅芬然.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5.
[2]梁俊.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87-91.
[3]李永康.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2):56-59.
[4]傅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0,(2):90-92.
(编辑:秦俊嫄)
G712
A
1671-0568(2016)32-0114-03
张锐,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