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慧
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开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视角
□刘 慧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其核心工作在于激发他们思维的创造性,各高校虽在不断地强调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但并没有找到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文章基于对上海5所理工科高校所开展的研究,总结艺术教育方面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创新教育;艺术教育;对策研究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而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中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工作在于激发他们思维的创造性。目前高校虽然不断地强调要培养创新人才,要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但并没有找到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标准化,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在不断探索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艺术教育在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研究表明,艺术教育目标维度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审美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二是情感教育,培养人丰富健康的情感;三是创造性思维教育,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四是文化传承教育,植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载体,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和改革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原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 (1988年4月),把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正确审美观念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要求高校提高对艺术教育在学生道德情操熏陶、丰富情感世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教育价值的认识,要求普通高校开设艺术选修课,并逐步把艺术选修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如果说该意见源于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关注,具有原则意义上的指导性,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进入新世纪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规定(如:2002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范 [2001-2010]》,同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等,因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则出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有了更宽的视野和更坚实的依据。然而,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开展情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研究以上海市5所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以理工科见长)为研究对象,运用专题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师座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对艺术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
1.对艺术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够,相应教学研究不足
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通过开展不
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艺术教育活动,以达到不同目的,然而聚焦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则显得认识和重视不足。通过对5所高校专职的艺术教师专题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以完成本职教学任务为己任,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学思想上较多强调艺术的 “娱乐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没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基本忽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忽视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作用。
2.学校对艺术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通过对5所高校调研发现,高校由于学科划分界限严格,专业课程设置太细,其中一所高校虽设有专门的艺术院系,但接受艺术教育几乎是本院艺术专业学生的 “专利”,其他专业的学生进入艺术课堂的机会不多;另外,即使有的大学开设了艺术选修课,也因艺术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上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重,没有更多时间、精力走进艺术课堂,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问卷调研题目 “您所在的学校是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及素质的培养”的选择中,有40%的人说 “一般”,32%的认为 “重视”,有27%的学生回答 “不重视”,这个数据表明学校还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另外,在学生问卷中发现理工科学生大多数通过学生团委或学生会社团以及学校的选修课来学习艺术教育,分别有56.2%和85.4%的学生选择了该两选项,这表明学生社团活动和开设的选修课是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主要载体。另外,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大多数 (80.1%)的理工科学生每学年参加艺术教育 (活动)的次数是两到三次,这些调研数据充分表明, 学校对艺术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学生参与面小,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3.艺术教育处于多头管理或无序管理的管理困境,缺乏针对性和激励约束机制
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给予重视,但面对学科专业教育艺术教育仍然缺乏动力。例如,学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归口不一,有的大学并不是处于思想上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其机构是因为政策原因被动建立的。根据对该5所高校调查发现,3所高校艺术教育机构隶属于学校团委,1所高校归口艺术院系,1所院校于2015年从学校团委脱离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这种各自为营、没有统一的归口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保障与激励机制,部分教师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已有公共艺术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专门的师资队伍整体数量和素质还不相适应
教育部对高校艺术教育师资有相关规定,要求专职艺术教育师资数量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为0.15%~0.20%,但许多学校难以达到此要求。通过调研,发现这5所高校专门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与学校学生比例低于0.09%,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艺术教育的师生比例为0.43%。调研的5所院校虽有1所高校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但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专业门类与年龄结构等分布不合理,使得艺术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5.艺术教育内容文化内涵不足,教育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吸引力,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有关艺术教育类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不高
在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35%的学生反映艺术教育课堂学习还是以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知识讲解为主,教学互动较少,没有体现艺术课程的特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15.5%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课堂中实践活动,即使是艺术实践类课程,67%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注重娱乐性。80.5%的学生希望在艺术教育公选课的课堂增加实践学时。而其中 “对学校开设的艺术教育类课程内容的满意度”的调研结果显示,有56%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23%的学生认为满意,大多学生非常不满意学校开设的有关艺术教育课程。同时,52.8%和45.6%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课程管理不规范,教师上课内容无趣。
6.缺乏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开展教学效果评价是个高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相较开设艺术专业的院校,在这方面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符合公共艺术教育规律特点和规律的评价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7.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不足,缺乏有效教学评估或检查机制
访谈中发现,高校普遍认为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不足,国家虽下发相关指导性甚至是检查性的文件,但高校普遍执行得不好,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同时,比较普遍的专业评估、院校评估等评估实践活动中也没有专门的指标对学校的艺术教育进行考核,缺少针对性的专项评估。
1.要强化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学科教育融合,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
研究表明艺术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将艺术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按照艺术教育从普及到提高、从整体到个体的发展思路,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做好艺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的结合,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的结合,艺术课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艺术教育与学校环境建设的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
(1)将艺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调研发现,一所以电力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开设了一门 “机器人书法”课程,将书法教育与传统理工科内容融合起来开展教学,教学反响很好。
(2)注重艺术实践,采用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如上文所述,学校艺术教育实践内容缺乏,锻炼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缺失。在教师座谈中,一名高校教师谈到曾经在学校示范性选修课程立项中申报了一门 “中国传统艺术”的课程,有近一半学时的实践课程,申报答辩中,课程专家肯定了该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等,但主管部门认为开设实践内容,对教学资源要求较高,因而未被立项,这种思想是不妥当的。
(3)将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这种做法比较普遍,得益于国家重视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也在通识教育语境中得以充实。
2.引导高校领导重视艺术教育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认为:必须使艺术成为哈佛大学认知生活和创造未来的核心动力。艺术乃是大学教育使命所载负的核心内容,能够带来新观念、新形式、新方法、新感受,并对人们所有的创造性思维产生重大而奇妙的独特启示。所以,艺术是与科学、人文并列,应当被置于哈佛教育观念的核心地位。而对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而言,提高普通高校领导对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仍是搞好该项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
(1)开展专项评估。我国的教育评估20字工作方针中,其中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展示了评估工作的主要作用,可以开展专项评估,政府主管部门恰当地利用评估结果,这样可以引起领导的重视,便于通过评估工作引导、督促这项工作,当然,通过评估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在全校范围产生积极影响。
(2)组织培训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可借鉴原国家教委曾举办的 “全国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模式,多组织一些针对校级管理层的培训,也可借鉴中央党校、青年政治学院等做法, 将 “艺术鉴赏、艺术技巧”等体验课程加入干部培训中,从而提高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真正把抓好艺术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设立艺术教育中心或机构,统领全校艺术教育工作
有个别院校设立专门的艺术教育中心 (机构),给予专门的人员编制和固定经费,作为独立的教学部门开展工作,专门负责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与教学,理顺了公共艺术教育的体制机制,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破除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处于多头管理或无序管理的管理困境,但是要避免因政策原因被迫建立艺术教育中心而带来的随意性和间歇性弊端。这样将艺术教育统一归口于艺术教育教育中心,管理上更顺畅,工作效率会更高,教学质量也会提升。
4.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这是普遍的共识。调研发现,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师资人数不够;二是艺术学科门类单一;三是岗位留不住人;四是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职称晋升、科研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程建设立项、年终绩效考核等方面没有区别政策,教师发展处于不利地位。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艺术教育在高校的开展,需要学校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并在条件逐步成熟后,遴选有艺术教育经验或者更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进行授课。
5.加强艺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艺术院校的专门教育,学校应该做好艺术教育基本建设,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考虑以构建艺术教育融合与学科教育的培养体系为前提,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或实践场所建设,着力开展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年级和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艺术教育程度等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既要符合艺术教育的特点,又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得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更适合学生。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研究团队,引进、开发一定量的专门课程或教学内容,并采用与这些课程或内容匹配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6.加强艺术教育的教学测评,建立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理工科院校学科教育方面的教学测评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一定要兼顾艺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针对公共艺术教育,在传统的评价体系框架下,要重新设计有效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7.完善艺术教育实践设施,设立专项经费,出台政策制度等措施
制度建设也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将大大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完善。
[1]黄达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长远发展的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9,(5):29-31.
[2]周海宏,等.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新审视——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专题座谈发言集萃:感性素质与人们的生活[J].基础教育参考,2013,(15):13-14.
[3]白强.大学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问题和建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19-221.
[4]徐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转型研究[J].宁波:宁波大学,2013.
[5]周微,张晶.十余年的沧桑历程铸就军星的辉煌——访吉林军星艺术学校校长高志伟[J].经济视角,2010,(10):36-39.
[6]朱英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深层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4):62-63.
(编辑:秦俊嫄)
本文系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艺术教育对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及改进策略研究”(编号:C11)的研究成果。
G642.0
A
1671-0568(2016)32-0015-03
刘慧,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美术史与美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