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丰腴性”诉求与小说教学——以《祝福》为例

2016-03-02 22:59金楷洺
现代语文 2016年32期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段落

◎金楷洺

朗读的“丰腴性”诉求与小说教学——以《祝福》为例

◎金楷洺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必备技能,而在很多情况下,它却被平面化,朗读应该“丰腴化”,这样才能获得更高效能的生本课堂。“丰腴性”的朗读具有目标指导下的层次性,复合型文本运用丰腴朗读法来教授,语文味更浓,且能有效避免图解式文本剖析。“丰腴性”朗读除了能运用在诗歌和散文的教学上,还能与小说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营造参与式课堂的有效教学法。

一、“丰腴性”的朗读与参与式课堂的形成

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文本解读,要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文本,结合“知人论世”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做到文本细读,以体会名作真情与领会写作技巧。然而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却往往忽略了文本的文学味道,使文学作品成了可用逻辑推理来推敲的公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追求尤为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新课标要求营造“生本课堂”,学生的参与性至关重要,一篇课文就算精读得再尽善尽美,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只能是教师的独舞步,而且语文学科本来就存在着知识点不突出的尴尬,教师在讲台上分析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觉得事不关己。笔者认为,兼顾文本精读与“生本课堂”的法宝之一便是朗读。

需要注意的是,朗读不应该仅仅被视为培养学生语感的需要,因为朗读内涵的局限化,现在高中语文课堂大多弱化朗读教学,代之以知识树般的知识点堆积。在这里,笔者认为朗读应该充分“丰腴化”。所谓“丰腴化”可以这样解释:1、朗读适用于一切文体的课文。2、每一遍朗读应该在相应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读出层次感,读出韵味。3、就意义而言,朗读的效果应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应该能够涵盖教学的三维目标。朗读是一项参与性门槛极低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语文课堂,学生面对熟悉的母语,大声地朗读几乎不存在困难。对教师来说,朗读教学也比较好操纵,对艰深的技能储备要求不高,而且朗读的能力也应该是语文老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然而朗读教学,不能理解为学生在没有目的指导下的反复朗读,应达到“丰腴性”,这样才能有效促成参与式课堂的形成,达到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真正的良性互动。因为这种朗读包含强烈的目的指向,学生容易认识到这一活动开展的意义,所以他们大多会自愿积极参与课堂的建构,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朗朗读书声营造参与式课堂并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朗读为主导的小说参与式课堂探讨

朗读教学法一般都运用于诗歌或散文单元。对于小说,一般运用朗读法的场合多限于对小说中人物的分角色朗读,通过揣摩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孕育其中的思想情感。然而,有很多小说却并没有大段的对话,反而更注重细节的描写、环境的渲染与外貌的摹状,面对这样的小说,只朗读对话就只能揭其冰山一角,难窥文本全貌。复合型文本的课堂可以运用丰腴性朗读来全面解读。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小说单元的《祝福》便是典型的复合型文本。

笔者将以鲁迅的经典作品《祝福》为例来探讨朗读为主导的小说参与式课堂的建构。

鲁迅的小说以深入的人物刻画见长,笔者在设计《祝福》这堂课时,便把重点放在了“祥林嫂”这个人物的解读上,然后由此牵带出环境和情节的分析。

中学课堂中,在解读复合型文本中的圆形人物时,很容易流于解剖论证式的授课模式,人物性格的分析很容易被教师“垄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随之降低,然而就是因为人物性格的复杂,教师的引导又成为必须,在这里“丰腴性”朗读便成了沟通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手段。因为“丰腴性”朗读不是一遍一遍漫无目的地读,它的实施具有突出的层次感,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是在教师明确教学目的指引下进行的。学生在每一次朗读中,读出相应的目的,读出其中的内涵,读出文本的文学韵味,他们在朗读活动中领会了教学目标,也在朗读的过程中凸显了自己的自主性,增强了自己的课堂参与感,达到了与教师的“良性互动”。

教师可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朗读:第一层次的朗读应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下的全文默读,扫清生字词障碍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第二层次的朗读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下指导的朗读,笔者主要延续从必修一开始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培养思路,让学生把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词汇用笔圈点出来;第三层次的朗读是反复朗读并揣摩圈出的字词所体现的感情、领悟作者所寄寓的深切情怀,从而在深层面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层次的朗读不是必须递进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是一致的,所以三个层次的朗读一般都是交叉进行的。

对于鲁迅的小说,可从“看与被看”入手进行解读。不过面对作为受众的高中生,有必要对“看与被看”进行必要的解释,让他们明确所谓的“看与被看”不是指单纯的眼睛看,而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压迫。

教学设计片段:

师:请同学们寻找在课文中哪些人对祥林嫂进行这种“看”的压迫?请用笔圈点出来,并用阶级分析法归类。

要求:找到相应的段落并标记出重点字词,自己揣摩语气,把相应的段落读出来。

明确三组“看与被看”关系:1、鲁四老爷看祥林嫂——地主阶级有意识的致命的看;2、以柳妈为代表的鲁镇普通百姓看祥林嫂——无意识、无主名杀人团的致命的看;3、“我”看祥林嫂——新兴知识分子深刻同情批判式的看。

设计目的:通过“看与被看”关系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祥林嫂封建社会底层受压迫妇女的形象。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圈画出相关段落,自己品味朗读,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最后总结。此环节关注的是学生自己圈点批注朗读的实现,鼓励学生自己感知文本,以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师:大家觉得课文中最典型的“看与被看”情节表现在哪些片段?

明确:鲁镇百姓寻祥林嫂听阿毛的故事。

设计目的:地主阶级的压迫,学生容易觉察出来,朗读相关段落时也容易体会相关感情,而作者对“看客”文化的批判,学生不易察觉,通过这一片段的品味、朗读、强调,进一步走进鲁迅深刻的思想世界。教师综合学生意见,整理相关片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一角色由两名同学演绎,师生集体品评,讨论这部分文本的典型意义。

师: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祥林嫂面对着“吃人”的现实有反抗吗?

要求:学生找寻相关段落,圈出重点词语,个人默读熟悉文本、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明确:祥林嫂面对不公平的社会,她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她“逃”过、“撞”过、“捐”过,但是她的抗争是缺乏正确认识的,她只是想当稳奴隶,而社会却让她做不了奴隶。

设计目的:这一部分的讲述很容易流于历史意义的阶级分析,通过“丰腴性”朗读,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教师根据同学们找到的关键词句进行综合,演示文稿展示重点段落,重点字词标红,教师范读营造气氛,学生齐读感知形象。“丰腴性”朗读的意义在于,拒绝解剖式的人物分析,营造课堂的语文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人物形象,感知文本的深刻内涵。

正如上述课例,祥林嫂这一圆形人物的形象分析可以充分借助“丰腴性”的朗读教学法,这既有助于参与式课堂的形成,也使语文课堂文学味道更浓。笔者的课例主要注意到了朗读的层次性,依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依次圈点字词、感受气氛、得出形象(生字词主要在整体感知时的默读中落实)。对于“我”这一圆形人物的分析,更可以引入叙述学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叙述者”与“作者”的区别,再让学生分别以两者的语气来朗读关于“我”的“精神自省”的段落,从而理解叙述者和作者笔下“我”的区别,把握其张力,深刻领会作者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体察与劝诫。

总之,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应该更有层次感,每一遍朗读也应该更有目的性,“丰腴性”朗读实是兼顾文本精读与参与式课堂的利器,在强调“生本课堂”的今天,朗读的“丰腴化”势在必行。

注释:

[1]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金楷洺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 529100)

猜你喜欢
祝福祥林嫂段落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