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阳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简约其途,丰腴其实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刘爱阳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现代文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按照“简约其途,丰腴其实”的标准,需要树立“文本中的重点信息没有遗漏,答案都有根据”的重要标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信息的提取:按照题目中的具体要求,在文本中选择重点阅读内容,提取承接关键信息的词句。其次,信息的转化:利用联想与推断,丰富知识与加强能力,把关键信息转变为答案要点。最后,要点的连缀:按照答案要点间的层次与逻辑之间的关系,进行要点连缀,产生连续且规范的答案。
“简约其途”主要指不能盲目地对专业术语进行死记硬背,不应该对复杂且繁琐的方法与策略深入钻研;在解题思路方面,应该注重简约与清晰。长时间以来,现代文阅读题目解答一直处于模糊或没有途径的状态,还可能是一个题目一个途径的情况。考生通常无从下手,教师也没有有效的办法。这种束手无策的状态需要及时改变。
“丰腴其实”主要是将精力都集中在答题内容上,使知识内涵与思想认识充分调动等人文积淀,把重要信息转变为答案的重点,应该最大限度地做到确切、全面与扎实。这样就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较深刻的思想与较丰富的感情,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与文学底蕴,对事情、人情以及文理十分了解。在要点完备且确切的前提下,要点连缀应该充分做到逻辑准确、层次分明、顺序得当与语言顺畅。
新课标背景下的现代文阅读题目,对学生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应该从具体文章着手,按照“提取转化”关键信息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做到文本中的重点信息没有遗漏,答案都有根据。在重点充分且确切的前提下,要点连缀应尽可能做到逻辑正确、层次分明与语言的顺畅。现通过以下几个例子进行阐述:
例如,2015年江苏省考题中现代文阅读二《落单的雕刻》,作者熊秉明。
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同时充分调动知识与能力积累,将关键信息进行转化。
问题:“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原文: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回答: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曲。
问题: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原文:罗丹的出现……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忠于自然”,……现代雕刻从此可能。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变革……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都写在肉体上。
回答: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
问题: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原文: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开向生命的窗子”。
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以创作的启示。
要点连缀,文章的核心内容与“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曲。在雕刻观念上、在雕刻内容上、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以创作的启示。
例如:(2014年江苏省试卷)现代文阅读:《安娜之死》,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问题: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答案:特点:虽是客观描写,但却体现了安娜的主观感受。作用:在侧面体现了安娜的恍惚、敏感以及神经质等心理状态。
问题: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解析:通过捕捉安娜的心理描写话语,能够体会出其内心活动:“她就抛掉红皮包,……觉得无力挣扎。”
答案:内心活动:十分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是一个偶然性,使悲剧意味有所增强。
问题: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答案:文章通过对前五段对安娜绝望的描写,随后对安娜身边任务的描写,充分说明安娜当时的恍惚与敏感等心理状态;安娜在铁轨上时的心理描写,说明安娜的死纯属偶然,最后用“蜡烛”的比喻,体现了安娜死亡前的意识由异常清醒至慢慢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体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也是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蕴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由此可见,在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过程中,树立“文本中的重点信息没有遗漏,答案都有根据”的重要标杆,是对现代文阅读与高考的重视,也是对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视,同时还是对学生思维素质与考试成绩的重视。
[1]李方.把握信息联系,作好信息处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解答技巧浅探[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5(2):75-77.
[2]胡洪华.高考现代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4(Z5):54-56.
[3]曾丽芳.浅谈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应试的方法、思路和技巧[J].科技信息,2009(32):304.
[4]陈聿章.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特点取向及复习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11):69-70.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