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东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高中思想品德课与生活融通策略浅谈
白晓东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当务之急是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让思想品德走进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突破,将思想品德知识移植到学生生活中;鼓励学生研究生活现象,提高用思想品德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生活化,将政治引向生活。
高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生活经验;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口号已经摇旗呐喊了很多年,教学研讨中一直在提倡让课堂走进生活。但是,通过对现今的高中思想品德课堂现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贯彻得并不完美。在课堂上,偏重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常态:高考考点要求的,要细讲;考点不要求的,略讲。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已严重偏离生活,成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根据考试说明讲,学生埋头记笔记,抱着“反正上菜市场买菜又不用会思想品德,我学它干什么”的心态在学习。面对当前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堂现状,加强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思想品德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思想品德问题,提高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对“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现在正值夏季,电器城里空调的价格非常高,为什么还是有人络绎不绝地购买?试想,到了冬天时,北方供暖地区商场里的空调是否会降价,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容易就能得出:夏季空调市场供大于求,商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冬季北方地区空调市场供小于求,价格呈上升趋势。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不仅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理论最终需要回归到生活实际中,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充实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用思想品德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
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相关知识点之后,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社区即将要推选新一届的地方人大代表,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你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通过实地探访,在社区里进行调查研究,采访人大代表,了解相关问题。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的民主选举制度,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学会更好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鼓励学生积极研究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现象,积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将思想品德课堂延续到课外,这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学以致用最好的体现。光学会考试是没有意义的,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的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无论是在备课前,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抑或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时刻对政治生活化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上接一接地气,将政治引向生活。教师要在生活中挖掘政治教育的资源,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巩固知识。
例如,在教学“权力的行使”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投影仪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高级政府官员的图片以及语录进行导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在教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以西藏自治区为例,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西藏自治区过“雪顿节”的盛状,引导学生思考:每年除了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西藏自治区人民在“雪顿节”“藏历新年”这一天也拥有休假权,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哪个知识点?想一想身边是否有少数民族的同学,与他们交流,调查少数民族拥有哪些特殊的权利,需要履行哪些必要的义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整合生活中的政治知识资源,将思想品德带到生活中,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之间的距离。
高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不愁思想品德课上不好了。
[1]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09(10).
[2]黄建君.德育学科核心能力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