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芹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陶湖胡桥小学)
一节语文课引起的思考
——浅议普通话在农村小学的使用现状和成因
张芹芹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陶湖胡桥小学)
当今社会,普通话成了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个人能力高低的一项衡量标准。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说普通话的意识和习惯。但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五年当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令人担忧——他们从小就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与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普通话;农村小学;因素
这篇文章是源于我的一节语文课,以下是我的教学片段:
师:拿出“茄子”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生:(大家迫不及待地一起喊)“qú zì”。
师:再次拿出“辣椒”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大喊)“大椒”而且语调变成“dɑ jiǎo”
师:随手拿出玉米的图片。
生:(学生没等我问,就做出了回答)“玉箩”(yù luó)。
……
这节课,我原本想利用大家都见过的“辣椒”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没有料想到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这一节语文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那么,这一案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间接反映了大部分乡村小学学生普通话的情况——水平不高、没有意识和习惯去说。但这恰恰也是大多数农村小学生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下面我们来看看农村小学普通话的使用现状:
(1)这里的农村小学分为“离城镇较近的,即所谓的‘中心校’”,和“偏远农村地区,即所谓的‘村小’”。中心校师生的普通话水平要高于村小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但也不是百分百的达标。
(2)在“村小”里,从教师到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较低,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说,高年级的学生知道要说但不够标准。
(3)不管中心小学还是村小,大家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村小”尤为突出。
(4)在农村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或者说的氛围不浓。教师、学生、家长都习惯使用方言与人交流。钟爱方言、排斥普通话现象较重。
其实,在农村地区,每所小学都张贴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标语。但为什么它只能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中,没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从我个人来说,我深有体会。我从小生活在农村,身边的家人、老师几乎没有人说普通话,只有到了大学,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我才意识到要说普通话,所以每天早起苦练普通话,好不容易普通话水平达标。但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一所偏远地区小学任教,五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在慢慢后退,同化现象严重。
这里虽然有我自己的原因,但是五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农村学校,大家说普通话的氛围太淡。很多教师在学校里不说普通话,或者说普通话也只是局限在学校范围内,一出校门都还是说方言。除去学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要求他们说普通话,身边的人都使用方言交流,甚至有些家长还不乐意孩子说普通话。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习惯了用方言来交流。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很难改正过来。如果不改变这个氛围,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不会提高的。
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直接源头就是教师。说起农村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我想说一说另一个案例。某节语文课上,我校的一位老教师教大家读“麦”,她范读如下:“麦”(mài),“麦(mài)子”的“mē”。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教师的分层和老龄化现象较突出,老教师的数量要多于年轻教师的数量。而老教师大多都是以前的民师,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没有学习过普通话课程,所以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是不达标的。年轻教师虽然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普通话的水平都是达标的,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因素,很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是不愿意来农村任教的。此外,有些年轻教师,如果在当地任教时间较长,他们的普通话会被方言逐渐同化。因为在当地,他们和别人交流时,别人总是喜欢用方言来与他们交流。
农村学校,普通话不能被广泛推广,教师、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还有着很多其他因素。比如:
1.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薄弱,人们关心的重点是发展经济,在教育上的投入很少,或者说在教育上只能投入最主要的,舍弃全面的投入。由于经济滞后,很多年轻毕业生不愿扎根基层教育,这样农村学校的“新鲜血液”太少,不能形成影响老教师的一股“力量”。此外,家长关心的重点不在孩子的学习上,而是如何赚钱。现在的农村地区,很多都是老人在家带孩子上学,年轻一代外出打工。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训练,而且还生活在爷爷奶奶浓厚的方言环境里,从语音到语调都带着浓浓的方言味,孩子们的方言夸张地说可谓是“根深蒂固”了。
2.制度因素
在农村学校,对教师普通话的要求没有严格的制度来限定,所以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如果相关部门将教师普通话水平是否达标和年度的各项考核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会提高教师说普通话的意识。学校里,如果能将“要求学生每时每刻说普通话”形成一个制度性的要求,并且将它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项评定标准,这样学生也会慢慢地重视它。
总之,“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仅仅只是一个标语和口号,而是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的一件事。时刻要求自己说普通话、时刻提醒自己说普通话、时刻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曹畅.浅议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14(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