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两人心,百世情
——解读《致橡树》里的智慧

2016-03-02 02:47吴秋华
新课程(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致橡树舒婷木棉

吴秋华

(山东省聊城大学文学院)

一棵树,两人心,百世情
——解读《致橡树》里的智慧

吴秋华

(山东省聊城大学文学院)

教育是一棵树唤醒一棵树,爱情是一棵树感应一棵树。纷纷扰扰的世间,真真假假的世事,谁能借我们一双慧眼辨识真伪?向舒婷学习,选择做一棵树吧,做一棵橡树近旁的木棉,彼此——相知相依,朝夕晨昏相守;互敬互慕,岁月沧桑相惜。

平等;尊重;倾慕;爱情观

每个女孩都是折翼天使,来人间寻找她美丽的梦想。她只有在合适的时间里,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帮她编织好翅膀,才能再次在爱的天空中飞翔……

但并不是每一个女孩都可以再次飞翔,也并不是每一个女孩都可以长久地飞翔:陈世美辜负了秦香莲的殷切期望,薛平贵辜负了王宝钏的青春时光,司马相如也险些断了卓文君的梦想!

纷纷扰扰的世间,如何才能做一个足够聪慧的女孩儿,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保护自己不受伤?

舒婷告诉我们:选择做一棵树吧,做一颗橡树近旁的木棉,彼此——相知相依,朝夕晨昏相守;岁月沧桑相惜。

且看智者舒婷的幸福:

舒婷1977年创作《致橡树》,1981年步入婚姻。丈夫陈仲义,文学评论家,大学教师。舒婷写诗,陈仲义懂诗,可谓知音;舒婷有《致橡树》《神女峰》,陈仲义有《中国朦胧诗人论》,可谓知己;舒婷活泼,陈忠义儒雅,可谓互补;舒婷聪颖,陈忠义渊博,可谓相得益彰!

“添香并立观书画,步月随影踏苍苔”的幸福,甄嬛在梦中也不可骤得,舒婷就可以每天都真实拥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于卓文君是梦,于舒婷是真。

这羡煞世人的婚姻绝非偶然,这婚姻来源于舒婷那颗聪慧的头脑,来源于她崭新而圣洁的爱情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切都从诗歌《致橡树》说起:

一、学习舒婷,远离庸俗的爱情观

诗歌开篇就列举了六个意象,态度鲜明地否定了平庸的爱情观念: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攀援”“借高枝”,多具有诱惑力!古代有多少人处心积虑攀龙附凤,现代就有多少人费尽思量傍大款傍大腕。

“势利的心田里开不出玫瑰”,没有爱情滋润濡养的心灵会长成怎样的灵魂?没有爱情做依托的家庭会走向怎样的归宿?真的很想让时间快点做个检验:坐在宝马里哭的马诺,能哭出来她的幸福吗?她的宝马又能坐多久呢?

舒婷明白:真正的爱情不会光顾存有攀附心思的人,幸福也不会降临肤浅势利的家庭。“绝不像”可见舒婷的态度,也足见舒婷的睿智。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经这恬静的田园风光一度让我沉醉,试想清风阵阵,绿荫渐浓,黄鹂雀跃,鸟语嘤嘤……多美的画面!

未来的日子里,大家也将会遇上一段刻骨铭心的爱。“爱情诚可贵”,但是“尊严价更高”。在这一方爱的天地里,倘或那嘤嘤的鸟语成了单调的歌曲,倘或那轻盈的鸟儿成了痴心的守望者,倘或一方在对另一方的崇拜中迷失自我,一遍遍地重复着“痴爱”的呓语,那时的情景将不再是欢快愉悦的相知相许。“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神女望夫,久而化石”,这当然不是爱情的真谛。

“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止”一词用得何其妙:肯定爱的奉献应有,但不能一味单向地付出,缺少互动,没有交流,何来爱的共鸣?妻子是爱人,不是母亲,更不是神,不能在完全的付出牺牲中失去自我。

“险峰”让我想起舒婷的另一首诗《神女峰》,坚定是足够坚定,坚定中的凄楚又有几人知晓呢?坚定过后的结局又有多少如愿的呢?吃苦耐劳,克勤克俭,隐忍自己,成就男人,而最终却被弃的女人们,纵然有太多委屈、不甘心,也难逃怨妇的命运!怨谁呢?遇人不淑吗?时运不济吗?都不是,真正埋怨的应是自己:甘心做陪衬,忽略了自身价值,也必将丧失被爱的资本!

总而言之:悲剧之始,始于爱情观、价值观没有正确树立。由错误的立场出发,沿错误的方向前行,行得越远,迷途越深!

二、学习木棉,驻守爱的庄园

要树立怎样的爱情观、价值观,才能走向美满和幸福呢?

徐徐的清风迎面拂来,卷走一头一脸的雾水,留下豁然通达的灵慧:选择做一棵树吧,一棵橡树近旁的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我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在爱的领域里,我们有着同样的尊严。“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的声音穿透了两千多年的时空,似乎在给我们暗示爱情的真谛。

多令人羡慕的两棵树啊:“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相知有坚实稳定的基础,相依有互相倾慕的甜蜜;心知“每一阵风过”,不必担忧“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彼此“互相致意”,也不必伤感“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秉持“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何惧“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远离庸俗的定义,无需庸人的赞许,我们作为树的形象,彼此自有相爱的道理:橡树有橡树的铜枝铁干,满透着顽强刚毅;木棉有木棉红硕的花朵,绽放着温柔美丽,我们分别保持着各自独立的人格魅力。

那“红硕的花朵”绽放枝头,绝不自顾自美丽,她给予橡树的是“沉重的叹息”和“英勇的火炬”。《教师教学用书》上把“叹息”解读为对“传统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实在牵强不能令人信服。联系上文,既然橡树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那么,他自然无可避免地要去战斗、去拼搏,那么他就难免会遭受挫折,受到伤害;再看下文,我们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叹息,是给橡树的,是在对方遭遇挫折失败时所给予的悲痛和感伤。这是两人同悲、同伤、同呼吸共命运的表现!至于“火炬”自然不难理解:这是在对方身陷迷惘时给予的鼓励!纵然前途艰险,然有爱同行,风雨何惧!

橡树木棉并肩而立,彼此站立成各自的本我,保持人格的独立,但在精神上,在爱的领域里,他们深情对望,心心相印,不离不弃!诚挚、坚贞、热烈的“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伟岸的身躯”是对方外在的形态。

“坚持的位置”是对方坚守的人格,坚定的立场,坚定的原则。

“足下的土地”是立根之本。

“坚定的人格”是立人之本。

“平等、欣赏、尊重、敬慕”是立爱之本。

这或许是舒婷要告知给自己爱人的心声,也是舒婷要告知给广大世人的声音:相爱的人,要彼此学会把自己站立成一棵树,彼此独立,相互倾慕,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让两颗相爱的心,在树与树的感应中获得永恒!

橡树木棉并肩而立的风景,你看到了吗?

藏在《致橡树》里的智慧,你找到了吗?

幸福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你不准备拥有吗?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致橡树舒婷木棉
舒婷《致橡树》(节选)
南疆木棉红似火
爱拖延的米米
木棉红了
木棉开尽时
舒婷的鼓浪屿
致橡树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
平行研究视角下的《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之比较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