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前留日风潮对民智的开启

2016-03-02 08:35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智革命军辛亥革命

李 浩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论辛亥革命前留日风潮对民智的开启

李浩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从1896年清政府派遣首批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始,留日风潮在近代中国蓬勃兴起,到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累计超过万人。中国留日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其中多数人仍以著书立说、翻译外文书籍、参加反侵略的政治活动等方式,努力为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带去民主和自由的思想。中国留日学生在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洗礼后,大多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自觉宣传革命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清朝;留日风潮;辛亥革命;民智开启

从1896年开始的留日风潮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留日风潮为中国民智的开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民国初期,中国学术界对研究留学日本史不够重视,舒新城在1928年出版了《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之后,学者们对留日史的研究才渐渐多起来。综观目前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留日风潮与中国近代民智开启之间关系的文章相对较少。笔者拟通过分析辛亥革命前留日风潮的概貌,阐述留日风潮对近代中国民智开启的重要贡献以及民智开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留日风潮兴起的概况

(一)留日风潮兴起的背景

1840年之后,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逐渐走向没落。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并且被迫割地赔款,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既然日本的强盛与它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中国也可以仿效日本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至于留学的地点,很多人都倾向于选择日本。比如张之洞在 《劝学篇》中就指出,“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他还列举了选择日本作为留学地点的四个理由:其一,“路近省费,可多遣”;其二,“去华近,易考察”;其三,“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其四,“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他还说:“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1]6当时,日本政府也设法吸引中国留学生来日。日本这样做,一是为了密切两国关系,增加日本的外汇收入,二是为了培养亲日势力,使自己在与沙俄争夺远东霸权时占据优势。于是,从1896年首批13名中国留学生赴日开始,留日风潮在近代中国蓬勃兴起,到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累计超过万人。

(二)中国留日学生的规模

日本学者青柳笃恒生动地描述了这股“留日潮”的盛况:“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2]96中国首批留日学生只有13名,后来,留学日本成为国策,中国留日学生逐渐增多。1903年,中国留日学生已达1300余名。1905年年初,有3000~4000名中国学生在日本留学。1906年,留日学生人数达到最高值,有13000~20000名之多。之后,留日学生的数量逐渐减少。1909年,留日学生减少到5000多名。1910年,只有4000名左右。1911年武昌起义后,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留日学生争相回国投身革命运动,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只剩下1000多名[2]100。

当时,留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有政治、文史、外语、军事等。大部分学生学习速成科和普通科,真正进入大学本科的学生不多,能读到大学毕业的更少。

(三)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以及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

许多留学生一到日本,就跑书店,看报刊,听演讲,广求新知,期望以所学报效祖国。留日学生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并不多,唯有在饮食上甚为苦恼,随着中国饭店在日本出现,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比较友好。曾担任日本驻华公使的大鸟圭介于1899年发表了题为《对华今昔感情之变迁》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当日教育中国留学生,是为了“酬往昔师导之恩义”[3]145。但是,也有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留日学生是不友好的。首批13名留日学生中有4人中途退学回国,原因之一就是忍受不了日本人对他们服饰和习俗的嘲笑。虽然大部分留日学生都曾因为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而遭到日本人的歧视,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退缩,他们在日本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以图报效国家。

二、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梁启超在《学校总论》中指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那么,开启民智为何会被有识之士所看重呢?原因无外乎两点:其一,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大多数中国人愚昧、麻木。余世存先生在《破碎》一文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人:“他们像蚂蚁、像芽虫、像蜜蜂,机械地活着,悲惨地死去。他们就像生物学上毫无质量可言的生物群,他们只能以数量保种取胜,以供文明不断地盘剥、杀戮。”为了救民于水火,清末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党人发动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他们最终都失败了。人们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只有开启了民智,使大多数民众都自觉参与维新或革命运动,才能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其二,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科技、文化取得进步,教育高度普及,国民素质大大提高。在日本,即使是普通民众,也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自觉联系在一起,他们对国家的政治、经济革新,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开启民智,为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提供了的保障,这一点令中国人深受启发。

三、中国留日学生对民智开启的贡献

(一)用著作开启民智

1.唐宝锷和戢翼翚撰写了《东语正规》

《东语正规》由唐宝锷和戢翼翚合著,唐宝锷和戢翼翚属于清朝首批留日学生。虽然当时中国并不缺乏日语学习用书,但是,由于书籍编撰者基本上都是把日语当作中国语来对待的,这些书籍往往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东语正规》从讲解日语发音入手,逐步过渡到对变体假名和助词的分析。《东语正规》是第一部由中国留学生撰写的研究日本语的书籍。实藤惠秀将其誉为“划时代的日语教科书”,并认为这部书“对后来的留日学生有很大的帮助”[4]72。这部从专业视角研究日语的书籍,有助于国人学习日文,为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东语正规》是一部工具书,在传播先进文化、开启民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邹容撰写了《革命军》

留日学生邹容撰写的《革命军》,敲响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同时也吹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号角。《革命军》是一篇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

邹容于1902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同文书院学习期间,他一方面时刻关注祖国的命运,另一方面潜心研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寻找扫荡封建专制统治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武器。20世纪初,围绕着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有识之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是应当维护帝制,搞君主立宪,还是应当推翻帝制,搞民主共和国,是当时人们争论的焦点。邹容于1903年5月出版了《革命军》一书,吹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号角。在《革命军》中,邹容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中华共和国”二十五政纲,系统阐述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的设想,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革命军》一书在海内外风靡一时,并被冠以《救世真言》《革命先锋》等名称多次翻印。1904年,孙中山在旧金山印了1.1万册《革命军》,在美洲华侨中散发。1906年,他又命张永福印了2万册《革命军》,在南洋华侨中散发。章太炎指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曾翻印了20多次。鲁迅在《杂忆》中指出,清末的一些诗文,“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赋诗称赞邹容:“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革命军》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它的广泛传播,使民众逐渐摆脱了愚昧无知的状态。

(二)用翻译活动开启民智

1896年,维新派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指出:“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与西人交涉而不能尽知其情伪,此见弱之道也。欲求知彼,首在译书。”[5]6可见,当时有一些人已经意识到培养翻译人才是一项重要工作。

有人还进一步指出:“译西书者,功近而效速,为中年已仕者计也。若学东洋文,译东洋书,则速而又速者也。是故从洋师不如通洋文,译西书不如译东书。”[1]15随着留日运动蓬勃兴起,许多留日学生加入翻译者队伍。一些留日学生还组建了专门的译书团体,翻译了大量日文图书。当时这类社团很多,比较有名的有译书汇编社、教科书译辑社、湖南编译社、闽学会等。

由留日学生组建的第一个译书团体——译书汇编社成立于1900年。译书汇编社的成员全部为留日学生。除了出版月刊《译书汇编》之外,译书汇编社还翻译了大量图书,其中包括伯盖司的《政治学》、有贺长雄的《近代外交史》、井上辰次郎的《经济学史》等,这些图书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诸多领域。梁启超说:“《译书汇编》至今尚存。能输入文明思想,为吾国放一大光明,良可珍诵。”[6]794冯自由在《辛亥前海内外革命书报一览》中说,《译书汇编》“所译卢骚《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促进吾国青年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5]283。1903年,会文学社的范迪吉等人翻译出版了《普通百科全书》100册。《普通百科全书》是当时日本中学的教科书,也是一般大专学校的参考书,其内容涉及宗教、哲学、文学、教育、政治、法律、地理、历史、自然科学、实业等多个方面。

据统计,在从1896年到1911年的15年间,中国翻译的日文书籍至少有1014种。这种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受到日本印刷技术的影响,中国的出版物由线装单面印刷改为洋装两面印刷。其次,由于大量日本词汇被介绍到中国,现代汉语的文体发生了改变。最后,来自域外的先进的思想拓宽了国人的视野,留日学生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介绍到中国,对于破除封建思想专制作用显著。

(三)通过组织政治活动开启民智

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历史,既是一部近代中国的文化史,又是一部近代中国的政治史[3]286。留日学生在日本接触到各种先进的理念,民主革命思想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这些人深刻地认识到,他们遭到日本人的歧视和侮辱是因为祖国贫困落后,他们既对贫困落后的祖国念念不忘,又对腐朽的清政府十分不满。为了改变近代中国的落后面貌,许多受到西方民主思想洗礼的留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际行动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西方列强的欺凌。

1.参加自立军起义

自立军起义发生于1900年8月,部分中国留日学生参与了这次起义。自立军起义被认为是中国留日学生的一次重要斗争实践[4]73。自立军起义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由激进的维新派人士唐才常发动的。留学生对自立军起义所做的贡献之一是在日本策划起义。自立军起义由梁启超等人策划,参与策划的留学生有秦力山、林锡圭等。留学生对自立军起义所做的贡献之二是在国内举事。1899年夏天,唐才常携林锡圭等人回国安排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不幸的是,由于秦力山在大通组织起义的消息被泄露,起义被迫提前举行,整个自立军起义的计划被打乱。最终,秦力山在大通组织的起义宣告失败,清政府在汉口英租界逮捕了自立军骨干唐才常、林锡圭、李炳寰等人。据统计,在50余名自立军骨干中,有20多名是留日学生,其中林锡圭、李炳寰等10多名留日学生为这次起义献出了生命。

2.参加拒俄运动

1900年,沙俄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直到1903年初还不肯撤兵,这引发了国人极大的愤慨。1903年4月18日,沙俄又向清政府提出七项要求,妄图使东北三省成为其势力范围。4月下旬,日本报纸报道了沙俄的这一新阴谋,相关报道引发了中国留学生的反俄运动[4]171。4月29日,留日学生叶澜、王嘉榘、钮永键以及各省同乡会在东京锦辉馆召开留学生大会,钮永键主张留学生应当自行组织义勇队,赴国内抗俄,他的主张得到了留学生的响应。拒俄义勇队成立次日,即有130多名留日学生报名参加。在拒俄运动中,在东京的中国留日学生组织开展了军事训练和救护训练,时刻准备回国抗俄。他们向国内致电商讨抗俄事宜,又派汤尔和、钮永键等人回国联络。但是,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受到了清政府的压制,义勇队也仅仅存在了一个多月。总体来看,拒俄运动对留学生革命运动的开展以及留学生团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参加其他革命活动

由于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实际斗争的教育,中国留日学生中的很多人逐渐由主张改良转为主张革命。他们利用在国外求学的机会,举行各种集会,组织革命团体,出版革命刊物和书籍,使日本东京成为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基地。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主要成员都是留日学生,同盟会在各省的主盟人基本上也都是留日学生。同盟会举行的十多次武装起义,每次都有留日学生参加。辛亥革命之前,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活动中,留日学生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一些人更是以这些活动为契机,努力实践其政治主张。20世纪初大批中国留日学生投身革命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留日学生的这些政治活动在封闭落后的中国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四)通过将日语词汇介绍到中国开启民智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难以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赴日留学的人日渐增多,这些人从日本学到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汉语原有的词汇不能准确地描述西方人所创造的近代文明,而日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专门创造了一批词汇来描述西方的近代文明。从第一批中国人赴日本留学到清朝灭亡的这段时间,留日学生翻译了很多日本书籍,大量的日语新词被中国人所接受。据不完全统计,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至少有800个词是从日语中引入的[2]104。

日语词汇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影响很大,日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外来词的主要来源,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来源。日语词汇的输入和流行,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而且也使中国人学习近代科学知识变得更为方便。

四、民智开启的意义

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说:“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中国留日学生在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洗礼之后,大多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以创立革命团体、创办革命报刊、发表革命著作等方式,宣传革命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黄遵宪《纪事》诗之八云:“民智益发扬,国富乃倍蓰。”笔者认为,辛亥革命之前留日学生的各种活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首先,部分留日学生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大多数中国留日学生在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洗礼之后,从保皇者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接受了民主和自由的观念,他们自觉地把爱国和革命统一起来,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工作,他们以反帝、爱国为旗帜,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几乎都曾是留日学生。总务庶务科的宋教仁、张继,书记科的马君武、胡汉民,外务部的廖仲恺,评议部的汪精卫、朱执信,司法部的邓家彦等,都曾经在日本留学。

其次,部分留日学生成为新军中的革命力量。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一部分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许多留日学生加入了新军,在新军中宣传革命思想,启发民智。经过他们的努力,一部分新军军官和士兵成为革命者,武昌起义的主力就是新军中的革命士兵。武昌起义后全国共有15个省先后宣布独立,在这一过程中新军中的革命士兵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留日学生唤醒了广大民众。受到留日学生的启发,很多中国人投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前夕爆发的四川保路运动,就是一场四川各阶层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运动。保路运动给武汉的革命党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动起义的机会,它为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这令不少爱国者扼腕叹息。中国留日学生中不乏有知识、有抱负的先进分子,他们自觉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并将开启民智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不过,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留日学生主要是在知识分子、会党群众、海外华侨、新军士兵、地方士绅中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对广大的农民与工人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主张未获得广泛的支持。但是,中国留日学生为民众送去先进思想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为近代中国民智的开启做出了贡献,而一定程度上的民智开启又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1]张之洞.劝学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3]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沈殿成.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5]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7.

[6]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类编:上[M].台北:华正书局,1974.

【责任编辑王素】

2016-01-26

李浩(1989—),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K251

A

2095-7726(2016)05-0060-04

猜你喜欢
民智革命军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浅议严复和梁启超的民权说
论中华富强的动力和源泉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