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 周 慧
美丽在课堂尽情绽放
——小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 周 慧
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事物和风景,并且天天陪伴着我们左右。而反映这一切的文章作品也是多姿多彩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美;再现画面,领略自然美;训练语言,品味意境美;丰富实践,创造生活美。
小学语文 美育 情感美意境美 自然美 生活美
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细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赏析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一言以蔽之,让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人、感人到育人,就能使学生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情”蕴含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小朋友通过感官,置身丰富、形象的气氛中,可以调动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画面的呈现,直观形象的表演,创设一种审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画了大量形式多样、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插图。恰当地指导小朋友看图,既培养了小朋友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
语文教学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如台湾的日月潭,黄山的奇石,东北的小兴安岭,黄果树的瀑布等,我们不可能一一带领学生去领略、感受这些自然美,于是,就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幻灯片和声像资料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优美的语言是从精彩的词句中品味出来的。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可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1.加强朗读,领悟情感美。
“读与感受”是学生的一种主题活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读与感受”比分析更重要。“读与感受”的过程是任何“精妙”的分析所无法替代的,没有充分的读书,就谈不上深入的分析,更谈不上深刻的感受。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去“读与感受”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三点:
(1)读有目的。多读不是随便读,每读一遍,要解决什么问题,读前要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引导。
(2)读有层次。注意由浅入深,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由读得准确到读得有感情。
(3)读要选择。注意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泛读全文,又要指导学生精读重点语段,做到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既要抓好课内精读,又要引导学生课外泛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训练想象,丰富情感美。
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人类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的整个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具体形象,而想象则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是在想象中实现的。在教学中,如果能选择那些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事物,让学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有利于学生从中受到美育。如观察一幅图画,可引导学生去想象当时的季节、天气、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学习课文,可引导学生补充想象一些课文中没有直接叙述出来的情节;活动课时,可通过听音辨响,将人类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及自然界发出的一些声响有机糅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想象一些情景片段等。
人类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审美认识的程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把目光盯在课本上,而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才能培养出有实践能力的、社会适应性强的人才。
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必要的知识。
(2)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适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兴趣小组活动、办手抄报、开故事会、演课本剧等。
(3)运用对比方法,学会鉴赏美。
(4)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紧密相连的核心环节。在培养学生发现、感知美的同时,我们还得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练笔习惯,使其能善于用手中的笔、美好的语言,去表达美的发现和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突出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环节中的有机整合和相互渗透,恰恰能把我们的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有力的高度和崭新的境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美的形象,情感的中介,逐步而非强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美的熏陶,这个过程正如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串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实,在我们宣扬美和传播美的种子的同时,我们已经是最美的了!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