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淦平
(江苏省邮电技工学校)
中职院校储蓄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杜淦平
(江苏省邮电技工学校)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教育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储蓄理论课程是中职院校的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储蓄理论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储蓄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主要论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改进建议。
中职院校;储蓄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改进建议
储蓄理论课程为中职院校金融学、经济学专业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而有必要加强该学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中职院校在开展储蓄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此,中职院校储蓄理论课程教师有必要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以制订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该课程更好地开展。
中职院校储蓄理论课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理论性,二是实践性。首先,储蓄理论课程是金融经济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金融经济学奠定理论基础,对学生学习内容有着框架性的阐述,包括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所以,学生有必要学好储蓄理论课程。其次,储蓄理论课程具有实践性,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中职学校学生通过对储蓄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熟悉社会生活中的银行储蓄业务种类等理论性知识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储蓄银行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掌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
由于储蓄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较为枯燥乏味,使中职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难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储蓄理论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不仅缺乏新颖性,而且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无疑增添了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2.缺乏实践
储蓄理论课程虽然以理论为主,但仍然要联系实际,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目前,中职院校在开展储蓄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缺乏实践性,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储蓄银行的操作技能。为此,中职学校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储蓄理论课程实践性的渗透,以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考核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储蓄理论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公平性和客观性,对课程教育的发展不利。首先,在考试试卷出题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意愿较强,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公平性丧失。其次,储蓄理论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进行有效考核,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而完善教师的教学策略。但是,中职学校储蓄理论课程考试以学生应付考试、教师应付教学任务为目的,导致考核不够客观。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
中职院校要促进储蓄理论课程的有效开展,有必要丰富教学内容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首先,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加入案例,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具可读性,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法等,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增强课程实践
由于储蓄理论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增强课程实践性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实践条件,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模拟银行工作室,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储蓄银行的业务流程操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对储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与银行等企业进行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入储蓄银行进行实习,以增强学生对储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完善考核制度
完善考核制度对提高中职院校储蓄理论课程教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中职院校应制订切合实际的储蓄理论课程考核标准,以规范考核流程。其次,加强专业教师的合作,促使教师共同出题,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储蓄理论课程在中职院校金融学和经济学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求教育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目前中职院校储蓄理论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有效开展储蓄理论课程。总之,中职院校教育者加强储蓄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和提出改进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智娟.北京市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2]王伏妮.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