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声
(中共哈密市委党校 行政与法学教研部,新疆 哈密 839000)
“访惠聚”视野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初探
——以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为例
韩江声
(中共哈密市委党校 行政与法学教研部,新疆 哈密 839000)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固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尤其在广大农村,基层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难以满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得好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还会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凝心聚力,对于社会稳定也大有益处。
访惠聚;去极端化;基层公共文化;社会稳定
从2014年开始,新疆在各级机关抽调20万机关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经过各族干部的不懈努力,“访惠聚”活动在各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基层面貌。当前,第三批七万名各族干部正在天山南北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项活动。可以说,这次活动既是对过去干部下基层工作的延续,也是新形势下对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种创新。
我们知道,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访惠聚”活动中就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强化主流文化的作用,增强正能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打好群众思想基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的把乡(村)文化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压缩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空间,这也符合自治区提出的正信挤压、文化对冲的要求。
一、哈密市花园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一)花园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概况
多年来,乡文化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不断丰富群众的生活。如开展“哈密十二木卡姆”培训、农民运动会、“阔克麦西来甫”等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并在日常工作中把涉农、惠农政策、农情资讯、农业技术、致富方略等广大实用性强、看得懂、用得上的文件、政策、报刊书籍及时“上架”,同时择期到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喜闻乐见的电影、文体活动和广播。这既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激发了干部、农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客观地讲,花园乡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专业人员不多且起步比较晚、发展也比较慢。从2009年5月“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开始,文化阵地建设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各村都建立了自己的“农家书屋”,统一配备了DVD、音像制品、电视机、书架、报架、阅览桌和椅子等基础设备,每个书屋存有不少于2000册的图书。2012年,建成一所设备比较齐全的新型综合文化站。与此同时,又新建“九室三场一台”花园社区文化室。包含阅览室、广播宣传室、多媒体室、木卡姆学习室、手工艺品展览室、文化历史展览室、农民画室。文化室内有维吾尔族农民制作的传统的民族特色的水彩画和书法作品,展现当地民族特色的地方特产、民族刺绣等。
(二)花园乡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花园乡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慢,加之缺乏相关人才,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诸多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由于经济、文化水平发展程度的不同,部分农民缺乏参与文化活动的习惯和热情,很多人不想参加任何活动,也不知道需要怎样的文化服务,加之,农民受教育时间短、文化程度低、知识量有限、视野狭窄,缺乏对文化的足够重视,一些农民陈规陋习依旧存在,思想落后,文化觉悟不高,意识不到文化的重要性,自然对文化的热情也就较低。因此,存在“需求空白”的现象,很多人更缺少对文化需求的表达渠道。
2.监督管理不到位,消极文化趁虚而入。乡(村)公共文化管理不完善,一些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名称不统一,职能交叉严重,导致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从而使得这里与发达地区不仅文化质量上有差距,在文化服务的管理上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加之疏于监督,使得一些低俗和消极文化乘虚而入,不断侵蚀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使得一些优秀文化出现断层,甚至日渐消亡。在部分农牧区,农牧民迷信思想依旧存在,一些消极文化活动时有发生,这都阻碍和束缚着健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文化挖掘不深入,人员配置不到位。我们知道乡(村)蕴藏着大量的民族文化,特别是维吾尔族文化,但是由于不能深入地开发、保护,使得一些文化有日渐衰败的趋势。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村文化站没有专职站长,大多数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村干部兼职,缺编空岗、专干不专的问题比较普遍,村文化室很少有专职负责文化的,部分村文化室即使有,也是人员偏少、且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缺乏精通双语的专业人员。
4.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资金是发展的最基本保障。长期以来,乡(村)文化投入长期偏低,相当一部分乡(村)文化站没有经费预算,业务活动难以开展,一些文化站处于闲置状态,即使偶尔“蜻蜓点水”地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其质量也往往不高,形式简单,难以满足乡(村)农民对日益增长的文化的需求。比如,杜西图尔村,就没有专门的文化室,其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等也是放在会议室的柜子里,只在大家开会时才有人“蜻蜓点水式”翻翻,村委会场地有限,很难开展大型的文体活动,休闲、娱乐项目几乎没有。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不重视,忽视农民的文化权利,使得城乡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层人才匮乏,缺少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建设比较薄弱,人才问题突出。首先表现为待遇低、编制难、职称难,致使他们对工作缺乏积极性,这早已成为制约乡(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其次是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专,摊子太大,难以留人。实际工作中,文化站的人员除了自身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任务繁重的维稳工作。有些地方,没有长期、固定的专业人员,而是临时安排附近的一些退休的、没有相关专业的人员参与文化事业的日常管理,这些人员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其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二)财力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
我国的财政政策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表现出支持力度小、结构不均衡的特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财政用于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速度与同期的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匹配,文化投入所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高,文化事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较低。①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当前,更多的经费是投入到了各级维稳上,由于特殊的区情,各级政府都下大力气、花大钱解决稳定问题,而对于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的专项经费基本很少涉及,或者力度很小。因此,也就出现了“维稳到处是钱,文化基本缺钱”的尴尬局面。
(三)重视经济发展,轻文化权利建设,群众参与性不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主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农民在文化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对文化基本权益的追求就比较忽视。我们在一边看到经济发展的热火朝天之时,却也发现公共文化的空间日渐萎缩,甚至一些带有封建迷信、愚昧、庸俗、低俗和媚俗的落后文化也开始趁虚而入。很多农民成为文化享受的边缘群体,不能享受文化成果,很少参与文化活动,对于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比较冷淡,很多农民甚至认为能把自己的地种好就可以,所以说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
①孙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2-93.
三、“访惠聚”视野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对策
近三年的“访惠聚”活动极大改善了基层的面貌,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断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要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生活,就要不断加大文化的建设,提高文化服务于群众的水平、实效。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用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
当前,乡(村)文化室的硬件还是比较好的,主要的问题是人才匮乏,因此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的现状。建议村基层文化站开发并设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齐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与此同时,可设立公益性岗位,吸收未就业的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等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参与管理工作。对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大力度培养具有本土情感与特色的文化专业人员,对他们要生活中照顾,工作上关怀。因为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感情、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在本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让民族文化人才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保障农民享受文化权利的基本前提,也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指标。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为乡镇文化站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①诚如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文化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所做的最大工作,是不断地呼吁各级政府要舍得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来。现实中,很多村每年的文化经费很少,这对于想办几场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来说很难,有时只能办几场简单的活动或者开个相关会议之类的。因此,我们要在政府主导下,争取财政向农村倾斜,并大力发展和发挥公益性组织的作用,只有不断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层文化阵地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差距。
(三)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发展基层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益与质量
公共文化服务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则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在基层走访调研中不难发现,很多青年人特别钟情于篮球、足球等运动,大多数少数民族农民都能歌善舞,会很多民族乐器,如达普、艾捷克、都塔尔、弹拨尔、热瓦普。他们对木卡姆、麦西来甫这样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都有着精湛、深厚的技艺。还有就是农民在秋收后都是农闲时间,如果能够很好地开展好各种文化活动,以这样的活动为载体,大范围地吸引广大村民参与进来,对于传播现代文化,有效抵御宗教思想的渗透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把农民的真实愿望与生活反映出来,把各种农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及时送到农民的身边,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才能更大程度上增强基层阵地的吸引力,夯实基层政权的基础。
(四)紧紧抓住“访汇聚”的契机,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在“访惠聚”活动中,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就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的原则是普惠性、便利性。因此,首先就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以各级文化设施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农民节、民间艺术节、文化周,开展书画、声乐、器乐、舞蹈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来不断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要充分发挥团支书、妇女主任、党员干部、教师、爱国宗教人士、“四老”人员、青年团员、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大学生等组成的村级草根宣讲队宣讲员的作用;加大对乡土文艺骨干人才的培训,继续增强双语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村民开办文化爱心超市,组织一批涉及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发展特色林果业等方面的书籍、报刊、书刊、光碟等向村民免费发放,如《新疆农民报》《新疆画报》等,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大力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生存的空间。
①邢吴翔.浙江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4).
四、结语
在新疆尤其是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为地区的各项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这对于维护边疆安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更能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2]陈立旭,潘建军.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马洪范,王瑞涵.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研究[J].中共财政,2010,(11).
[4]曹爱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创新的基本维度[J].重庆社会科学,2009,(4).
[5]苏红.论农村公共服务及其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学科),2009,(7).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accelerated,and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conditions,been improved accordingly.However,because of system of urban-rural binary structure,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especially in the countryside,made it difficult to meet people's demands for spiritual culture.On th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Decision",it is decided to build the modern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 and promote equal access.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e in the towns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t society,and it’s also greatly enrich people's life,get people united and make concerted efforts,which is good for social stabi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Comprehend,Benefit,
Assemble”——Taking Garden Town in Yizhou Region of Hami for Example
HAN J iang-sheng
(Party School of CPC Hami Municipal Committee,Research Sec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Laws,Hami,Xinjiang 839000)
“Comprehend,Benefit,Assemble”; overcome extreme thought;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e; social stability
G242
A
1009-9545(2016)02-0013-04
2016-02-02
韩江声(1984-),男,讲师,主要从事法制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