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 “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

2016-03-02 00:32肖小兮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工作过程

□肖小兮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

□肖小兮

【摘要】本文以“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解析如何对营销偏管理类的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并通过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反馈总结高职管理类课程改革建议,以期对高职管理类课程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化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学,突出实践能力培训,改革人才培训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尤其是针对管理类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设,更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难点。笔者早在2009年通过了学校组织的教师职教能力测评,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褒贬不一,但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发现通过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

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课程开发必须是在有序性、整体性和生成性原则下,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高职教育需要这两个维度上予以整体设计,必须有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这两个规律,从新手至专家、从简单至复杂的学习过程,使得知识、技能、价值观的学习实现融合,集成一体,而不是分离”。打破基于知识存储的学科体系,将高职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序化,这个序化过程是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法发生了变化,但这种排序方式更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90后学生群体。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造,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发展联系在一起,缩短教育和工作之间的距离。

如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造呢?第一步: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根据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在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第二步: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职业岗位不同复杂程度的工作任务对工作能力要求,归纳整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根据高职学生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进行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第四步:学习情境设计,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为主题的学习情境,这个学习情境是“真实的再实”,是对实际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实习情情境。

二、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三大主张之一,“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这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通过任务驱动,将课程转向成真实的工作情境的营造,更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顶岗。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讨论式、研究式的学生交流、互评、总结等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互动中要以激励为主,注重知识的深化、扩充、提升及技能技巧的点拨,充分发挥指导、指引、督导与导演的主导作用。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

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3至5年后力争成为4S店中高层管理者,因此,学生必须掌握4S店经营与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专业能力与知识。“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但传统的“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课程主要是围绕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经营、售后服务、信息反馈这四大职能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和流程开展,主要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是特别好。针对这种情况,将课程按下面几步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设计。

1.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深入各品牌4S店进行调研和交流,发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岗位变迁轨迹是从4S店的基础岗位销售顾问或服务顾问到主管、部门经理、副总、总经理(以下简称为管理层)。通过分析,4S店管理层的岗位目标与主要任务可以归纳为:销售与收入业绩、财务业绩、客户满意度与关注度这三大方面。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管理层需要了解各汽车生产厂家对4S店的考核要求(包括4S店的选址、形象设计、机构的设置等)、店内各个岗位的流程考核及业绩管理、通过什么样的客户服务才能达成客户的最大满意度等。管理层除了需要将业务工作安排深入彻底、井井有条之外,最重要的是想办法管理好手下的团队,激发团队的向心力和合力,齐心协力将工作做好。

基于以上的职业岗位目标及相关要求,“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 4S店选址与形象塑造、员工的选拔与绩效考核、整车销售流程考核与业绩管理、售后服务流程考核与业绩管理、经销商市场营销活动及业绩考核、客户服务与满意度管理,并将团队合作与沟通管理融入每一个模块中。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4S店的管理层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首先要进行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决策、计划、实施、及时反馈调整、评价这6个工作步骤。因此,在课程开发中,都以一个“真实”工作任务(某品牌4S店的运营管理)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6个工作步骤)为导向开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调研、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的能力。由于各个品牌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各品牌之间的差异,教师以一个品牌4S店的运营管理为例进行教学,课后让各小组选择一个品牌4S店的运营管理进行实践,课内课外双线贯穿。

3.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4S店经营与管理”的教学主要是以项目教学为主体,辅以案例教学法。“以某品牌4S店的运营管理”为主线开展教学,每个学习情境都是通过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5人,可以扮演总经理、销售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售后经理、客服经理等角色,每个角色在他所对应的学习情境中做负责人(如总经理负责4S店的选址及形象塑造这个学习情境,在这个情境的学习中他负责安排其他4位同学如何去完成这个情境的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项目和参与的项目,避免小组学习中有滥竽充数的行为。

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都包括任务引入、任务分析(包括调研、决策、计划3个部分)、任务实施、自评、互评(检查评价)、总结(教师讲解)、修正(各小组根据自查、互评教师评价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成果(报告)。

4.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支撑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虽然源于真实企业,但进行了相关改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是进行真实的模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成就感,我们与多个品牌的4S店进行合作,让4S店将一部分实际项目交给教师、学生共同来完成,带学生“走进”4S店。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还可以聘请一些4S店的管理层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介绍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不但促使教师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所需,更好地为企业开展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材,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毕业生也深受企业欢迎。为了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4):149-150.

(编辑:秦俊嫄)

【基金项目】本文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编号:2013JG-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1-0025-02

作者简介:肖小兮,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汽车营销。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工作过程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公差》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Flash动画》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