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华 高莺瑞
◎教学研究◎
基于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生管理策略
■徐新华 高莺瑞
我校是一所城区划片招生的初级中学,现有50个教学班、2700多名学生。“九五”至今,我校在数学、英语两门学科中严谨有序地开展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其中,学生管理是我们重点探讨的一个配套措施。
教育说到底是一门研究学生的学问。只要把学生研究明白了,多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向来重视研究学情。学习适应状况、学习策略和学习焦虑度更是我们关注的学情重点。这不仅为学生分层提供了参考,也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尤其是为分层走班教学中的学生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如,对初二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焦虑发生率居首位,接近一半;学习主动性差的占49%;学习幸福度低的占42%。具体表现为,学习提不起精神,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学习,感到很累;学习时感到力不从心,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作业应付;感到学习太辛苦,不能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等。
探知了上述学生差异信息,易于教师把握学生的不同特点,抓准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在分层走班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基础、情绪和习惯,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生活交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学生分层要依据与课堂教学有着更为直接关联的、较为稳定的、易于把握的关键因素——认知水平或者认知能力。而从易于操作和更能征得家长、社会理解支持的角度,我们认为最好以学习成绩为基本依据。
我校的学生分层本着三个原则:一是将几次或几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综合起来;二是将学习成绩与认知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结合起来;三是让教师指导与个人意愿相配合。在走班前把每个班的目标定位、教学方式、学习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与选择,做到让学生自愿、自主,让家长知情、支持,并允许学生在选班时先进行试听(每个班设置多余座位),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班。
当然,学生的学习层次是进行阶段调整的。我们还对每个教学班的人数也进行了灵活调配。比如2009级在2008级实践基础上,在班额控制方面有所“进化”。在尊重家长意见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尽量让B班(高层班)学生多于A班(低层班)学生人数。这样不仅提高了B层学生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A层的学生也能拥有更多的时空和关爱。
一方面,营造温馨上进的走班氛围。比如:在教学班设立“走班专栏”,以学生进步曲线图和小组擂台赛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个学生的走班状态。在行政班“走班喜报”栏目,张贴A层、B层学生在走班学习过程中争回来的喜报、教学班课堂擂台赛优胜班级喜报,班级进步之星、小组合作之星的照片。
另一方面,优化学习组织。比如:在安排座位时,打破2008级走班时两个行政班学生形成东西“两半球”的格局,而是将教学班的所有学生分为A、B、C、D四个角色,每个合作小组的四名学生正是A、B、C、D四个角色的学生,既有利于“兵教兵”或小组合作交流,也便于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检测及评价,还便于教学管理。
我们不仅重视学情的阶段性调查分析,还重视过程性动态学情的全息、即时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学生的听课状况、作业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家长和各科教师都加入的班级QQ群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及时记录、发布学生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家长可以很方便地了解班情、学情,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与班主任、任科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支招”。家长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一篇篇简短而精练的评论总是马上跟进,教育合力在无形中得以加强。
我们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幸福度。为此提倡,对学生的评价与原班级的常规管理挂钩,对表现好、有进取心的学生给予“双加分”——既加在教学班的积分榜里,又加在行政班的量化积分中。比如:在初二上学期的评先选优中,六个教学班根据学生的平日表现和期末成绩单独评价,与行政班级一样评出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这一举措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在教学班的归属感。
莱州市实验中学,山东烟台 261400)
(责任编辑:孙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