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瑜
(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 浙江嵊州 312400)
晓其心 动其情 导其行
——中学生个案教育策略探微
张晓瑜
(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 浙江嵊州 312400)
一个星期四的中午,我匆匆走进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张借书证,下面还压着一张小纸条:
张老师:
真对不起,我又让您失望了。这次我保证一定改了,真的,我再也不看小说了,这是我的借书证,请您保管。
说起原因,真的,有时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觉得有些迷茫,感觉压力很大,不知如何去面对高考。它一直困扰着我,让我心烦意乱……
我很矛盾,知道自己在做错事,也一直想改正,但总坚持不了多久。我真恨我自己,希望您能再给我机会,我会一定会改正的。
您不争气的学生 陈民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一番精心的准备之后,当天晚自修,我把他叫出来,说一起到操场走走。他脸上写满了惊诧,我走在前面,他只好紧紧跟着。此时偌大的操场,只有我们两人,异常寂静。“我们就一边散步,一边来谈谈跑步吧。”我说。他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
“今年校运会,你参加了1500米长跑,对长跑的艰辛,应该深有体会吧。”他肯定地点点头。“赛场上,如果有人紧跟在后面,时刻想从身边超过你,此时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假设你跑到大半,但体能已到了极限,你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到底?”我语气温和地问道。“当然是竭尽全力,坚持到底,因为坚持就是胜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在赛场上,你的表现已充分证明你很出色,为班级争了光,大家都为你骄傲。”我适时地鼓励道。“同样道理,在学习上,现在你所要做的是,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考好每一场考试……踏实走好每一步。高考是你所要面临的一次重要考验和机遇,你和其他同学的差别只是心态不同、表现不同而已。”他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好,开始谈到点子上了,我想。“还记得上次发的阅读材料《低头看路》吗?”我问,“当他冒雪去深山挑炭精疲力尽,望着眼前无尽的山梁而想要放弃时,正是表叔的话让他坚持了下来。”“低头看路,把眼前一级级的阶梯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见的小目标。”他很快地答道。“那你现在的情况?”我看着他启发道。他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我接着说:“在漫漫人生旅途上,我们会面对众多压力,但不能逃避,而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采取行动克服它。我们只有像长跑、深山挑炭一样,低头看路,以积极的心态,走好每一步,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才能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见他若有所思,我就没有继续说话,给他一点自己思考的时间吧。“回去吧!”走了小半圈,我笑着拍他的肩膀说,记住:低头看路,千万别再让自己迷路。
看着他轻松快步远去的身影,我如释重负。
他在下周的随笔里写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学习计划,并在末尾写着:张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
不久,在教室里又时常能看到他勤奋而又坚定的身影。
1.情况分析
陈民来自山区,家境一般,父母为了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不惜自费供他上了城关的初中、高中,对他寄予的期望从中可见一斑。他较之其他学生更懂事勤奋,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近段时间来,他的行为表现有些反常,表现为学习有所松懈,上课不专心,甚至于多次被我发现在自修课看小说。事后,我多次苦口婆心地对其进行教育,每次他都保证会改正,但总只能坚持一段时间。
记得前天自修课,他又看起了小说,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他始终一言未发,把头压地很低,眼泪扑簌簌地直往下掉。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想他也一定认识到了错误。说到这里,我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了,递上纸巾,“擦干眼泪,去上自修吧,希望你能好好反思一下。”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对于他能否改正,说实话,我心里也不大有底。
仔细看完纸条,我心里一喜,陈民一定是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才给我写了这张纸条的。可以想象,此刻他心里充满了懊悔、无助、内疚和不安,亟需我的疏导和帮助,而眼下正是最佳时机。
2.心理分析
陈民借看小说来逃避现实,麻痹自己,从表面看,似乎是压力的缘故。但这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根源还在于心理上的迷惘(也可称之为心理忧郁)。从更深层次上讲,他潜意识里所逃避的就是所要面临的高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对于未来生活、人生的迷茫和恐惧。而这种迷茫和恐惧,则源于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如父母老师寄予的厚望、同学之间的学业竞争、自身成长带来的各种烦恼和困惑等等。如果不对他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不帮他消除这种顾虑,跨越这一障碍的话,他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学习危机。
因此,在一番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就特意选择在晚间的操场进行单独谈话,以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和疑虑。接着,我就以闲聊的形式自然地从他所擅长的长跑引入话题,并给予他充分的肯定、信任和暗示,促使其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自觉接受我的辅导,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深入分析,追根溯源,倾听沟通,晓其心
我们只有怀着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注意倾听和观察,深入地分析学生个体心理特点及其心理背景,透过行为的表象寻找心理的问题,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破解学生心灵的密码。但我们有时候总习惯于用成人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主观地分析问题,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只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如果了老师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就能了解其内心,解决问题就有了眉目,教育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就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抓住时机,创设情景,建立信任,动其情
《学记》有云:当其可之谓时。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掌握最佳时机,适时而导,适时而教。只有充分把握时机,掌握好火候,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要因人而异,找好合适的切入点,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平等、自由的良好氛围。另外还要发现其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促使其敞开心扉,自觉接受辅导。因此只有当教育成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因势利导,对症下药,积极暗示,导其行
在晓其心和动其情的基础上,还要因势利导,帮助引导学生去客观理性地认识与分析自己,直面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解决。同时,还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暗示,以激发其兴趣和动机,引导其去积极自主地思考体会,领悟生命的真谛、明白自己需要努力和完善的方向,不断提高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用意志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总之,“教育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苏霍姆林斯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