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丽
(作者单位:东港人民广播电台)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分析
朱明丽
(作者单位:东港人民广播电台)
摘 要:网络技术与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媒介融合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从纸质新闻发展到音频、视频、文字相结合的新闻,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态的新闻信息服务。而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新闻表现方式的多样化,新闻表达渠道的复杂化等,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采编;职业素养
网络技术以及新型科技的发展、普及,使媒介逐渐融合,并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网络、电视、智能手机以及广播都能成为新闻消息传播的平台。作为新闻采编人员,为了满足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职业修养,提高采集新闻、编写新闻以及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
1.1 新闻信息资源的多样化
广播指的是通过无线导线或电波传送声音的一种新闻传播工具。而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广播信息的传播主体正在逐渐扩大,而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听众更喜欢传播信息,然而对于普通的听众而言,并不具有专业的新闻素养,新闻信息知识结构并不完善,也不具备专业的信息传播技能。东港广播电台开设的《百姓说新闻》栏目,让普通百姓参与其中,成为新闻的主角。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正确判断听众所提供的所有新闻信息是否有价值。同时还要在所有信息资源中正确选择新闻信息,全方位诠释新闻信息。这也成为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在媒介融合新形势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2 信息应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广播新闻报道形式从传统简单的播报模式逐渐朝着立方型、综合型的表现模式发展。例如,和以往的电视播放模式不同,目前是利用网络电视与电子公告牌系统进行新闻播报。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较多,在采编信息的过程中,采编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确保最终的新闻信息能够适应所有的媒体[1]。
1.3 信息载体的融合
传统新闻的采集和编写,是以影像、报纸、杂志等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高新科技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使人们可以利用照相机、IPAD、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资源。新闻信息表现形式的丰富化、多样化,使文字、视频、音频以及图像等各种信息形式能够共存[2]。
2013年4月,中国记协启动“新闻援藏”工作,并计划在2015年年底,完成对西藏全区800名45岁以下新闻采编人员业务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其培训内容有:工作业绩、理论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采用专家讲授、远程授课、自学教材等方式加强培训,以此提高西藏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新形势下西藏新闻的宣传工作打好人才基础。
2.1 发掘信息资源的能力
媒介融合新形势下,媒体新闻报道将会以全时报道形式发展,因此需要更多的新闻信息资源。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在灵活利用信息传播渠道的基础上,应全方位地掌握信息资源,依靠QQ、博客、微博、BBS论坛以及MSN等工具,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此外,新闻采编人员要能够利用好媒体资源共享,开发媒介产品,满足更多观众、手机用户、网民、听众以及读者等各种人群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例如,广播新闻采编人员一般是集节目记者、主持人以及评论员等多重身份为一体,需要具有扎实基本能力以及驾驭广播节目的综合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发掘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能用极强的语言表述出来,带动、感染听众。
2.2 策划能力
在媒介融合新环境下,新闻业务逐渐朝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新闻载体也由单一、传统模式,朝着多样化模式不断发展,新闻采编人员要能够应对所有的业务与媒体工作,即在具备采集能力、编写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专题策划能力。因为媒介相互融合,使不同媒体间的界限消除,新闻信息的多样化,新闻传播手段较多,在掌握新闻信息方面,不同的媒体并没有明显差别,媒体原有特征并未消失。新闻采集前,要明确所采集新闻是否符合不同群众的信息要求。
2.3 综合业务能力
新形势下,媒介的融合,突破了各种媒体相互独立的传统经营模式,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采编人员既要娴熟掌握所有电视媒体的业务流程,还需要确保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新闻播报形式。即新闻采编人员在具备采集、编写、摄影、录像以及播放等传统业务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娴熟掌握现代化的采编、录制以及传播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新闻采编结果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媒体表现形式。
在媒介融合新形势下,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在掌握传统媒体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具有更强的新闻信息整合能力,良好的新闻专题策划能力。此外,新闻娱乐化的倾向,要求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具备幽默健谈的能力,并能将所获得的信息用诙谐、生动的语言传播给听众。新闻采编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新时期的发展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曾姝.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舆论形成机制研究[J].湘潮,2010(8).
[2]杨娟.对我国媒介融合现状的人文思考[J].新闻界,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