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娟
(作者单位:青阳县广播电视台)
浅论电视的社会影响
章 娟
(作者单位:青阳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电视作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最便利的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电视传播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需要电视这一大众媒介进行宣传推广。电视的社会影响也已经实实在在呈现在大众的眼前。
关键词:社会;家庭;个人;电视;影响
电视是当今社会最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第三媒介,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已显现出多方面的功能。大大小小的财团、政府、广告公司、教育机构、社会福利团体、艺术团体等,都充分利用电视媒介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施加各自的影响。广大的电视观众,尤其是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方面,都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卫星电视技术的投入使用,为跨国度的电视传播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电视传播的覆盖力和渗透力不可估量。
电视往往直接或间接充当社会道德法庭的角色,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并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的社会力量,成为人们约束自己行为的依据,未成年人通过对“正面教材”的模仿和对“反面教材”的认知,获得为社会认可、赞许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同时,电视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很多人几乎是在电视机面前长大的,被人们称为“电视的一代”。对于这些人来说,长期的电视生活,不仅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成长和智力发育,而且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2002年的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1套的平均收视率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视机的普及率迅速扩大。据统计,1960年时,美国平均每个家庭约拥有1台电视机,到1972年时,每个家庭平均拥有1.5台电视机。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视媒介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触手”伸向了每一个家庭。在中国,近二十年来,“户均拥有电视量”直线上升,2001年初,电视覆盖率已达93%。在美国,电视机遍及每一个家庭。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曾这样介绍美国人的生活与大众传媒的关系:美国人计划把日常生活的1/4的时间用在了这个媒介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98%的美国家庭有电视机,这些电视机平均每天有7个小时是处于开机状态的。
电视对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起到了强化作用,其以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将外面的世界带到了家庭这个私密的生活空间中来。但与此同时,人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远远超过社交、休闲娱乐和阅读的时间,与家人长谈的时间也减少了,更多的是独自一人躲进小楼看电视,从而削弱了家庭关系。还有的家庭,由于电视的开关和频道的转换,造成家庭成员的争执,人际关系因此变得非常紧张。
在人类的历史上,电视这一最有力量的大众传播媒介,正以其巨大的威力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通过电视的社会传播,电视的影响力正渗透进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
3.1 电视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作为政治生活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电视传播影响了政治行为的方式、影响了政治的各个参与者,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政治的运作和发展离不开电视传播。
3.1.1 使政治生活公开透明
在电视问世以前,政治生活基本上是属于官方的行为,带有较多的神秘性。电视声形并现,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反映动态的过程。通过电视,政治生活更加公开透明。
3.1.2 使政治生活公正民主
政治生活民主化,单单依靠政治行为者自身是永远也办不到的。但是,当政治行为者受到电视摄像机镜头的监督时,公众便通过电视媒介更能了解政治管理者的言行,重要政治事项的决策更是受到公众的监督和评议,公众舆论进而反馈到政治决策过程之中,去影响、制约政治决策。电视传播从而肩负了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3.2 电视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电视传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营销模式将作为一注清新剂,为传统营销模式的结构和方式带来冲击。电视媒体是一个产业,它的产品是电视节目,而一些电视节目则会在无意中带来某一方面的经济效益,例如,1993年冬天,号称拥有20亿观众的香港卫星电视台,在一个服务性栏目“方太生活广场”中介绍了一种油煎三文鱼头的菜式,味道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主持节目的方太最后对观众说:“大家可以试一试,味道呢,还是很好的。”节目播出后,在香港市场上无人问津的冰冻三文鱼头,在好几个超级市场甚至脱销了。广告经营目前仍是我国电视媒体经营的重点。另外,通过电视传媒,可以取得文化之争的上风,除了在电视传播方面取得直接的滚滚财源外,更能够占领文化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经济领域的其他市场份额。
3.3 电视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化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通过电视,接受文化、吸收文化,电视对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3.3.1 延续和传播文化
文化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是社会的精神财富。电视通过荧幕,将文化内容传递给观众,其产生的意义是持续而深远的。通过电视传播,很多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如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风俗,在电视传播中得以生存与发扬。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不少文学名著搬上荧幕,在播放的同时,传播和延续了人类的文化瑰宝。
3.3.2 积淀和更新文化
电视传播使文化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积淀,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在不断更新社会文化的概念。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其文化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受众的文化意识和观念形态。“中国发展传播学”课题组,在对甘肃省研究中发现,电视在甘肃受众中具有很高的普及率,成为信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当地老百姓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由此可见,电视已经成为更新社会文化观念,破除旧观念的重要手段。
3.3.3 培养和输送文化
电视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文化人,为文化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电视是培养文化人的重要场所。导演、采编人员、主持人、新闻记者等,都致力于电视事业,为创造和繁荣社会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不少观众受到电视节目的启发,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实际能力,成为基层文化工作的优秀人才。
3.3.4 文化的世俗趋势
电视在传播优秀文化、高雅艺术的同时,也面临着精英文化走向大众化、世俗化的窘境。由于电视的普及性和其背后的连带效应,电视内容的世俗化不可避免,电视剧的粗制滥造,大大降低了文学作品的欣赏度。而且,电视话语不断西方化、港台化,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大问题。同时,随着地下电子市场的扩大,一些暴力和色情的内容,通过电视传播流入市场,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问题。
电视,作为电子传播阶段一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家族中最大众化、最具效力的一种传播媒介,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大众工具。电视自诞生之后,随着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它对社会构成了强大的“造势”氛围。传播学家伊丽沙白·诺埃尔认为,大众媒介是“意见气候”的形成者。
电视机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的信息量,目前,电视机仍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以至于人们将我们这个时代称为“电视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繁多,节奏明快的“电视时代”,人们要对电视带来的社会影响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不能偏于某一方面,在电视发展的未来时间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发挥出电视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家铮.电视传播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胡申生.当代电视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3]苗棣,范钟离.北京电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Z].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6]罗杰·西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7]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汪天云.电视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作者简介:章娟(1986-),汉,女,安徽青阳人,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