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桥头小学 陈奕娴
快乐入门,愉悦写作
——浅谈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桥头小学 陈奕娴
针对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这个大难题,通过一个学期的摸索,总结出了几个方法来帮助学生愉快地跨进作文大门,即:多开口,多看书,多积累,多练笔,多鼓励,少指点。
起步作文 作文入门 指导写作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的转折点,学生刚接触作文,对“作文”这一概念很陌生。很多学生常常说起来滔滔不绝,下笔时根本写不出来;勉强写出的作文,也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错漏百出。而且很多家长仍然认为写作文就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是本学期语文的重要目标。如何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作文入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学生常见的一个问题是: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究其原因是学生找不到材料,思维没有打开。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做到有话可说。如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利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我给出同样四个“春天的雨,……”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特点。我指导学生按照顺序重新说一次,再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否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写作的材料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在于学生平时的积累。
1.日积月累,注重阅读。新课标提出三年级阅读教学学段目标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三年级课文的课后练习中,经常会出现摘抄、背诵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学生在摘抄中,积累了好词好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背诵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增强情感的体验;进而能够让他们在写作文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文中的“频频点头”、“你挤我碰”来写一处景物。
2.坚持小练笔、写日记的习惯培养。语文新课标提出三年级写作教学学段目标是:以构段训练为主。重在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小练笔以片段练习为主,大作文写实、想象、日记并重。
写日记的练习,一开始要指导学生把握写日记的格式,进而让学生写。开始检查时,要降低要求,学生只要动笔了就行,哪怕是只写了一两句话,也要给予肯定。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有了动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更不用愁写不出作文。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对于刚接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模仿不仅能降低写作的难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提高写作能力。当然,模仿也不能毫无章法,必须遵循从易到难的步伐。
1.仿写句式,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启发学生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使眼前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用拟人的方法,使眼里的动物、植物、玩具都变得有生命,甚至会喜怒哀乐。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句式仿写积累优美词句。例如:学完《秋天的雨》时,让学生使用“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仿写句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仿写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仿写段落,求同存异。教学中,我注重抓重点段落,仿写段落。如教学《秋天的的雨》第2、3自然段,其写作特点是围绕中心句按先总后分的方法来写,讲完后我让学生按总分关系,顺着总起句“下课了,校园里真热闹!”写一片段。很多同学都能抓住中心,描写出校园里热闹的场面和气氛。可见学生理解了课文的表达形式和方法,明白总起句的意思,展开自己的思路,具体记叙。
在教学中,通过句式和段落的仿写,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断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作文就如他辛苦养育的孩子,总希望别人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好评,不容他人指指点点。因此,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无论学生写的质量如何,我首先寻找其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赞美;在此基础上,我再把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委婉地指出来,使学生能够坦然接受我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
实践证明:多开口,多看书,多积累,多练笔,多鼓励,少指点,能使三年级学生顺利地跨进“作文大门”,使学生在写作道路上,做到心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