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周利文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周利文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运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从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存在不足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索与研究。
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 实践探索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对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地理规律和原则,还可以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实现知识点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可以起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案例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从中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会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一节就是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围绕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和防治措施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
2.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案例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去思考、讨论,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达到问题解决的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有启发性。如必修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节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分析保护热带雨林的必要性。
3.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案例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案例中的问题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观点,互相交流,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教学才是充满活力和开放的。
4.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生产活动并且是经过加工形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社会实践与应用联系在一起,提高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节中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分析,进而思考如何解决我国东北工业区面临的问题。
结合本人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及案例教学在地理学科的具体应用,经过探索与研究,可以得出案例教学不仅是贯彻落实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它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有着显著作用。虽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瑕的,但是案例教学却发挥着主要作用:
1.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结合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准确运用优秀的案例,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发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如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引用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军出动大量飞机偷袭珍珠港的美军基地,炸沉炸伤几十艘美军舰艇,炸毁飞机200多架,4000多美军被毙伤,重创珍珠港军事基地。提问:日本攻击舰队为什么选择太平洋北航线进行偷袭而不选择南航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教学,整节课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2.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知识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我们可以利用地理案例直观、详细、形象、典型等特点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探讨和思考,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学习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引用“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的案例进行分组教学,思考鞍钢与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最后老师进行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区位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市场的影响增强,原料、动力对工业区选择的影响减弱。
3.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新课程教学理念客观上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案例教学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我采用哈密瓜、苹果、荔枝这三种水果分布的区域材料进行教学。请同学思考这三种水果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在本案例学习的全过程,学生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或原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思考和讨论,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证明,成功地运用案例教学,既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行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少乡土地理案例,不贴近学生的生活。高中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相互关系的课程,很多地理知识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学习的核心是“生活中的地理”。但现在使用的教材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乡土地理案例,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案例缺少感性认识,这对激活课堂,完成教学目标带来较大的影响。
2.学生差异性大,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低。案例教学是以优秀的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才能实现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基础差,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重视,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低,影响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课堂纪律松散,学习主动性差,没有形成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影响了教学效果。
3.重案例教学,忽略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案例教学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案例的选择要合理;教师的组织要到位;引导要适当;学生的参与程度要高;案例分析要深刻;交流讨论氛围要活跃;案例教学总结要精妙。但是实际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重案例教学,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思考,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从而实现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迁移方面做得还不够,并没有达到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
为了解决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水平,我们采取的策略是:
1.紧扣教学目标,精心选编案例。案例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精心选编教学案例。例如可以搜集、整理,精心选编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要注意做到所选编的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所给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有探索欲望。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内容要丰富性、情境性和可读性,能使学生把自己置于案例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讨论、分析案例呈现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知识和方法迁移。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案例,针对各种地理问题,做到学生自主思考和钻研,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相结合,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重点学习的并不是案例本身,而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去理解地理原理及应用原理分析生活中各种地理问题的方法,注重知识和方法迁移。如果老师没有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和学习方法指导,适当扩展和迁移,那就是“教案例”。如在新工业区的典型案例美国“硅谷”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其特点和区位优势,探究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的发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北京中关村高科园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探究海口能不能模仿“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知识和方法迁移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3.进行课后反思,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总结得失。教师可以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典型,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否丰富,学习是否有障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如何,有没有形成互助、自由、和谐、充满活力的教学气氛。案例分析是否深刻,学生们是否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面对相似的地理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提高,是否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回答实际地理问题。课后反思要具有针对性,少讲优点和成功之处多找不足,勇敢面对得失,这才能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更好地将案例教学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它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又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案例教学已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全面展开,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但由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案例教学逐渐发展成熟,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相信在广大师生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丰富地理案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
[1]李晴.试论地理案例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1).
[2]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3]高培英.课程改革与案例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