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016-03-01 14:38王文娟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理实基础实训

□王文娟

浅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王文娟

文章在分析传统理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和过程。探讨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优化改革教学内容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中职)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所以,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教学中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两页教案,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就算是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大多也是把原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屏幕上,虽然教学手段变了,但是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的变化。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完全或部分脱离实践环节,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用了一学年的时间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学生仍然分辨不出哪些知识点是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实训课打基础的,而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必不可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以往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基础课相比,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而这些正是中职生最缺乏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更有甚者对理论学习持消极态度。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看到活跃的气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看到的只是更多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兴趣的丧失。

学生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求学生适应从初中到职中基础理论的转变,还要适应从文化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转变。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挑战。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探索意识不强,导致其初中阶段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一旦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即是实施者,也是指导者和领航人,只有变革教学模式,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的作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进一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既 “知其然”,也 “知其所以然”,同时增长了实践操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在知其然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 “知其所以然”,既掌握了知识,学习了操作技术,又了解了其科学性。

项目实训是按照所讲解的知识和演示的内容,设计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并让学生明确实训的要求、任务和时间,控制实训的过程。实训的内容可以是机床的参观、刀具的认识、切削加工过程的观察等。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使学生互相促进、加强交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

项目完成后对各组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为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3个环节。通过组内自评,以评促自学;通过小组互评,以评促团队意识;而教师从巩固知识和规范操作技能等目的出发进行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所掌握技能的领会,提高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任务描述。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兼顾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学生有计划地针对各个任务进行理论学习和相关的实训;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疑难,用学生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 “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项目一 “零件的成形工艺和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中的任务一 “车工技术基础”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该部分知识点包括车工的基础知识、车刀、车削加工基本常识、轴类零件的加工、套类零件的加工和螺纹的加工。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一部分内容划分为3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通过在实训室参观,认识车床的构造、车床上加工出的工件、认识不同的刀具。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车床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车床的主要附件、车床的传动系统,车刀的种类及其不同种类的作用及适用场合。

模块二:借助挂图等教具在教室讲授,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工件的切削表面、切削运动以及切削用量等知识。

模块三:通过参观加工过程,让学生从中总结出轴、套和螺纹的加工过程和方法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适当增加教学设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将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无法想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演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此外,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实训室现场教学,使学生认识机床、刀具以及传动过程和加工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与其他机械类的专业理论课程存在着共性,即课程的理论性普遍较强,采取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爱学习。因此,专业课教师应想方设法改革教学,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实训,并将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张辛喜.机械制造基础[M].成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吕英波,王进军.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电技术,2006,(1):49-50.

[3]王德发.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2,(5):12-13.

(编辑:秦俊嫄)

G642.4

A

1671-0568(2016)23-0074-02

王文娟,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机加工制造类教学。

猜你喜欢
理实基础实训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