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6-03-01 14:38葛长娜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体系大学生教育

□葛长娜

关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葛长娜

随着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加强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促进大学生自主地创业创新,成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围绕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问题,论述重要意义,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构建原则,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一方面给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增长较快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压力逐步增大。通常要解决好就业,一种方式是以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岗位安排就业,另一种是让部分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或成立创新机构,自行解决个人与他人的就业安置问题。

目前,单靠以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的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就业安置的需要,加强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促进大学生自主地实现创业创新的目标,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积极探索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和成效,又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不足,与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本文简要论述了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路径与对策。

一、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创业创新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需要将学习、创新与创业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创业与创新必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具有长期性、早期性、普及性及正规性等特点。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树立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理念与创新意识

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能够有效地将专业课教学与创业创新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邀请校友学长、知名企业家及政府官员等,以讲座与论坛方式现身说法,充分利用创业创新的实践机会,积累创业创新经验,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增强创业创新的理念和意识。

2.有利于构建大学毕业生创业实践的载体和平台

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能够向高校大学生提供把专业知识教学应用于实践的平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能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成社会生产力,使个人创业创新理念、能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探索和积累操作经验,提升专业知识的教学,推动知识结构的更新,实现专业教学成果与创业创新教学相互促进。

3.有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使创业创新团队中的全体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增加大学生融入和依靠团队的个人体验。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能够磨炼高校学生的抗压力,便于其尽快适应环境,增强心理调整能力。同时,创业创新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其工作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推进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

1.对创业创新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仅仅将其作为大学生毕业前就业的一项指导内容,认为应当以课外时间为主。而部分重视创业创新教育的院校,通常只是局限于组织开展创业活动与创新竞赛活动的层面,而此类活动仅是少数学生参加,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只是旁观者和局外人。

2.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有些高等院校将创业创新竞赛当成创业创新教育,导致创业创新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发挥创新创业课程导向作用不够,没有很好地将创业创新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建立相应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基础教材及评估体系不配套,导致创业创新教育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相关教学的方法、形式及内容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3.师资力量对创业创新教育的保障不够到位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数量不够、缺编较多,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引进难度比较大,现有师资力量疲于应对,无法满足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国际上从事创业创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数是有着投资与创业经验的经理人,对企业经营工作十分熟悉,而国内高校即使设立了创业创新课程,由于负责教学的教师大多出身于高校,没有创业创新经验,教学工作多为理论讲解。

4.创业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机会不多,实践活动在时间安排、场所资金、设备技术及信息等各方面多数高校差距较大,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实践训练开展得还不够,普及程度不高,创新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转化率还不够高,还不能给大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1.注重创业创新教育的导向性

当前创业创新教育在价值理念上导向作用不明显,存在着功利化的教学倾向,在教学活动的运作中通常只是为了竞赛而竞赛。所以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把敢于承担社会性责任、甘于奉献的品质等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规划及人才培育的整个过程当中。

2.注重创业创新教育的交融性

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不能与专业知识教育相互脱节,必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从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关系看,专业课程教育是创业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创新教育则是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化和应用。因此高校要把创业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入、共同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3.注重创业创新教育的过程性

当前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学对象多为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教育教学的时机多选在即将毕业的前一年,这种教学方式和过程具有应季性、短期性的特点。而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和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步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到人才培育的整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统筹考虑、分步实施,不能急于求成。

4.注重创业创新教育的层次性

分类分层施教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创业创新教育要取得成效,同样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因此高等院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针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的不同需求,针对大学生在志向、兴趣及个性等差异,精心设计和实施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和活动安排,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在创业创新上的发展需要。

四、高等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路径与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各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站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高度,深刻认识创业创新教育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的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意义,思想上应当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日程,统筹协调、整体规划,面向在校的全体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科技创新实践工作格局,确保创业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

2.强化师资,优化课程

高校要积极打造通晓创业创新教育理论和企业运营管理的复合型教师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强化对在职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可安排其在企业中挂职,提升实践经验与实战能力,另一方面聘请创业创新的知名企业家及成功人才担任兼职讲师,提升教学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打破各学科、各专业的限制,建立健全不同的层次、学科及专业的高校创业创新教学课程内容体系。

3.注重实践,建好基地

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与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建立与特色专业相配套的创业创新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健全学校、省、国家及国际等四层竞赛选拔机制,给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能力测试、相关项目的评估及创业创新项目的孵化等,创建实践的载体和平台,帮助其积累创业创新的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4.立足服务,强化保障

高校要着力建设创业创新教育的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在教学基础材料、资金资源及教学场所等各方面支持力度,强化纵向化的拓展,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选择优质的创业创新项目,积极扶持、鼓励创新,使高校真正成为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的助推器与孵化器,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思想活跃、知识丰富、富于创业激情和创新潜力的群体,高等院校加快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推广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健全工作格局,优化教育资源,打造实践平台,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薛慧.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 (3):65-66.

[2]刘振忠,周静.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55-56.

[3]李艳波,刘松先.基于卓越应用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5-69.

(编辑:郝 婵)

本文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度校级教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GWJY2015061)的研究成果。

G647.38

A

1671-0568(2016)23-0014-02

葛长娜,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体系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