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实践中学语文

2016-03-01 14:20许丽妹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训讲礼貌蒙汉

许丽妹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语文课必须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做到学段目标分明,课堂核心教学内容精确,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换取学生最大的行为变化,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从“能理解”到“会运用”。

一、关注“有特色的词语”,进行语言实践

叶圣陶先生谈到读书时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道破了品味语言、迁移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草原》(人六上)一文,文中有几处最具表达特色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如“飞”“敬”“握”,可以通过品词析句、实践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恰当地重复运用动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点。特级教师商德远老师这样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

板块一:整体感知。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

板块二:找出妙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情感的?哪一方面写得特别好?着力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重复运用动词表达情感的,即运用动词表情达意的方法。再运用换词、比较等策略,引导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中的“飞”字,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此处,通过“飞”字还能看出来迎接“我们”时的心情很急切。再让学生找出此段中连续用了“飞”字句子:“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欢呼着,飞驰着”“车跟着马飞过小丘”。引导学生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体会当时蒙古族人民迎接“我们”时的急切心情,以及“我们”急于到蒙古包和他们联欢的急切心情,进而使学生体会蒙汉情深。通过“飞”字,学生触摸到文章的情脉,感受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

板块三:讨论互动:“还有哪些动词也像‘飞’一样反复使用表达蒙汉情深的?”让学生自主找出第三、四自然段中的“握”和“敬”字。这两个动词在第三、四自然段中出现的次数很多,通过这两个字,学生也能体会出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板块四: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了巧妙运用动词表情达意的方法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离别时的情景,来迁移运用:“在离开时,作者没有写话别的场景,请模仿相见、敬酒等场景,继写‘我们’和蒙古族人民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尝试反复用一个动词表达出蒙汉情深。”学生先想象,再试着写一写。写完之后,师生进行互动评析。

通过尝试运用,学生借助语文特有的情景,学会了运用“动作传情”的写作方法,通过反复、恰当地运用动词来表达蒙汉情深的美好情感,既训练了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对蒙汉情深的理解,可谓是言意兼得。

二、关注“有特色的句子”,进行语言实践

句子是由若干个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理解并迁移运用有特色的句子,是提升学生语言品质的重要方式。

《检阅》(人教版三年级下)一文中有五个问句的组合呈现,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如何借助这五个问句,进行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呢?请看下列案例:

板块一:比较

师:自由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队员们的为难?

(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谁去跟他说?怎么跟他说呢?)

师:发现什么特点?

生:一连用了五个问号。

(出示:劝他别去了。不然就把他放在队尾。或者把他藏在队伍中间。)

(师引导发现问句的后面还隐藏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板块二:补白

(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谁去跟他说?怎么跟他说呢?)

师:劝他不去?

生:不好,博莱克会伤心的。

生:队伍少了一名队员,就不是一个整体了。

生:博莱克也是儿童队员呀!

师: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

生:博莱克会觉得我们看不起他。

生:他会难过,会觉得是自己影响了这个团队。

师: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太难办了,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讲?

生:棘手。

师:问题这样棘手,那么——(出示问题三:谁去跟他说?怎么跟他说呢?)

师:你去?(生摇头)

师:你去?(生摇头)

师:为什么不去?此时俱乐部内的气氛有些沉闷,谁也没有发言,用文中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鸦雀无声。

师:想一想,这些问号后面藏着什么?你能把此时此刻队员的这种矛盾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五名学生分别朗读五个问句)

板块三:迁移运用

师:你们猜猜,此时博莱克在哪里呢?

生:他可能躲在一个角落里。

生:他可能一个人默默地站在操场上。

师:他在想些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上几个问号来写一写博莱克纠结的心理活动呢?动作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写几个问句。(交流评价)

此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这组问句的独特价值,通过“比较—补白—迁移运用”的教学过程,将这组问句的价值有效放大。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准确、全面、深刻地体会到了队员和博莱克的心理,充分感悟了这五组问句在内容和表达上的特点,因此在迁移运用环节,内心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教师在学生写话结束后及时跟进的即时评价,则让学生语言更富有“质”感。

三、关注“有特色的典型段落”,进行语言实践

在文章中,有富有特色的开头、结尾段,有段式结构明显的段落,有含义深刻的段落,有表达富有特色的段落。

不同的学段,对表达富有特色的段落的迁移运用点是不同的。

中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构段方式,如总分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既能强化学生段落训练的意识,又能使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段的意识。请看《白鹅》(人教版四年级上)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设计:

1.找总起句。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鹅的步态,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段话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了先总写后具体的方法来写的。

2.理清脉络。作者围绕总起句写了哪几个画面呢?(步调与站姿)

3.体会写法。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出白鹅步态傲慢的呢?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找,进而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4.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出示俄国的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的步态,比较写了白公鹅步态的什么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运用哪些手法写出了白鹅的慢条斯理?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知道是通过拟人、比喻、细节描写等方法写出动物的特点。

5.看录像仔细观察鸭子的步态,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段总分结构的段落。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构段方式的特点的同时,在练笔中基于文本灵活运用,不仅加深理解,而且习得语言。

同样是“段”的教学,高段与中段的“着力点”不同。高段要引导学生关注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整篇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顺序及篇章的结构等方面展开学习。如薛法根老师在执教说理文《谈礼貌》(苏教版),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领悟叙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做到读写迁移。他是这样设计教学板块的:

板块一:理解积累,迁移运用

课始,师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第一则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明白作者怕读者不明白古训,在古训的后面加上了一句“意思是说——”进行解释说明。再将课文中的几句古训集中起来,让学生学习第一则古训来对另外几则古训作个“解释”。这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在理解中积累,在迁移中运用。

对于文中通俗易懂的俗语及名言警句,则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板块二:对比阅读,发现秘妙

文章用了哪几件事来说理?怎样说理?这是议论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先自主阅读三个小故事,然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个故事来说理?让学生明白议论文要选择典型事例来说理。

再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每个故事结尾一句,都以议论作结语,这三句议论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第一个故事“问路——你有求于他人,要讲礼貌”结尾引用俗语发表议论;第二个故事“踩裙——你有失于他人,要讲礼貌”,结尾阐述礼貌待人的作用;第三个故事“伟人理发被刮伤——他人有过于你,你讲礼貌,反映出你的情操与修养。”结尾论述礼貌对于个人的意义。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发现、讨论、归纳,发现三个故事中隐含的“侧重对话”的叙事方法及“先叙事后说理”的写作特色,三个故事一层深入一层,是递进式的议论说理,三个故事之间顺序不能调换的写作结构特点。

板块三:迁移运用

1.活用结构,迁移运用。

师:现实生活中,看到不讲礼貌的多,还是讲礼貌的多?随机提供一个语段:

一个小青年甩着几张百元大钞,问一个卖布娃娃的老人:“喂,瘸子,这玩意儿怎么卖?”老人没好气地说:“不卖!”一个小姑娘问:“老爷爷,您的布娃娃真漂亮,请问多少钱一个?”老人递给小姑娘一个布娃娃,笑眯眯地说:“不要钱!”……

师:只有说理没有故事不生动,没有感染力;只有故事没有说理不深刻。请你给这段话结尾写上一句切合故事的说理部分。

(生先练笔,再全班交流。)

(师在交流过程中,不时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修改、引导概括。同时,引导学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古训、俗语、名言警句进行说理。)

师:有没有直接引用的?

(六生举手)

师:自己写,通俗易懂。但引用别人的,更精准,有说服力。就像刚才那个同学化用“礼貌不是钱,但比钱更值钱”一样。请大家用一点时间,将自己刚才写的修改一下。

(然后在学生修改之后,再次全班交流,全班一半以上学生能引用或化用古训、俗语等了,语言品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2.活用全文,迁移运用。

师:你看到这个不讲礼貌的小青年,怎样跟他谈礼貌?给你五分钟的时间,你可以说理、比较、举例,可以搬出课文中的事例、古训、名言警句、俗语,与他谈礼貌。写后组织全班点评,学生再次修改。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运用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规律、文章的写法。这是一个灵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本篇课文的内容,成了学生语言实践的素材,学生从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得以锻炼;这篇课文的写作形式,在语言实践中得以活学活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融阅读理解、提炼信息、概括表达、深度思维于一体,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构共生,学生习得了议论文故事中隐含的“侧重对话”的叙事方法及“先叙事后说理”的文本结构,对于今后阅读相似的文本就能结构化解读,而不再逐句阅读了。整个课堂充满了生长气息。

找准核心的语言实践点,使语文教学变得实在、简约,让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接地气。

猜你喜欢
古训讲礼貌蒙汉
都讲礼貌
都讲礼貌
好古训引领好家风
讲礼貌马戏团
《内蒙古艺术》(蒙汉刊)首届作者培训班掠影
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蒙汉双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参观也要讲礼貌
一个人在路上走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草厂纠纷与蒙汉关系
我钓鱼岛遭多国骚扰愤而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