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松
【教学目标】
1.体会提示语的多变。
2.学习把提示语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师:你喜欢看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吗?你知道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吗?
出示:
( )说:“太好了,可以吃大肥羊了!”
( )说:“恐怕高兴得太早了。”
( )说:“懒羊羊,你竟敢骗我灰太狼?你给我记住,我会再回来的。”
师:这段对话中,括号里的部分就叫“提示语”。提示语可以有很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一)提示语可以变生动:
师:提示语可以变得生动具体,你喜欢哪一句?
出示:
陶行知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
师:显而易见,第二句的提示语写得好,因为增加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词语。(出示:增加语气)
师:你能用学到的方法,写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吗?
出示:
爸爸( )说:“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提示语也可以加上人物说话的动作。
出示: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
师:增加了动作描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出示:增加动作)
师:你能学以致用吗?
出示:
陶行知( )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师:提示语还可以加上神态描写。(出示:增加神态)
出示:
王大伯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这些枝条结桃子啰!”
师:你能活学活用吗?
出示:
我( )地说:“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小结):提示语中加入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动作描写,文中的人物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说”字可以变:
师:提示语中的“说”字,有时也可以变变脸。
出示:
老师说:“写好对话提示语很关键。”
老师一语中的:“写好对话提示语很关键。”
师:“说”的近义词很多。
出示:
一个字:讲、喊、答、叫、问、吟、读、责、骂、吼、劝、赞、论、曰……
两个字:谈话、讲话、叙述、议论、商量、复述、声明、直言、辩论、劝说、解说……
成语:振振有词、滔滔不绝、一语中的、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妙语连珠……
师:你能把这句话中的“说”字换成其他词语吗?
出示:
老师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师:提示语中的“说”字还可以省去,换成人物说话的神态、语气或动作。
出示:
(1)小海鸥吃了一惊:“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神态)
(2)爸爸指指手表:“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动作)
(3)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语气)
师:你能现学现用吗?
出示:
陶行知(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师(小结):有时为了表达的效果,我们需要把提示语中的“说”字变变脸,这样读起来,让人如临其境。
(三)提示语的位置也可以变:
出示:
“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爸爸指指手表:“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放心吧,爸爸,”汤姆说,“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爸爸斩钉截铁。
师:这段话中,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
出示:
(1)提示语在前,一般强调提示语。
(2)提示语在后,一般突出说的话。
(3)提示语在中间,一般突出前后说的话。
师:有时情况紧急,说话很快,也可以省略提示语。
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小结):我们在写对话时,可以根据表达需要,适当变化提示语的位置。
(四)提示语的标点也会变:
出示:
“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爸爸指指手表:“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放心吧,爸爸,”汤姆说,“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爸爸斩钉截铁。
师:老师送给你一首儿歌。
出示: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号在后面。
师:你会给下面这段对话加标点吗?
出示:
是你扔的纸团吗 高尔基问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说
师:仔细看这段对话,感觉有点乱,如果把它多分几段,就清楚多了。
出示: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师(小结):我们写对话时可以根据表达需要,把每句话单独作为一段,文章就更有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