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艳
2013年,“宋道晔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团队成员由来自青岛市李沧区30多所小学的12名核心成员和28名骨干教师组成。如今,宋老师和我们已经共同走过了3年的时间,三年的相处早已由最初的师徒关系,变成今天的家人亲情。
谋先事后者胜。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周密的部署,为此,宋老师从以下三个维度对我们工作室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1.分析现状,明确目标。工作室成立之初,宋老师深入学校调研,精心设计问卷,全面了解全区教师的个人工作状态以及专业发展需求。然后根据美国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发展循环论,绘制了教师专业发展梯次递进图,明确团队成员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以便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
2.统筹规划,团队建模。根据任教年级及研究方向,宋老师将工作室40位成员分成6个小组,12位核心成员不仅要带动研究小组成员的发展,还要和小组成员一起将研究成果各自带回学校,最大化地把工作室研究成果落实在学校实践层面,带领学校语文教师共同提高。
3.多措并举,助力发展。一是专家引领;二是课题带动。宋老师要求工作室成员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不管是工作室主持人牵头的总课题,还是来自工作室成员的小课题,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科学、实用,不追求花样,不急功近利,认认真真教学,实实在在研究,努力做到用日常教学来完善课题研究,再用课题研究来优化日常教学;三是区域联合。如,李沧区市、区、校工作室的三级联动模式;基于“低年级双重点阅读教学研究”的八校联合研修社区建设;与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牵手共建活动等。通过共同研究、协作交流,以聚合群体智慧,实现合作共赢。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有一种共同的专业追求,执著的专业信仰,独立的教学主张,这样才能支持团队走得更远。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把工作室的总体思路定位在课题引领层面,主要课题有两项:
(一)小学低段语文“双重点”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所谓的“双重点”,就是根据儿童语言文字学习规律,确定“语言发展”和“认识汉字”两大教学重点,并以此为目标形成小学低段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方案,试图在最大程度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同时解决识字问题。
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1.语言学习:采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编故事”的教学方式
其主要教学步骤是:
(1)听故事。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听懂内容,听熟语言。这样做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讲故事。学讲故事是儿童学语言十分有效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讲,教师要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足的练习时间。
(3)读故事。故事会讲了,再来读课文。可以先跟着老师或录音读,再学着自己读。阅读过程是学生主动识字的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实现书面语言的内化。
(4)编故事。二年级开始编故事,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且引导学生将所编的故事写下来,为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
2.识字教学:采用“多次认读-化生为熟-逐步强化”的教学方式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在阅读中利用无意注意熟悉生字,逐步加深记忆。教学每篇课文时,在听熟会讲以后,就让学生根据记忆(或跟着录音)反复指读课文,指读的目的是提高生字认读的刺激强度,增加与生字见面的机会。这样,学生每一次阅读,都会对复现率较高的生字越来越熟悉,在不知不觉中化“生”为“熟”。见面次数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从量变产生质变。
第二步:利用有意注意,强化记忆,认识生字。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读了一批课文,熟悉的汉字越来越多。然后教师在教学一篇篇课文时,选择前面多次出现,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生字要求认读。这些生字对学生来说已经是熟字,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记忆“遗忘高峰期”,所以只要适当地强化一下,就能够比较轻松地记住。
第三步:先识后写,达到四会。写字过程自然也是学生再一次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写字课从最简单的字写起,结合进行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的教学。
(二)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
这项研究从文体特征出发,通过对小学阶段应该涉及的不同文体写作内容的梳理,形成1~6年级各文体习作(写话)语用主题训练序列。这项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小学阶段应该接触的文体。结合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我们共确定了儿童诗、童话、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戏剧七类文体。对小学阶段的文体选择虽然尽量丰富,但这种对教材的补充和丰富,既要遵循学段特点,还要符合阅读教学从易到难的原则,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这一心理发展过程。
2.梳理了贯穿各学段的语用主题及序列。我们首先梳理了不同文体在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然后将训练重点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语用主题确定核心评价指标,进行单元课程构建。
3.根据语用主题及文体序列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该研究根据语用主题及文体序列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阅读能力评价指标与写作能力评价指标,并依据评价指标设计了观课评课量表,使教师对学生阅读与习作的指导与评价有据可依、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改变低效甚至负效的写作课堂教学。
4.根据语用主题及评价指标组建了单元包。本研究所呈现的单元都是以典型例文的形式出现,这些文章大都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便于从写作的视角切入阅读,以促进阅读理解;在阅读中介入写作,为写作提供范本。双线并行,实现读写结合。
5.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真实的写作过程。在研究中,我们遵循写作的规律,按照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设计,将单元包实施分为“整体引读”“例文教读”“拓展阅读”“回顾品读”“作品朗读”五大板块,分为“经典诵读课”“整体引读课”“例文教读课”“拓展阅读课”“回顾品读课”“作品展示课”“生活实践课”七种课型。整个教学过程,阅读与习作呼应互补、有机融合,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平行推进。
工作室成立三年来,区级以上立项课题10项,发表和获奖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本,参编专著1本,编写实验教材1套。研究成果获青岛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成果奖。目前,由宋老师主编、我们团队成员参与编写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研究》系列丛书即将由语文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分别出版,希望能给广大语文老师以借鉴,并引发更多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为将课题研究成果公开推广,工作室从2014年1月开始开展公益讲堂活动,主持人、核心成员和骨干教师分别担任主讲。这项活动很受教师、家长、学生的欢迎,团队成员的能力、经验、智慧也在交流中得到快速提升。
2014年,“宋道晔名师工作室”被评为青岛市首届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的部分优秀成员也陆续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逐步形成了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格局。
2015年5月,我们承办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大会以“沟通、交流,共促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名师工作室的发展之路,来自全国十几个地市的工作室主持人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思想齐聚李沧,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融合。这次活动,也为我们成员的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拓宽了视野,点燃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