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微作文”初探

2016-03-01 13:56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作文瓜果校园生活

张 英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当今社会无“微”不至: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微”积成海……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一、“微作文”的源起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学生的阅读热情,笔者在班里发起了“阅读点亮童年”的21天阅读行动。结合时下兴起的朋友圈点赞热,笔者鼓励学生将每天阅读的书页和阅读后的点滴感悟通过家长的手机发到朋友圈。没想到,此举就像一股涓涓细流,使人“眼明心清”,被纷纷点赞和支持。学生们越读越有兴趣,感悟越写越精彩。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朋友圈里的感悟长短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孩子们易于真情流露。基于这样的考量,笔者尝试将“微作文”引入高段习作课堂,意在培养学生微文学创作能力,用较少的字数、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我笔写我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有了提升,并渐渐爱上写习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微作文”的内容

1.记录阅读内容。

因为“微作文”的实践是从写读书感悟开始的。因而我首先让学生记录阅读感悟。写一写自己阅读时的内容,阅读后的感受与思考,将阅读与“微作文”结合起来。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写,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和习作成功的喜悦。

2.描绘多彩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孩子多体验生活,习作的内容才能鲜活又生动。从生活的场地划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写。

(1)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习作的内容中,校园生活的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以校园生活为例,谈谈微作文的指导过程。

第一步,开展活动,丰富体验。根据计划,有一周的微作文内容就是围绕活动来写。但把学生的“微作文”收上来一看,我不免很失落: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常规的活动司空见惯,写作时题材雷同,叙述方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这时,我动起了脑筋。时值金秋十月,瓜果飘香,是个收获的季节。学校恰要举行趣味运动会,要求各班以新颖的方式参加开幕式。这时,一个大胆的点子在我脑海中产生。我让学生们携带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在开幕式上亮相。这次亮相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趁热打铁,我又在班级里举行了蔬菜瓜果趣味运动会。由于学生们事先不知道要抱着蔬菜瓜果赛跑,有的带着小巧便于携带的蔬菜和瓜果,有的则带着又大又胖的冬瓜,有的带着沉甸甸的哈密瓜,还有的带着圆滚滚的南瓜。他们光是抱着站在起跑线上的样子,就乐坏了全班同学。在欢快情绪的感染下,学生们在比赛中全情投入,操场上欢声雷动。而我举着相机不停地给学生拍照。

第二步,情景再现,加深印象。光有丰富的体验还不够,学生容易在“到底写什么”的问题上产生疑惑。这时,我拍的照片就派上了用场。我选取比赛中的各种精彩情景在PPT中展示,有在起跑线上的,有比赛时的,还有拉拉队员的。学生们在看看、说说、聊聊中加深了对活动的印象。在对照片的说聊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到底写什么”的指导。

第三步,选好角度,动笔成文。有了作前的指导,学生欣欣然提笔,妙词佳句在笔尖流淌。有的描写参与比赛时的激动心情,有的描写同学携着瓜果的滑稽样,有的写拉拉队员的各种神态,有的写赛道上笑料百出的窘态。如朱嘉琳同学的“微作文”就充分反映了这次运动会场面的有趣。

张老师真是“脑洞大开”,居然举行了蔬菜瓜果趣味运动会。操场上的盛况简直可以用“嗨翻天”来形容。你瞧,赛道上,有的人举着小灯笼似的番茄,跑起来如脚底生风;有的人扛着长长的冬瓜,紧追慢赶,丝毫不敢懈怠;有的人居然傻傻地抱着一个大大的南瓜,跑起来像是腿上灌满了铅,真是叫苦不迭……操场上,呐喊声、尖叫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多么有趣的运动会呀!

教师要善于创新,以新奇的活动来吸引学生,让新鲜的感受来触动学生,让学生有“不吐不快”之感。这样,学生才能妙笔生花。

(2)田园生活。

绿色的田园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他们亲自播种,快乐采摘,感受别样的劳动滋味。

有趣的田园生活化成了学生笔下的文字。只见笔尖的灵动,不见绞尽脑汁的苦想。儿童的灵性在字里行间释放。

(3)家庭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生活,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富有个性的描述,使得“微作文”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我家有个糊涂爷,整天找东又找西。今天手机不见了,急得唉声又叹气!哎,我爷爷的健忘症又犯了。这不,他在找手机呢。他一边拍着脑门,一边在客厅里踱来踱去,眉头紧皱,神情沮丧。于是,只好全家总动员了。奶奶戴上了老花镜,妈妈开始翻箱倒柜,我则开启“雷达搜索模式”。爸爸冷静地掏出手机打起爷爷的电话。爷爷却红着脸说,他的手机在震动模式。我们瞬间“石化”。这时,我瞥到爷爷穿着睡裤,灵光一闪,跑进盥洗室,从洗衣机里翻出爷爷的裤子,找到了手机。全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3.描述自然风景。

走进大自然,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花鸟虫鱼,日月星辰,无不使有着童心、童趣的学生着迷。

4.体验乡土游戏。

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农村的乡土游戏可多了,土生土长的玩具就更多了。带着儿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转悠,孩子们投身游戏中,尽情体验,其乐无穷。男孩玩滚铁环、挤墙角、弹弹珠、打水漂,女孩采芦苇做风车、用泥巴捏泥人、搭土灶烤红薯、摘树叶做口哨。这些足以让学生们“神魂颠倒”了。

三、“微作文”的评价

“微作文”因其篇幅短小、内容新鲜、形式灵活、写作方便而深受学生的欢迎。而相互交流、分享,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喜悦,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我们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做好评价工作。

1.交换阅读,开阔写作的视野。

在进行“微作文”实践期间,我专门每周辟出一个午读的时间,用于学生交流“微作文”。学生们可以自由阅读,可以和同伴交流,也可以和作者探讨,提出建议。学生们读着、品着、交流着、争辩着,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换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开阔了写作的视野,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2.搭建平台,享受写作的快乐。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将学生的得意之作进行发表。发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张贴到班级的“习作展示角”,可以拍下来传到班级的博客,可以放到班报或校报上,还可以向报刊杂志投稿。当然,写“微作文”归根究底还是为“长作文”服务的。学生的“微作文集”就是课堂作文的素材库。可以鼓励学生写课堂作文时,选取自己的一则“微作文”进行扩写。如上文中写“蔬菜瓜果运动会”的“微作文”,这是“面”上的概括描写,添上“点”的具体描写,再加一个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描写活动的常规作文了。这样的“化零为整”“由微变长”的写作方式用于辅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尤其适用。平时的积累,在写课堂作文时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学生们的心是多么激动啊!

“微作文”解除了字数和篇幅对高年级学生的禁锢,给他们插上了自由表达的翅膀,吐露的是他们真实的心声,彰显的是他们独特的个性,记录的是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猜你喜欢
微作文瓜果校园生活
精彩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藤儿长,瓜果旺
你家的瓜果蔬菜都成精啦
瓜果蔬菜:成精了!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小猴吃瓜果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