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 郑 蕊
双向的教育功用
——读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感
□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郑蕊
杜威的“从做中学”就是主张学生的参与,实现学生学习身份的改变,主张教育即生长、生活以及经验改造,强调学生自身经验的价值,而经验的获得不是通过硬性的知识灌输,而是靠自身的主动行动自觉参与。
他在该书中谈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育并不在其本身之外附加什么目的,使教育成为这种外在目的的附属物。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尽力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寻求成功,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这样,儿童一步步向前迈进,便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这种目的使儿童成为教育过程全心全意的参加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更不是迫于威力而敷衍搪塞者。
因此,他尖锐地批判了传统教育,认为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仅仅是让学生“静听”的场所,“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并指出,教学不应是直截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他提议学校要“安排种种作业,如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把基本的人类事务引进学校,作为学校的教材”。
实践的教学案例:“记一件________的事”作文指导课
一日课前,我布置学生在第二天语文课要每人准备一个“橘子”,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询问我:“老师,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我只是笑而不答。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一阵橘子的香味扑鼻而来,“怎么还没有上课就吃上啦?”面对美食的诱惑,出现这样的场景,纯属意料之中。“老师,你再不说,我们就要吃完了。”菲菲在旁边说着,教室里欢声一片。
正式上课了。首先,我拿出自带的橘子说:“这个橘子可爱吗?剥开橘皮数一数,几片?尝一尝什么味道?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通过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
展示两位学生的片段描写:
1.橘子金黄色的,圆圆的,像一个车轮子,像一个小灯笼,还像一个小皮球。橘子上面有许多橘色的小水泡,小水泡是橘子用来呼吸的。如果把它挤破了,汁水刺进了眼睛的话,眼睛就会觉得很酸。橘子皮上有一个小黑点点,真像一个黑亮亮的小眼睛,在看着我,它可能是在对我说:“快点吃了我吧,快点吃了我吧。”橘子摸起来凉凉的,滑溜溜的。放在鼻前闻起来有淡淡的一股香味。我把橘子的皮剥开时,听到了“吱吱吱”的声音,剥开的橘子像一朵花,还像一条章鱼,更像一个莲花宝座。橘子瓤像一黄黄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一层白色的轻纱。我数了数,想看看它有几个橘子瓣,结果有十二个橘子瓣呢,真多呀!它们聚在一起像是玩游戏。我撕下一个小橘瓣,橘瓣像小船,像月亮,还像金元宝。我大口大口地吃着,我感觉橘子香香的,甜甜的,非常好吃。
2.桔子颜色是金黄色的,圆圆的,像一个小灯笼。橘子软软的,滑溜溜的,闻起来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我剥开橘子皮一看,它像一朵小花,上面沾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很像白纱。我数了一下,一共有十二个橘瓣,像很多人在一起开会。我掰开橘子,撕了一片桔瓣,像小船,像月牙,像饺子,还像一个金元宝。我轻轻地揭掉橘瓣外面一层薄薄的皮,发现里面有许多橘黄色的果粒,像大米粒。“黄灯笼,绿宝盖,盛满黄饺子,吃掉黄饺子,吐出白珠子。”
接着,我又要求学生写入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我尝试着让学生由观察到想象,由想象到片段描写,紧接着,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把片段扩充成文。课后,学生们开心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喜欢上这样有趣生动的作文课。”这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身感受,在感受中学会准确遣词造句。
正如杜威所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已经有热切的和激动的活动。人正是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经验,从而生长和发展。所以,生活就是发展;反过来,不断生长,不断发展,也就是生活。在任何一个阶段,生活都有这种生长的内在力量,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生长与不生长,而在于适合于各阶段的生长内容和方式不同。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生活的内在张力,而由外部强加生长的目的和压力,教育的功用其实是双向的。
试想一下,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听讲解和记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单凭教师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关的教条,绝谈不到积极自觉、爱好、兴趣,更不能自由探索和启发智慧。
教学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如果教师脱离儿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地模拟考试、统考,迫使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真的要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了,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兴趣可言。
实践证明,适当的放手有时会使课堂更活跃,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新知,学生的记忆往往更深刻。教师千万不要怕耽误时间。
在细细地品读了杜威的“从做中学”后,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他的思想的伟大,也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