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芳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新兴小学校 吉林白城 137300)
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
任丽芳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新兴小学校 吉林白城 137300)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期,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注重心理方面的引导,结合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也应该培养健全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引导 教育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点内容。心理健康是指学生的身心处在一种愉悦的、舒适的状态,能够高效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和关心的教育,不但学习效率不会提高,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正常心理和生理发育。小学语文是最灵活、最有生命力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必要的。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要老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学生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是直接见证人,更有义务去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教师应该抓住契机,充分利用到学习工作中。例如当课文内容可以直接联系到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讲解。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并不仅仅是导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传达导师应该教授的知识内容。教师要给予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及时交流和沟通,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以自己的良好品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了千千万万个自己,那教育教学就没有了意义,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每个学生发言和表达的机会,采取有效措施活跃课堂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应把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当中去。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更加全面有效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最具效果。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歌颂伟大人格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做一个那样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给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节约,学会拼搏。
定期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近期都做过什么自己认为是善的事,善这个字可大可小,有大爱有小爱,大爱小爱都是善,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演讲能力,还可以在无形之中纠正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引领风尚,让学生们以维护社会正义,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友好相处为己任,真正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实践化、内化。
与人交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人是社会中的动物,离不开与人交往,畸形的人际关系会导致畸形的心理,相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促成健康的心理。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都存在着交流和沟通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司其职,共同去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交流和摩擦,教师承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寻找支持,而不是自己无边的钻研。在交流和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阅读是一个人一生中一定要做的事,并且要天天读、月月读,每天都要学习新知识,人才会进步。小学阶段如果能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成为推动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习惯一经养成,就不容易改变了,我们要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引导他们养成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将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光语文课本学生学不到全面的知识足够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书是知识的海洋,里面藏有巨大的宝藏,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优文名著等,会让学生对文字产生敏感和依赖,形成一种亲切感,就像职业新闻人一样,如果每天不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字,就浑身难受,那就是长年累月的习惯的结果。毋庸置疑,那样的人一定是知识渊博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培养成良好的人格。
教师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来说至关重要,老师的言行、观念,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接受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人格,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声音、感情,都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时刻饱满爱国热情、生活热情、保持愉悦的心情,以自己的心情去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把自己作为一本教科书,为学生展现最优秀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学科之间都会互相促进,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不能完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结合,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