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中式英语”书面表达现象解读及教学启示

2016-03-01 12:08:4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王怀念
新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语块被动语态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王怀念



初中生“中式英语”书面表达现象解读及教学启示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王怀念

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是汉语及英语组合而成的语言,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葛传槊教授给中式英语这样定义:“在语法和用词方面基本上不能算错而意思也还明白,可是明显地从汉语思维产生而英语民族人们并不这么说的那种英语。”

一、初中生书面表达的“中式英语”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尽管初中课程设置上基本上能做到每天有一节英语课,初中生经过小学六年学习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在使用语言,特别是书面表达中还是存在为数不少的中式英文句子。他们在书面表达时,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先用中文构思,再把汉语字词一一对应地翻译成英语单词,比如:“他们昨天玩得很高兴。”习惯先用中文做模板的学生往往会译成“They played happily yesterday.”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一般来说,书面表达中的中式英语常常表现为忽视被动语态、生搬硬套、语序颠倒混乱三类。

1.忽视被动语态。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的3种情况包括:不知道或没必要知道动作的执行者、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这几种情况。在中考的汉译英题型中,被动语态失分率比客观选择题高。在客观选择题中,中等水平的学生是可以意识到要选择被动语态的。但是,在书面表达一类的题目中,英语程度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就会忽略被动语态。例如:这些花不能每天浇水。在批改中最常见的答案是:You cannot water the flowers every day.更有甚者,使用了“The flowers cannot water every day.”事实上,此句中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即flowers,因此,正确的表达应为:The flowers cannot be watered every day.类似还有:Someone is wanting to talk to you on the phone.此句是不知道动作执行者是谁,应该用被动语态,正解为: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在现行教材中,被动语态是初二下册的学习内容,而此前7年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一直在学习和使用的都是主动语态,即使遇到个别被动语态也只是要求理解。这就使主动语态在他们思维中占主要地位,一方面,没有意识到要使用被动语态;另一方面,学习者都会有避难就简的心理,不喜欢使用被动语态,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自然的。

2.只知生搬硬套。初中学生由于对词性理解不够,不熟悉一些固定搭配,学习者仅仅凭借汉语理解,而没有掌握词性内涵、熟悉前后搭配等,必然就会张冠李戴,从而在翻译和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生搬硬套。这是因为他们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了汉语思维进行了加工,也就是母语的“负迁移”。这一加工过程会使学生在脑中出现汉语对应词汇的环节,不少学生认为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的词是一一对应的对等关系,所以,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如:“see the door(看门)”,应为“keep the door”;“big rain(大雨)”应为“heavy rain”,“look the book(看书)”应为“read the book”等。此外,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一个例子也非常典型:“I very like playing football.”此句应为“I like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等类似的例子也层出不穷。从规范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语序颠倒混乱。在英语中,谓语动词紧跟主语,且在句中的位置不变,一些状语会被置于谓语动词后面,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修饰成分紧紧跟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反观汉语,谓语会随着修饰成份的增加而与主语分开,在谓语的前面也会加上各种修饰成份。例如9年级上册中,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necting Sunshine Town to Tianjin,而在汉语中,修饰成份在被修饰成份之前,这个短语要译作:连接阳光镇和天津的高速铁路。再比如:too much和muchtoo语序颠倒后又具有了不同的意思。Too much后加不可数名词,表示“太多”,也可用作代词或副词;Much too则后接形容词或副词,可以译作“实在太…”。类似的还有“before long不久以后”和“long before很久以前”。

二、针对“中式英语”现象的教学优化策略

“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但也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措施如下——

1.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为地道表达夯实基础。中式英语数量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中式英语更常见。教学中必须从基础抓起,以语块为单位,凸显词汇训练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课前预习,通过语境和相关背景知识,获取信息,初步整理出该单元的语块;(2)每节新授课后,及时小结本节课出现的语块;(3)一单元的课结束后,总结该单元课本及练习中的语块,教师定期检查,对总结全面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免做卡”的形式督促学生去记忆语块和重点语篇:在语块背诵环节连续五次全对的学生可以领取一张“免做卡”,免除任意一次作业。

2.加强句法结构的训练,为地道表达增添技能。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有许多差异。英语句子中,表达的重点是要放在句子前面的,也就是说,重心在句首,而汉语则不然,是重心在句末。例如:我今天早晨和朋友一起骑车上学。英文是要先说去上学(went to school)而把时间、方式放在句末。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相应地加强句型结构的训练。针对如忽略被动语态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抓住“被”、“受”、“让”这些关键词,使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被动语态。对于常用的、重要的语块及句型要多加操练,造句竞赛、短剧表演等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表现欲强、积极活跃的初中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有低层次和高层次的操练。低层次的操练包括:(1)意义相近或具有相同语用功能的语块。比如spend、pay、cost、take和 look、see、watch、read这些近义词的用法。(2)含有相同中心词的短语。这些短语结构相似,含义不同,如take开头的短语:take up,take down,take on,take off,etc.又如give开头的短语:give away,give out,give up等。(3)容易混淆的惯用语。比如:be used to do,used to do,be used to doing之类的。高层次的训练主要是运用好教材中的speak up环节,创设新的情境,鼓励学生模仿范例编写相似的对话。

3.加强学生的语篇训练,为地道表达激活思维。另一个导致中式英文频频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要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了解西方文化,因为脱离了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是僵化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学情的阅读篇目,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鼓励做好词汇积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书虫》这套课外阅读。趣味性强、篇幅短小的材料使学生既能体会说英语国家人民的语言习惯、感情色彩及思维习惯,也能改善自己的语感,从而逐步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三、研究“中式英语”的教学启示

中式英语是一种语言僵化现象,它的出现在初中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有其必然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书面表达中出现中式英语大都是受母语的干扰。做好书面表达的前提是夯实语言能力的基础:掌握地道表达的技能,有条件的可以多读地道的英语文章,在熟知英文单字的内在意义并提升语感的基础上逐步地减少并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运用英语。这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语块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5:48:58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翻译研究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期)2016-03-30 10:13:14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期)2016-02-01 18:31:29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2:10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外国语文(2013年1期)2013-09-12 07: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