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实验小学 黄 屹
润物细无声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品德教育
□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实验小学 黄 屹
进入21世纪,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随着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现代化信息媒体中所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但随之又遇上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都是合适的,有些甚至是有害的。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德教育呢?下面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在一些学校机房,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桌椅乱放,鼠标滚轮不翼而飞、键盘摆放不整齐,桌缝里夹着纸片、零食袋等。因此,开学初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应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因为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对信息技术课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所以这一课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教学内容除了强调机房规章制度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引导他们遵守操作规范,如不故意用力击打键盘,不乱按鼠标,遵守开、关机程序等。每一节课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按要求正确关机,摆正键盘、鼠标和桌椅,为下一节课同学上课作好准备。这些看似是小事,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注意细节,做事认真踏实的意志品格。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在内容的设计上多体现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在教学用PPT制作电子报刊时,笔者总是先播放一组我们菱湖实验小学的图片,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赞叹。适时,我又提出,这些图片上的一景一物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是的,这是学校的樱花大道、这是阅览室、这是运动场……通过对这些图片的介绍和回顾,激起了学生对身为菱湖实小人的自豪感。至此笔者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这样一张一张的图片连着播放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制作演示文稿……你们能不能把我们菱湖镇的镇容镇貌、地方特产等做成这样一个连续播放的演示文稿呢?同学们听了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习新知,学生身心愉悦。
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我们利用作业这个载体,设计既能体现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又能渗透德育的作业,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如针对校园内时有发生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我拍摄了一些反映校园不文明现象的照片:踩踏草地,水龙头没拧紧,乱扔垃圾等。教学“插入艺术字”一课时,先出示这些图片,让学生对这些不文明现象进行反思,再提出了设计艺术字为照片写警示语的作业,并把学生设计的优秀校园警示语打印出来,张贴在校园内各种不文明现象发生的地方。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很高,而且对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都有一种警示和教育意义。
当今独生子女家庭多,独生子女是现代家庭的中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凤”,在孩子身上不惜倾注大量的心血。然而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学习成绩,轻视道德表现,致使教育效果事与愿违,使孩子产生了任性、自私、懒惰、冷漠、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习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如在教学用Word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子小报时,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在分组时尽可能把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到不同的组别,让各个小组发挥自己的才干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涉及到采集图片、文字资料,文字编辑、版面设计、色彩运用等各种技能,而每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各有不同,使他们在完成任务时取长补短,各施所长,在任务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以我教学生在利用PPT制作电子报刊为例。我鼓励学生可从网上下载素材或从得奖作品中寻找灵感和启发,但杜绝照搬照抄,更不能将其他同学的作品下载下来改一下名字就占为己有了,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是剽窃。在作品评价时,我对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高评价,对那些照搬照抄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上网确实可以拓展视野,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当今大多数网站为了点击率,常提供诱惑性质的成人链接,使我们光顾非法网站,致使一些没有抵抗力的青少年沉溺于一个虚拟世界不能自拔。有些人过分迷恋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乃至低俗的网络生活直播,造成精神空虚,歪曲了人生观、世界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基于这一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在课堂上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增强学生的免疫能力。教育学生上网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如上网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素材、资料等;应该上一些适合学生的网站,如“中国资源网”、“儿童文学网”、“中国少年雏鹰网”等;课堂上多讲一些身边发生的典型的实例,同时安装必要的实时监控、杀毒软件,这样既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还丰富充实了课堂,对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很有帮助。
总之,德育的广泛性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然巧妙的引导,在教学过程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不是生硬的说教,而只是在学习信息的过程中开阔了胸怀,拓宽了视野。让我们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