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 钟大海
读写课堂:带上写作去阅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 钟大海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构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言语智慧的生命活力上,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获得和谐的丰收。在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文章的写作方式,通过非专业化的术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指向写作 阅读教学 写作技巧
特级教师管建刚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提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终极目标是——写作,为此他提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他把语文比作三层小楼,一楼是写字,二楼是阅读,三楼是写作。低段应以指向“朗读、写字”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中段应以指向“阅读策略”为重点,高段应以“指向写作”为重点。当然,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并不是走向一个极端,只训练写作,而忽视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年段,内容和写作点训练的比例应该有所不同。
习作从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也曾请教过资历深的老教师,但总没把准习作的脉,直到读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眼前豁然开朗,明确了高年段阅读的真谛,即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老师要把重心放在研究作者的表达上,研究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孕育学生的写作意识,如篇的意识、篇的途径、段的意识、段的方式、线索意识、读者意识、剪裁意识、剪裁途径,培养学生的“段感”、“篇感”。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几种教学策略。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侧重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深入地去解读文本,有些课文或许有很多写作点,这时就要注意删减,找到最有意义、最值得教的一两点,让学生在写作上受益。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船长》一文中,你会发现,文章中可讲的写作点很多。如有环境描写:“薄雾笼罩着大海”;长短句的结合:“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语言描写:船长与洛克机师的对话,等等。那么我们解读出来的写作点是不是都要教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全都要教,那就是一堂纯写作技巧课,教中文系的大学生还差不多。我们要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要明确这篇课文对于小学生最有帮助,能够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是哪一点,这才是整篇文章的生长点。很显然,《船长》这篇课文的这一段语言描写十分有特色,对话中都没有出现提示语。这就可以让学生思考,省略提示语到底好不好。没有提示语,更能够反映出当时紧张的氛围。这才是应该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写作技巧。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教授学生这些写作技巧的时候,不能很生硬地将文学中的写作术语直接扔给学生,而是要以儿童能够听的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这也是在解读文本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北京大学已故教授金开诚“读为基础、想为主导、落实到写”的观点我很认同。写作能力确实很重要,沉下心来阅读和拿起笔来写作都是医治思想浮躁的良方。指向写作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朗读教学不可或缺,或者说应该占有较大比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关注文本的形式,去理解语言的架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在《秦兵马俑》一文中,有一段文字写得十分精彩,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一般不太讲究,而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精致、优美。有四字词语的连用,有语言的对称,读来朗朗上口。这样精美、工整的语言,课文里还有一处,请你找一找。
(师出示: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大声朗读,四字词语连用在哪里?
生读:微微颔首,若有所思;眼如铜铃,神态庄重;紧握双拳,勇武干练。
师:语言对称在哪里?
生:用了四个“有的”,四个“好像”。
师:这样的对称,不像上面那样工整,这叫“宽对”。这还是一个排比句式。一起读。
师:写作文,就要这样注意语言的对称。这里有一段话,请看——
(出示句子:试卷发下来后,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绩,神态各异:有的左看看,右看看,高兴得不得了,好像考到了很好的成绩;有的眼睛无神地看着前方,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好像担心考得太差要被父母收拾;有的瞪大了眼睛,双手捂着嘴巴,一副惊讶的样子,好像对自己的分数感到不可思议……)
师:“有的”后面,有长有短,谁能改成两个连着的“四字词语”?先看第一个分句——有的左看看,右看看,高兴得不得了,好像考到了很好的成绩……
生:有的左顾右盼,兴奋不已,好像考到了很好的成绩。
师:很好。只是朗读没读出四字词语的节奏、气势,再来一次。(后三句省略)
整节课上,学生不断在朗读中感受四字词语、四字词语连用的节奏和对称语言的节奏,朗读既是理解内容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语言形式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不断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形式的魅力,自然也就关注到语言本身的意思。而后面的“改话”练习,涵盖了本课的教学要点:“四字词语连用”、“对称”。不少的“读写结合”,学生当堂动笔,其所写的,依然只为内容理解服务,而不是真正让学生习得表达上的奥秘。这样的“读写结合”,是真正为“写”服务的,是真正让学生去获得“写”的奥秘的。
删减法也是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常用的手法。通常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发现文章在表达上的差异,从而明白什么是好的表达,什么是不好的表达。如在《詹天佑》一文中,为了突出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作者写了三件事。但是我们发现课文的第二、三小节并不是在写詹天佑,那我们可否删去。于是,我让学生对比阅读,如果将这两小节删去,在表达上会有什么差异?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这两小节是在介绍文章的背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始终没有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这正是他的爱国心驱使他这么做。这两小节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就是在当时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嘲笑我们的情况下,在击败帝国主义对我国修筑铁路的干涉和破坏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删去这一段,爱国的味道就淡了很多很多。一般写人的文章只是通过一两件事交代了人物的特点,而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将事情发生的背景写得极为详细,通过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是一种写作技巧。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深入浅出地又掌握了一种写好人物的技巧。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能够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我们都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