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程怡
智慧:幸福语文课堂的“支点”
□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程怡
幸福课堂,顾名思义,是由“幸福”延伸而来的,是一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幸福感的教学。幸福课堂,它不是单纯地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幸福体验。什么样的体验?也许是学生提出了一个有新意的问题获得老师赞赏后的窃喜,或许是百思不得其解后经过老师稍微点拨就豁然开朗的顿悟,也可能是有感情地朗读了一段课文后获得同学自发的掌声后的小自得……幸福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而孩子们幸福的小表情不就是我们老师的最终追求吗?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他的《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中说:“我魂牵梦绕的课堂: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是啊,这样的课堂,哪个语文老师不梦寐以求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践行的“幸福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平等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尊重学生,不是放任学生不管,不是不论对错都一味夸赞;尊重学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尊严,尊重学生的一些发言权利,尊重学生每一个问题回答的价值体现,尊重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师:你看到了一座怎样的古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纷纷举手回答)
生1: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师:能不能再具体一点描述一下?
生1: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该生引用的都是课文原文)从中让我体会到古寺破旧,并且没有人居住在这里。
师问另一个学生:你有什么不同的体会?
生2:这座古寺很破败,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该生也是引用的课文原文)我从中体会到古寺荒废已久,可是李时珍愿意住在这里,我觉得他是一个能吃苦的人。
师:说得好!古寺破旧李时珍还愿意住在里面,他确实很能吃苦。他这么吃苦是为什么?还有谁来说说?
生3:这座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该生也是引用的课文原文)我从中体会古寺很破败,李时珍却能在这样的古寺里过夜,看出他有坚强的信念。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再恶劣的环境也能安然处之,我感受到他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大家读书非常认真,不仅说出了古寺的样子,而且还能透过文字感受李时珍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你是不是更加有体会了?
这一片段的教学,笔者没有过多地去讲解课文的内在含义,而是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想法,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会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一步步深化。这样教学就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上,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了李时珍珍贵品质的思想情感的教育。不过多地干涉、不蛮横地阻止,而是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尊重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学生自然会打开思路、主动地进行学习。而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后,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学生的心中肯定有获得成功的满足,小小的幸福感爆棚!
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激情的课堂也是学生飞扬激情的地方,也是激发他们思路和学习动力的场所,在碰撞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情感的感召、思想的交融、灵魂的拥抱”!
1.语言的艺术魅力。文字的魅力需要阅读来体会,可是学生的知识面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光通过他们自己阅读也许无法达到理解的目的,当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感知文本内容时,需要教师组织语言,通过教师的对语言的处理,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领会到文字的美和情感的升华!如在教学《一路花香》第二课时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引入的: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路花香》。学生齐读一遍课题后,我用缓慢而优美的语调引导学生感受:“一路花香,孩子们,闭上眼睛,用我们的鼻子,来感受一下,我们现在都漫步在两侧鲜花盛开的小路上,花的清香伴随着微风抚过你的脸、钻进你的鼻子……你是不是沉醉了?(停顿片刻)(学生模仿老师闭眼、嗅着空气,仿佛都闻到了花香)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找一找。”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在学生重读课文的过程中,他们的状态显然不一样了,他们读得投入、深情……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学得有激情、有感悟,个个兴致盎然。
2.评价的运用技巧。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树立学生自信心、点燃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善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评价也需要艺术,不是一味地吹捧和无意义的夸赞,当教师能用中肯的语言去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心!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乐于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一些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图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如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燕子》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意味无穷。其中第2自然段中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描写格外生动,写出了春天的美丽。读第2自然段时,我发觉学生的兴致盎然,学生一定是被这春景吸引了。他们读得入情入境,好像把自己融入了这美丽的春光中。看到学生这样尽兴,我脑中突然涌起一个念头:何不让学生画一画呢?于是,我便这样设问:“同学们,作者写的这幅春景美吗?”“美,太美了!”有学生啧啧称赞,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那么你们能把这美景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课堂气氛更活跃了,班里的几个画画小能手更是情绪高涨,个个争先恐后。
这时,我指名几个学生上黑板绘画,台下的学生趣味十足地评头论足。我让他们要把所描写的景物全部画出来,这下,有学生疑惑了,向我提出:“老师,微风是看不见的,画不出来的?”“真是画不出来吗?”我转向台下的学生,台下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把细雨稍微画斜些,把柳枝也稍微画斜些,把……因为微风是轻轻吹拂的,”画的学生幡然醒悟。一会儿,画面已栩栩如生,较为动人了。这时,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段,学生如临其境,读得有声有色,将教材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习惯于经常叫那几个固定的优生回答问题,这些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大部分学生则是默默地坐着,偶尔举一下手,也轮不到发言的机会,时间长了,这些学生更加不愿意发言。这样对他们是十分不公平的!其实,有时候改变一下上课的状态,改单独提问为小组合作讨论,小小的改变,会有大大的惊喜!如笔者在教学《九寨沟》一课的第3自然段时,由于这段课文写得很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美景展现出来却是个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分组,他们觉得很新奇,为什么和平时上课不一样了呢?然后我再出示这段文字,让小组成员通过读一读、议一议,品味作者遣词用句的独特。接着,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讨。而我作为旁观者,在这个小组听一听他们的朗读、在那个小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十多分钟下来,连平时总是朗读不好的差生读得也是有滋有味。
幸福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样态?答案是“课堂应基于儿童的素养发展”。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生态的、动态的过程,有着我们未曾预料到的生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教师在备课时,喜欢提前预设很多东西,这是好事。但如果预设过度,会使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自己的思路来发展,从而忽视了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课堂就变得毫无艺术可言。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将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让教师的智慧生成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呈现。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创造活力。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未知,而教学的精彩,就在这无法预料之中!
智慧是幸福语文课堂的支点。追求幸福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淡化对课文的分析,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同时也要重视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让我们用智慧为学生点亮幸福的灯,用发展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践行我们追求的幸福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