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童,贾雨默,王一迪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探析记录电影《华氏911》的故事化表达
雷 童,贾雨默,王一迪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作为纪录片的一种表现手法,故事化由于具有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段的优势,有较好的可视性和传播效果。随着媒介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电视纪录片自身的美学需求,这种叙事方法成为当下纪录片创作的一种潮流。本文围绕纪录电影《华氏911》的叙事表达,分析故事化的特点和表现技法,希望能为国内纪录片提供借鉴。
故事化;悬念;情景再现
旁白迈克尔·摩尔导演的《华氏911》以故事化手段,反映布什当权期美国政府的某些侧面,试图说明美国成为恐怖活动的目标及常常卷入战争之中的原因,也分析了布什家族与本·拉登之间的关系。故事化的叙事手法给这部给原本厚重的纪录片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以及反讽的喜剧效果。
创作者在处理情节和结构时常用各种手法引起观众的猎奇心理以加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悬念设置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迅速吸引观众,开篇就要用好悬念。《华氏911》开场是一片漆黑的夜空,随着烟花绽放,人群慢慢出现在下移的镜头中,总统候选人戈尔站在支持者当中享受欢呼,旁白响起:“所有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吗?过去四年这些事情真的从未发生过吗?这是2000年的大选之夜……”这样戏谑性的开场,明显代入了导演的个人情感,创作者给自己贴上标签,“我不是纯粹的纪录片”,引起了观众对事态走向的强烈好奇心,为布什取得最终胜利的戏剧性转折做了铺垫。紧接着展开了对于结果反转的原因叙述。悬念的设置和紧凑的节奏相配合,在影片开头就给观众带来渴求的状态。
清晰的悬念伴随着跌宕的情节能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其中悬念的插入点是关键环节。《华氏911》除了在影片开头吸引受众注意外,中间悬念的设置同样把握内在结构,弥补了观众长时间观看的乏味之感。
情景再现也是故事化叙事的重要手段。在纪录片中,情景再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演员扮演,将具体的人或事生动地展现出来,具备现场感;二是运用动画技术实现创意,更具观赏性。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华氏911》丰富的素材调用是其成功运用画面语言的关键。讲述911事件时先靠声音叙事,轰鸣声、撞击声、警报声、尖叫和气喘……随着画面淡入,一个流着泪的黑人妇女哭着祈祷,人们抬头看着受袭的双塔,或震惊,或哭泣,钟声和哀乐响起。导演迈克尔·摩尔通过素材的广泛搜集,辅以高超的剪辑及音乐技法在影片中真实再现了恐怖袭击的现场,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冲击。而在讲述布什家族与本·拉登家族的关系时,画面素材跨越了几十年,如乔治歹念W·布什执政时期在总统办公室出境前表演的丑态等。
此外,对影视资料的借用成为《华氏911》最大的不寻常之处。讽刺布什政府处理“911事件”不及时,解说先提问:警察遇到案件怎么办呢?然后剪接电影《拉网》中的破案情节进行对比来反讽影视导演都明白的破案原则布什政府却不明白,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色彩。这样的例子在《华氏911》中数不胜数。
《华氏911》中,旁白在多处地方充当了影片叙述的主体。如9月13日,布什与本·拉登白宫聚餐事件。镜头跟随布什和本·拉登走出了大厅,他们握手告别,看起来是正常的一次高层会餐。然而随着镜头拉远,远景呈现,解说说道:“此时,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几百米外是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常用作美国国防部、甚至美国军事当局的代名词)”,强化了画面的表达效果,使讽刺更加直接、有力。
贯穿全片的配乐也成为《华氏911》的绝妙之处。从影片开始揭露布什选举舞弊到后半部分展现伊拉克战争画面,影片在讽刺布什及布什政府时,音乐都轻快且滑稽,达到反衬的效果。而展现悲剧时又令人潸然泪下。两者之间的转换最为典型的即是选举结果出现戏剧性转折后的一幕。总统仪式上众多众议员提出异议却无法改变局面。伴随着接连申诉的众议员,音乐缓慢而阴郁,一直延续到就职典礼上民众示威的画面。随着旁白“在所有事情都一团糟,他使出了我们都会的一招:他跑去度假了”,布什休假的画面轮现,音乐突然转入欢快的曲调,加重了影片的讽刺效果,使观众一下子进入导演营造的对比氛围中。
影片中,迈克尔·摩尔的真实动机展露无遗,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能对11月份美国的总统大选产生影响——小布什不会连任。这直接造成《华氏911》在呈现客观事实的同时表现出明显的主观色彩。令人钦佩的是,即便如此,影片仍能凭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赢得受众,这与导演对主题的较好把握和高超的制作水平密切相关。
纪录片虽然历史悠久,但对于中国来说仍是需要摸索着前进的新兴领域。处于纪录片发展阶段的中国,除了学习国外系统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也应借鉴其游走于传统之外的优秀纪录片,学习其特殊手法,并结合本土文化加以创新,创作出更多为国际认可的优秀作品,向世界传递我们的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