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

2017-03-17 23:42
党建文汇·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治家传家家规

治国从治家開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带您走近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无锡华氏尊东晋孝子华宝为“孝祖”。北宋时期,华氏后裔徙居汴京,后由华原泉率领族人回归无锡,此后家道昌盛,声望日高,华原泉也由此被尊为无锡华氏始祖。明初,华原泉十世孙华贞固遵照父亲华幼武之命,迁居地处偏僻的无锡东南荡口镇,从此将家族推向了更加繁荣的阶段。华贞固被尊为荡口华氏的“始迁祖”。

华氏在无锡这块土地上绵延1700余年,代不乏人,在明清时期共出37名进士,其中仅荡口华氏就有22名,被誉为明清时期无锡第一望族。

荡口华氏是无锡华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几百年间,荡口华氏以勤勉“力田”为本业,对内以“孝悌”维系亲情伦理,以诗礼涵养内质;对外则秉持忠厚仁德的处世之道,历经几十代而兴盛不颓,名人辈出。明嘉靖年间收藏大家、“真赏斋”主人华夏,较早开始应用铜活字印刷的华燧,与徐寿合作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的数学家华蘅芳,华蘅芳的弟弟、同为数学家的华世芳,当代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等都出自荡口华氏。

秉承始迁祖华贞固所订立的“忠厚传家,力行德义”之家训,荡口华氏家族代代相继,施行善举,借助创设和兴办义仓、义田、义庄、义学、义栈等多种形式,赡济族人,普惠邻里。荡口华氏创办的华氏义庄是明清时期规模较大、存续时间较长的义庄之一,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荡口华氏还热心办学,清末华鸿模创办了果育学堂,其孙华绎之将果育学堂改名为鸿模高等学校,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两院院士钱临照、音乐家王莘等都曾在这里就学。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无锡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由于长江和太湖在此交汇,河道密集,水路畅通,至明末清初荡口镇已逐步发展成为当时锡东地区的一大商埠,有着“小苏州,银荡口”之誉。

华氏家族的家训主要体现在荡口华氏“始迁祖”华贞固所著的《虑得集》中。“虑得”取“千虑一得”之义。

《虑得集》有四卷,分列家劝、祭礼习目、冠婚仪略、治丧纪要四个方面,又辑华贞固诗文杂著二卷,附录于后,涵盖了勤业、修身、孝悌、清廉、劝学等丰富内容,作为治家经典,世代相传,为华氏家族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华贞固在其《虑得集》中表达了他对传家兴族的见解。一是孝悌忠信,承续孝子之风;二是力农济物,务以忠厚持家;三是忧患思虑,常欲克勤进取;四是积财积德,皆以道义为利;五是知书识礼,谨守耕读传家;六是修谱立祠,是为敦固宗盟。华贞固的治家观点是:“不忧子孙之乏财,唯忧子孙之不德”“财不足为后世计,德则可致后世绵远也”。他谆谆告诫子孙:“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历代循守,伤人之财,害人之事,吾家积祖不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吾徒之所当然者,乃日用常行之道也。”

《虑得集》传世已久,其所书慈善之性、纯良之德、务本济物之道,以及训育子孙拳拳之心、循循善诱之法,历经时世更替,仍旧熠熠生辉。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猜你喜欢
治家传家家规
千秋家风
中年三守:守礼、守业、守心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袁氏世范》的家庭教化与治家之道
纪录片《传家2》将播 新锐导演筹划四季风流
浅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现代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主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