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和单篇的课文教学相比较,就是由重视局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学习的模式。笔者进行了有机整合的尝试实践,并运用了数学教学中“加减乘除”的优化策略,以期盼我们的课堂少一些困惑,多一些突围!
一、“加法”策略——蜕变的超值享受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必定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课堂不能拒绝其他学科的进驻。我们有时可用“加法”的原理,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让语文学科与艺术、信息技术、科学、思品、综合等学科有机融合,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诉求和目标。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都与自然科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蒲公英》这篇童话故事,告诫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一道理,但同时也蕴含了一个隐性的自然常识:像蒲公英这类植物,在泥土里才能茁壮成长。教学时,笔者将单元练习3中“种子的传播”与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了群文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还让他们同步了解了植物种子靠风、水、昆虫、动物、自身弹射等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
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文本信息的获取上使用“加法”原理,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阅读方式的叠加策略,引导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综合思考,分析比较,形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如教学略读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群文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批注阅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再读课文时,进一步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气勃勃的园子,请大家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这些特点的句段画下来品一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
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学生通过阅读方式的蜕变,极大地开阔了阅读的视野,构建了独特的心智模式,从而大大提升了阅读效率。
二、“减法”策略——裂变的连锁反应
提到阅读教学,我们习以为常的方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的统一。而我们的群文教学,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所获得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与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讲授的语言不能太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交流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运用“减法”原则,学会舍弃。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如苏教版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叙事性文章。梳理性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较快把握文章的主要感情基调,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立主脑,减头绪”。笔者提出了做“减法”的理念,我们在尝试群文阅读教学时,拟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要删除千头万绪,直奔主题。比如在教《月光启蒙》这一课时,我就把“月光”“歌谣”“母爱”三个要素都引导到“美”的感受上,促进了三要素的统一,同时,也完成了对“美”的感受层层叠加的体验。由此可见,“减法”原则既能把握群文教学的美学基调,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丰厚。
群文阅读的方向是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进行教学。它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略读为主,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一线教师“创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要善于做“减法”,善于裂变,改变我们的课堂结构,改变课堂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师生学习上的合作共同体,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
三、“乘法”策略——聚变的能量积累
我们的学生,在课内读到的文字量是有限的,“长成需读五车书”,群文阅读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纵观苏教版小语教材,有长篇作品的节选,如《海伦·凯勒》《我和祖父的园子》等;有的作品是古典名著的改编,如《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有的课文是选自伟人事例,如《钱学森》《鞋匠的儿子》《詹天佑》……我们都能在群文教学中寻找到适切的拓展阅读的基点。如学完《月光启蒙》后,可继续阅读以“母爱”为主题的《我的疯子娘》《丑娘》等;再如学完《伊索寓言》,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四大寓言集。
群文教学中的这些链接点,犹如数学中的乘号,将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它的效应是相乘后的倍数。同时,课外阅读质量的提升能积极地促进课内阅读。因为有了导向的读,学生阅读的集体交流将变得实在、丰满,学生的情感体验碰撞将更加激烈,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得愉悦和价值感,生命在一次次的阅读体验中成长。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所产生的价值,将远远大于原本割裂的相加,它是超值享受的“乘法”。
四、“除法”策略——智变的价值再现
众所周知,人们是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样,阅读也是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学生的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学生开展感兴趣并且有价值探究的活动,这就好比拿着公约数去做“除法”,一节课就是一朵盛开的鲜花,一节课就是一次难忘的探索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苏教版的一篇游记类文章,全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游记类的群文教学,要善于运用除法策略,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文章的主线,可以使教学散而不乱。课始,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开门见山地抛出阅读要求: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金华的双龙洞的;再读课文,完成游程设计图。学生很快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再让学生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本课的教学,就是活用了“除法”原理,让活动指向学法的指导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群文阅读,让学生亲近阅读,亲近语文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除法”理念,基于儿童的视角与立场,撬动学生的兴趣支点,激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他们思维和心灵的琴弦。有价值的兴趣支点,有时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有时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有时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有时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这样群文阅读,才是它教学价值的体现。
群文教学无限扩展了儿童的阅读空间,深度激活了儿童的阅读思维,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智慧之窗,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理想的高效课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我们不断地前进,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作者单位:常州市谭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