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恩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二语心理词库视域下的语言磨蚀研究
苏恩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摘要:许多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增加二语学习者与目标语的接触机会来减缓语言磨蚀,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且缺乏理论依据。应该从源头入手,以语言磨蚀的过程作为出发点,从本质上了解语蚀,才能减缓语言磨蚀的速度。语蚀一般始于词汇磨蚀,句法和语音基本不受语言磨蚀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心理语言学中的词汇联想测试法,来探究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并筛选寻找能够有效减缓语蚀发生速度的组织模式。
关键词:语言磨蚀;心理词库;语义联结;语音联结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繁复,双语甚至是多语使用者越来越多,其中产生的问题也引起广大语言学家的兴趣。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逐渐走入研究的视野,它指的是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致使语言能力逐渐减退的现象[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磨蚀的研究成果颇丰,涉及到了影响语言磨蚀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理论框架的构建等等。但是,语蚀领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语蚀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有效减缓语言磨蚀的速度,进而缓解外语能力的流失。研究者提出的机械记忆、意义记忆、趣味学习、想象和循环学习等方法,其本质就是增加二语学习者与目标语的接触机会来减缓语蚀。本研究认为可以将语言磨蚀的过程作为出发点,从本质上了解语蚀,以期从源头入手,减缓语言磨蚀的速度。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根据日本语言学家Tomiyama的研究,语言的不同层面,例如语音,词汇,词法和句法等,在语言磨蚀的过程中受影响的程度略有不同。外语磨蚀最先从词汇层面开始,具体表现为词汇的提取困难,接下来才是词法和句法的磨蚀。而语音在语蚀过程中则很少受到影响,能够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减缓语言磨蚀的速度,其根本就是减缓词汇磨蚀的进程。
二语学习者能够在使用二语的过程中迅速地从大脑组织中提取所需要的词汇,可见二语词汇在我们大脑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是由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相关联的。目前,心理语言学家主要把心理词汇结构分为语音联结和语义联结。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心理语言学家桂诗春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更接近于按语义网络来组织。张淑静针对不同熟悉度的词汇做了区别研究,她认为低频生疏词和中度熟悉词之间主要是靠语音联结,而二语学习者非常熟悉的单词之间才是靠语义联结[2]。二语心理词汇究竟是靠语音联结还是靠语义联结,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本研究认为,对于不同的二语学习者及不同的词汇,心理联结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究竟是语音联结还是语义联结,又或者是两者并存?第二,两种联结方式的磨蚀速度是否相同?第三,哪一种心理词汇联结方式能够最有效的降低词汇磨蚀的速度?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厦门某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他们来自两个平行班级,总人数为90人,大学期间所学的英语课程相同,使用相同的教材,并由同一个老师负责授课。在进行实验之前,通过词汇水平测试(Vocabulary Levels Test)[3]测试被试的词汇水平。根据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将被试分为四组,level 0被试的词汇量最低,所掌握的词汇量不足2500个单词,level 1被试的词汇量集中在2500至3500个单词之间,level 2 被试的词汇量属于中上水平,能达到3500至4500单词之间,最后一组level 3被试的词汇量最大,超过4500个单词。虽然每组被试的人数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实验进程及实验结果。
表1 被试分组
本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词汇联想测试法。被试在测试过程中产出的反应词是其心理词库中与刺激词联系最紧密的词,那么我们通过分析反应词,就可以获得心理词库的词汇联结方式[4]。首先, 词汇联想测试的反应词在本实验中分为语音反应、语义反应和无反应三组。以往的研究中语义反应组还包括了组合反应、聚合反应和百科知识反应,但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语音联结和语义联结的心理词汇在磨蚀方面表现的差异性,所以,聚合反应、组合反应和百科知识反应将被统一划分到语义反应中去。语义反应是指反应词和刺激词之间有明显的语义联系,属于同一个语义场,但不一定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还可以是反义词、上下义词和喻义词等,或与刺激词有一定的搭配关系。而语音反应是指刺激词和反应词在发音或拼写上有相似之处,还包括同一词族的单词,如动词的时态变形、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其次,本实验的部分刺激词选自Kent-Rosanoff词表。但是KR词表有个缺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频词较多,对于高水平学生的发挥有所限制,故根据教学实践加入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词表》中的单词。最终选定的单词共45个(15个形容词,15个名词和15个动词),并将这些刺激词随机打乱。最后,测试的次数是两次,间隔时间为一年。前后测均采用“看——写”自由联想测试法,测试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被试同时看幻灯片上出现的单词,5秒钟后写下第一个能想到的单词,即为被试的反应词。前后测试回收的有效试卷均为90份。
三研究结果分析
四组被试给出的语音反应和语义反应的比例和词数如表2所示。其中,level 0被试给出的语音反应词有137个,明显高于level 3被试所给出的语音反应词,且所占的比例高达38.13%。从表2中我们还发现这四组被试所给出的语义反应词均高于语音反应词,这说明无论被试的二语词汇水平如何,在他们的心理词库中,语义联结都是占主导地位的,语音联结处于辅助地位。但是,语音反应词所占的比例从level 0到level 3呈现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被试的二语水平越高,他们的的语义反应词也越多。
表2 被试词汇联想前测
后测结果如表3所示,四组被试的无反应词均明显增多, 也就是说经过一年的时间,被试的二语词汇磨蚀现象严重,无论被试的词汇水平高低,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磨蚀。磨蚀现象最严重的是level 0组被试,无反应词多达106个,占总数的29.44%。这个组别在前测中是语音反应词较多,可见以语音结构为主的心理词库在磨蚀中更易受损。反观词汇水平最高的level 3被试,在前测中以语义联结为主的心理词库,在后测中,虽然受到磨蚀,但是情况要更乐观一些。后测中的语音反应词和语义反应词的数量跟前测相比都有所减少,但是两次测验中语义反应词所占的比重都要比语音反应词来得多。也就是说,语义联结为主的二语词汇结构还是比较牢固的。因此,语义联结在心理词库中所占的比重越高的话,那么,二语学习者的二语词汇更不易受到磨蚀。
表3 被试词汇联想后测
此外,我们再分别对比前后测中的语音反应词和语义反应词来观察这四组被试。如图1所示, 语义反应词所占的比例在前后测中均是随着被试词汇水平的提高而增多,如图2所示,语音反应词则是随着水平的提高而递减。有趣的是,前后测中语音反应词和语义反应词差别最大的节点都是发生在level 2这个被试组,差别最小的节点是在level 3这个被试组。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认为被试组level 2的心理词库的结构是趋于完整的临界点。只要能跨越这个临界点,被试心理词库的结构就足够完善,能够很好地减缓语蚀的速度,最大化地保留外语的能力。
图1
图2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被试的二语心理词库并不是由单一的语音结构或语义结构所构成的,而是由语义联结作为主导结构,语音联结作为辅助结构构成的。(2)被试的心理词库中语义联结的词汇量所占的比重越大,相对应的词汇水平也越高。(3)心理词库中语义联结的词汇更不易受到磨蚀,语言能力保存较好,而语音反应词经过一段时间后,少部分能够升级为语义反应词,大部分变为无反应词。
本研究旨在从本质上寻找抑制语言磨蚀的方法,从以上实验结论可以发现:只要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库是由牢固的语义联结所构成,并且达到跨越临界点,那么二语词汇受到磨蚀的概率就会有所减少。这个结果对我们教学的启发就是,在教授二语词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人为的干预,寻找适合的词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义联结学习新的词汇,保证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同时,顺利地跨越二语词汇临界点,最大程度地弱化语言磨蚀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最大化地保留学生的二语能力。当然,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语义反应词没有细分成聚合反应词、组合反应词和百科知识反应词等,测试只采用了词汇联想法等,期待今后有更多的理论或实证研究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2]张淑静.从反应类型看词汇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3]Schmitt N,D Schmitt,C Clapham.Developing and exploring the behavior of two new versions of the vocabulary levels test[J].Language Testing,2001,(1).
[4]Schmitt N.Quantifying word association responses: What is native-like[J]. System,1998,(3).
(责任编校:余中华)
Language Attrition Studies in Context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SU E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Fujian 361024, China)
Abstract:Most of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increasing contact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nd target language can slow down language attrition. However, the author holds the view that this way is too mechanized and lack of theoretical bases.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procedure of language attrition to understand its essence and retard its speed from where it begins.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language attrition begins with vocabulary while syntax and phonics rise superior to it.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organization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by a word association test, finding out which kind of organization pattern can effectively weaken language attrition.
Key Words:language attrition; mental lexicon; semantic association; phonological association
作者简介:苏恩(1985— ),女,福建泉州人,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5-12-03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1-0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