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对风险社会中医患关系危机的沟通研究

2016-02-28 21:02:28李亚楠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风险社会

李亚楠(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医疗剧对风险社会中医患关系危机的沟通研究

李亚楠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现如今我们正处于贝克所言的“风险社会”中,转型期的中国也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矛盾与人为风险危机。由于医疗市场化改革和医院经营体制变革等多方面的转变,近几年的医患关系并没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医生与患者之间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逐步垮塌,医患关系呈现出恶性发展趋势。医疗剧作为特殊的行业剧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很好地利用这种艺术的方式架起了医院和社会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风险社会;医患危机;医疗剧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发生,宣告人类已经进入了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言的“世界风险社会”。[1]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一系列制度的变革,现在社会风险的结构已彻底发生了转变,通常我们所看到的由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危机已被认识并得到防范与控制,但由不确定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类危机却悄然地在社会中蔓延开来。

目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现代化变迁与体制制度变革这一进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社会矛盾与风险危机。我们生活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时常受到疾病和死亡的威胁,有患必有医,医患关系由此产生并因其特殊性决定了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位置。[2]然而,由于医疗市场化改革和医院经营体制变革等多方面的转变,近几年的医患关系并没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医生与患者之间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逐步垮塌,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闹纠纷事件此起彼伏,并且每年都在呈上升之势。更应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是,面对存在的问题,双方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该如何化解,相反的恶性袭医等暴力冲突事件频频被爆出,患者家属的暴力行为使得医生惶惶度日,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在很多情况下,医生与患者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彼此正在日益失去信任。

电视剧作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一种传播媒介,剧情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在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现实。新闻报道中多次出现的病患袭医事件用惨痛的方式让医患矛盾摆在了社会问题的突出位置,医疗剧就以剧情演绎的方式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揭示与解读。国内像《心术》《青年医生》等医疗剧的播出客观真实地呈现了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起社会对医患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为特殊的行业剧,医疗剧应承担起相应的媒体责任,即反映社会现实和缓解医患矛盾等。优秀的医疗剧能反映出医疗行业的现状,使观众对医院生活有所了解并在观看剧情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更好地利用这种艺术的方式架起了医院和社会沟通的桥梁。本文就从医疗剧的角度来看其对风险社会中医患危机的沟通意义。

一、医患关系危机的呈现与医患信任缺失心理

(一)医患关系进入“死胡同”

生存的本能决定了医患关系发生的必然性,从当年深圳“八毛门”到“哈医大杀医”等事件的发生,紧张的情绪充斥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医院在百姓心中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在病人眼中医生就是诊疗疾病时的救命稻草。过去,患者对医生是绝对信任,如今却是条件反射的习惯性质疑。过去,医生会尽全力医治患者,即便只有一丝希望。而如今,医生只会谨慎地对患者给予救助,甚至在医院会配备头盔、钢叉来防备病患及其家属。在这样的防范心理下,医患的信任关系在种种负面的互动中逐渐恶化。[3]

糟糕的医患关系情境下,医生这个行业开始让人望而止步。近几年的报道显示,国内各类医科院校的报考人数呈大幅度下滑趋势,除了学制长、分数高等原因外,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医闹风波”、“医患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更令医生这个职业不再令人向往。

当今社会,由于地缘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造成的鸿沟、隔膜、摩擦比比皆是,瞬息万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正是知识、技术、职业价值和秩序隔膜所致的世俗冲突。医患双方在知识与信息的占有上不对称,在权力制衡与决策主导性上具有双重性,加上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医患之间成为“道德异乡人”,[2]很多情况下无法正常的沟通与交流,彼此之间的关系慢慢走进一条“死胡同”。

(二)医患危机中的心理情绪

医患信任缺失心理是群体之间社会性情绪的一种反映,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或导致的[2]:有患者渴望得到更多安全感而存在的敏感心理,又有转型期风险社会所带来的挑战促使政府层面做出的调整改革还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不理解心理,同时作为另一方的医疗群体也存在着对患者的偏颇心理等都加速了医患之间关系的断裂。医患之间的这种信任危机形成的不健康、不和谐的社会风气已经冲击了社会道德的基础,无形之中进一步加大了社会风险,同时还诱发了其他社会风险的产生,这将不利于我们构建温馨和谐、有人情味的社会。

二、医疗剧对于医患危机的沟通作用

(一)医疗剧概念及现状

国内医疗剧以医院这一场所为叙事创作背景,突出展现医生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并在情节上穿插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由一个个现实生动的小故事来传递剧情所要表达的情感。国外医疗剧在内容展现上深刻犀利,在我国由于受到现存医疗环境的影响,创作者觉得医疗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因此在内容的展开范围上相对比较狭窄。

创作者在积极维护医务工作者形象并努力打造观众心目中对医生角色理想定位的同时,也对当前国内医患关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突出矛盾与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与表现。[4]

(二)医疗剧对医患沟通的现实意义

医疗剧通过客观真实地呈现当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在医生与患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1.真实情景再现促进患者对医学的了解。医疗剧通过真实地展现专业医疗知识、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情景,让观众对医院、医生、病房和手术台少了以往的陌生感、神秘感甚至恐惧感。[4]医疗剧的专业化特点不仅向观众传递着健康的信息内容,也展现了医学的无力回天,在潜移默化中使观众了解了医学的有限性。通常,患者对医生和医疗技术抱有很深的希望,希望来到医院就能药到病除,但是,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生理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医学现如今能够达到的救治程度决定了只有少数疾病可以治愈,因此人们应该有一种正确的生命观和医疗观。另外,在电视剧《心术》的开篇所述患者陈平的案例就展示了医疗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及现阶段社会各方对医疗风险的不当处置,因此医疗剧在展示医疗风险的同时引发了社会对体制改革应对医疗风险的反思。[4]

2.真诚展现,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医疗剧让观众暂时抛开医患双方的身份,从第三方的角度重新审视二者关系并做换位思考。

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患者在遭受疾病时把希望寄托在可值得信任的医生身上,此时医生就应设身处地去体谅患者的恐惧和痛苦,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在电视剧《心术》中刘晨曦医生的女儿患有尿毒症,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就使他十分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束手无措。[4]

患者对医生的理解。医疗剧真实地展现了医生这个职业平时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医疗救助的有限性使得医生在救助病人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很多时候医生要进行高强度的长时间工作,疲惫感在所难免,尽全力救助是每个医生的本职信仰,患者应该体谅地进行换位思考。电视剧《医者仁心》播出后,一位正与医院产生纠纷的患者家属对拍摄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的负责人说:“本来我不甘心,还要同你们纠缠下去的,但看了电视剧,觉得你们也很难,我站在你们的角度就能理解了,我就签字了吧。”[4]

三、进一步增强医疗剧的媒体责任

(一)树立正确创作观,增强责任意识

医疗剧有“电视剧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创作者需要站在医患双方的角度进行思考,弘扬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尽量淡化危机的恐慌感。医疗剧的特殊性在于其需要比较正确的专业知识作基础,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在剧情的编制与剪辑上要客观真实。让观众对医院生活的人生百态通过电视剧有所了解,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双方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避免电视剧向医生或患者某一方“一边倒”的现象。[5]

(二)加强对专业素质的培养

作为对社会现实危机问题的展现,编剧的创作、演员的表演都要体现出专业性,为此医疗剧的编剧跟演员应该主动去医院等地方进行实地的体验和感受。

(三)传播健康信息 展现人文关怀

医疗剧在剧情演绎过程中也传递了很多健康信息知识,受众在看剧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就了解很多医学常识。另外,医疗剧在向观众传播医疗知识和健康理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沟通理念。[5]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需要二者之间相互体谅与理解,怎么样去缓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好的医疗剧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道,还原医生与患者本来的真实面目,给予彼此一个反思的交流平台,观众在看剧之后也会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分析看待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医患矛盾与冲突。医疗剧在此过程中营造的人文关怀氛围增进了医患双方的互信和理解,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危机在当今风险社会中的体现需要我们社会各方共同去缓解,医疗剧作为媒体一方只是一个方面的展现。作为医疗剧创作者应该认清形势,站在更多的立场,往更深的角度去挖掘创作,承担起一份媒体责任,为化解医患沟通危机进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小平.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M].学习出版社,2013:25.

[2] 徐萍,王云岭,曹永福.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2.

[3] 刘颖洁.断裂与弥合:风险社会视阈下传媒对医患信任缺失心理的疏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13-15.

[4] 燕娟,王洪奇,连婕,陈晓阳.医疗剧之于医患沟通[J].医学与哲学,总第492期,2014,35(1A):63-64.

[5] 袁钰,伍林生.浅析国内医疗剧的媒体责任[J].医学与哲学,总第524期,2015,36(5A):94-95.

作者简介:李亚楠(1992—),女,山东肥城人,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艺术。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120-02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23:46:51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8:04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分析
现代交际(2016年14期)2016-08-15 15:14:18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分析
现代交际(2016年14期)2016-08-15 15:14:12
煤化工企业外部风险沟通模式探讨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09:09:25
网络舆论的异化及善治:基于风险治理的视角
出版广角(2016年2期)2016-03-19 22:29:36
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