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孙晓丽
摘要:煤化工项目是当今风险社会各方利益主体最为关注、最难以达成风险共识的领域之一。邻避现象的存在,使得相关企业缺乏良好的风险沟通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本文结合了风险社会理论下对风险沟通的理念、原则和体系,基于煤化工行业特点,从企业层面提出煤化工企业外部风险沟通在目标理论与原则层面、流程制度层面、策略方法等层面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各利益主题之间风险的互动和交流,改变风险社会的社会关系,最终使各主题进行良好的有效的风险沟通。
关键词:风险沟通;风险社会;优化策略
一、煤化工行业与风险沟通理论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等。煤化工产出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两种: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四种产品。现代煤化工是指那些替代石油或者石油化工的产品,目前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具有装置规模大,技术集成高,资源利用好等基本特征,在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石油危机的重要对策。
目前对风险沟通的研究颇多,但对风险沟通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保署首任署长威廉.卢克希斯最早提出风险沟通的概念之后,许多研究者都对风险沟通进行了研究,早前的一些学者将风险沟通作为信息从政府或其他权威组织到公众的单向信息传递。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将风险沟通定义为在个体、群体、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互活动,不仅传递风险信息,还包括各方对风险的关注和反应,并发布官方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这种定义将信息的单向传递改变为了双向传递,拓宽了研究视角。1993年,风险沟通的鼻祖Peter Sandman认识到不同的主体(政府、专家、媒体、公众)对风险的感知是不同的。为了降低风险需要运用风险沟通与个主体进行互动,统一对风险的认识,从而降低风险。
二、煤化工企业外部风险沟通现存问题与分析
煤化工作为邻避工程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及生活环境都有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企业与政府、媒体、公众的风险沟通并没有改变风险进程,降低风险。煤化工企业的风险沟通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主体之间的沟通缺乏信任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企业就是为了解决市场交易成本过高的缺陷而出现的,所以在分析企业外部的风险沟通时,各主体之间的信任是基础条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缺失会对风险沟通的有效实现带来很大障碍。对于企业来说,能够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是实现有效的风险沟通的前提条件。但是现在公众对企业所说的、政府所承诺的会产生一种天生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会直接导致沟通的失败。所以只有建立了信任关系,双向沟通模式才能实现,否则在一种相互提防互不信任的环境下,如何来进行沟通呢?
(二)公众和媒体参与不足造成沟通匮乏
媒体在进程中只起到了传播媒介的作用,他们只是机械的将专家的意见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公众。那么对于信息的接受方来说更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媒体、公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风险沟通的过程中,足够的有效的沟通更无从说起。
三、煤化工企业外部风险沟通模式优化
现存的煤化工企业的风险沟通模式存在如上诸多问题。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在时代发展的前提下,现存的沟通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风险社会理论,深入研究现存问题,提出了如下煤化工外部风险沟通优化模式:
(一)目标层面
目标是一个企业在风险沟通中想到达到的程度,对企业在进行风险沟通时会提供方向指引。所以优化策略首先要从目标层面开始。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企业本身对风险意识较淡薄,内外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建立内外部风险管理机制,尤其是外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自身防范和低于外部风险的能力。
(二)理念和原则层面
1、相互信任是核心:企业在进行外部风险沟通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任缺失。负面特性主导模型中提到过公众作为信息的接受方在接受信息时是负面情绪有压倒性的优势。他们会对企业公布的信息表现出强烈的怀疑态度。企业和公众双方的信任很脆弱,而且一旦破坏就很难再建立。
2、全面风险感知是前提:有了信任作为核心,下面的问题就相对容易多了。进行风险沟通首先要全面感知风险,也就是说要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传统视角下是技术专家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但是在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风险沟通注意到了不同主体对风险的感知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包括对风险的定义以及对风险的规模的感知理解不同。
(三)流程制度层面
相关制度、流程的制定可以保证以后的风险沟通按照制度、流程来进行,大大增大了风险沟通的有效性。
1、信息披露制度:企业作为信息的发布方对公布信息的质量必须有严格的要求。真实是首先要具备的条件。不能为了项目的顺利通过向受众公布处理过的虚假信息,隐瞒可能会引起公众反对的信息。其次公布的信息要全面。只公布不重要的、不会引起争议的信息是现在很多煤化工企业都会存在的问题。最后,信息的公布要注意时效性,要及时的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民众。
2、预先防范制度: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煤化工企业也不例外,所以大部分煤化工企业在建厂之前考虑的是成本、收益,考虑通过何种经营方式会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与公众进行风险沟通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当冲突发生了、风险变成了现实,他们才会采取滞后的措施来弥补。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要制定预先防范制度。
(四)策略体系层面
我们在评估风险的危害程度时不仅要考虑风险本身的危害,还要将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加进去,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风险的实际危害,一些特定的公众愤怒因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影响。所以完善的风险沟通应该针对不同的“危害”vs“愤怒”组合,给出不同的处理。Sandman在他的研究中将风险沟通分为四大类型如下:高危害、低愤怒;低危害、高愤怒;高危害、高愤怒;低危害、低愤怒。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沟通采取的沟通方法也是不同的。对于第一种预防提倡型的应该像那些缺乏警惕的或者是对风险事件漠不关心的人们预警风险的严重性,告诉他们要小心;对于愤怒管理型的要安慰那些反映强烈、过于不安的人们,让他们冷静下来;针对第三种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应对严重的危险,与他们一起共渡难关;对于最后一种就要寻找对风险事件感兴趣的人与他们一同探讨重要而并不紧急的风险,询问他们对风险的看法。
四、结论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风险沟通模式拓宽了传统的技术视角下的风险沟通模式,更能适应现在的充满风险的社会。煤化工项目作为邻避工程的一种,不可避免,但是企业要想方设法将风险降到最低。本文对煤化工企业在风险沟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将公共领域的风险沟通模式应用到了企业层面,提出了煤化工企业在风险社会视角下风险沟通的优化策略,以求可以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康磊,杨辉,蒋慧莲.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宁夏化工竞争态势分析,2012
[2]林爱珺,李转转.风险沟通研究评述.现代传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