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西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云时代移动学习中的慕课模式
——以“可汗学院”为例
张西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在云时代的背景下,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冲击下,学习模式也呈现多样趋势。本文仅以“可汗学院”为例,简要分析云时代移动学习中的慕课模式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关键词:慕课;学习;特征;“可汗学院”
移动学习是在移动计算设备的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云时代移动学习下的慕课模式,则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学习理念更加先进高效。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意为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由美国发起。慕课模式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通过网络发布拍摄的视频进行授课,包括数学、金融、物理、化学等。
(一)“可汗学院”体现慕课鲜明特征
1.受众广泛,内容丰富。“可汗学院”具有面向全世界所有在线学习者的特点,课程设计考虑到了广泛的受众群体,对学习者无准入门槛,无时间、地域等限制,开放性强,可自控节奏。2007年,可汗成立了免费在线教育平台“可汗学院”,网站月平均点击量很快便突破了200万次。[1]“可汗学院”的在线图书馆拥有超过3500部的教学视频,每段视频约10分钟,内容涉及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层次,学科涵盖众多方向。
2.翻转课堂,及时互动。可汗的教学视频继承和创新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可汗学院”的互动,可以是教学视频制作者在交流板块中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作为监督者、促进者和解答者的校内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在家自学视频,课堂则变为师生间、同学间互动的场所。
3.创新授课,微课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可汗将大知识块拆解后制作成小视频,由易到难的阶梯方式互相衔接,供受众学习使用。在录影设备上,可汗使用一种触控面板,点选颜色不一的彩笔,边讲解边录音,但并不露面。此举营造出学习者与讲授者同步学习的氛围,使前者更专注于授课内容。在练习系统上,“可汗学院”保存学习者自行设定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练习纪录等数据,教学者参考便可得知学生哪些知识需要巩固加强。进度类似的学生可编排在一班,因材施教。
(二)理想主义的教育改革者
1.公益性质,获得赞助。可汗开始仅为远程辅导自己的侄女,后为满足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他录制成视频并免费共享到YouTube。一方面,可汗每月可从YouTube网站获得约2000美元(约合1.3万元人民币)的广告分成;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会自发给他汇钱,从几十美元到一两万美元不等。[2]此外,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以及谷歌等公司,会为其提供部分经费支持。
2.全心奉献,个性教育。可汗在《翻转课堂——可汗学院》一书中说道:“我的梦想是创建一个持久的、能够推动改革的、服务于世界的学院,我希望它能延续几百年,帮助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可行的教育模式。”伴随着“可汗学院”爆炸式地成长,可汗也对教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并试图实践他的教育理念——以被教育者为主体,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个性化教育,并且以新技术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辅助手段。从其著作中可知,“可汗学院”从2007年开始,多次与学校进行合作实施教育改革项目试验:学生利用“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和软件进行学习,老师则在学校课堂上扮演辅导者和问题解决者的角色。
(一)“可汗学院”凸显慕课弊端
首先,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3]在移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情况下,究竟是将其拿来作为玩具还是学习用具,都取决于使用者。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灌输移动学习方面的意识。
其次,慕课模式下的教育尚不能完全取代线下教育,对于某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就不宜采用此模式进行学习和教学。由于课程门槛低,而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异,主要还是靠学习者自觉进行。
最后,慕课模式下的考核难以保证其客观、公正性。在诚信体制尚未确立的情况下,如果其课程学分和实际课堂中的学分等同,则无法确定学习者是否有作弊行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曾表示,相比较“可汗学院”这种教学模式来看,自己更看好私播课:“如果是纯在线的方式,他们的耐心不足,注意力不够集中。”[4]新东方推出的私播课(SPOC)是一种小规模的私人在线课程,80%的学生会为老师的在线私播课程付费。
(二)国内教育模式的改革
国内很多的在线教育网站从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网站功能等来说各有特色,在对网络教育的探索中,从教学效果、互动方式、知识体系、学习效果追踪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新东方在线类的网站等。然而,此类网站更多面临的是考试类用户,而“可汗学院”面对的则是具有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向的用户群体。阻碍我国教育模式改革,难以出现大量本土版在线教育网站,如“可汗学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我国的市场需求量问题。
早在慕课出现之前,相关专家就一直致力于探索教育与互联网有效结合的新途径,但仅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并未对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模式产生较大冲击。或许通过教育体制的适度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发云时代优质移动学习慕课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罗斯扎克(美).反主流文化的诞生:反思技术社会及其年轻人的反叛[M].费伯-费伯出版社,1971:156.
[2] 陈小蒙.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可汗学院/Coursera?[DB/OL]. http://36kr.com/p/168454.html,2012-11-08.
[3]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CNNIC,http:// 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2016-01-22.
[4] 阿槑.俞敏洪:儿子每天在可汗学院学习,但我看好私播课[DB/ OL].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151021/n423804160. shtml,2015-10-2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3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