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重大新闻报道的新趋势
——以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

2016-02-28 09:12赖黎捷卫彦瑾楚小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两会趋势互联网+

赖黎捷 卫彦瑾 楚小静 郭 凯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



“互联网+”时代重大新闻报道的新趋势
——以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

赖黎捷卫彦瑾楚小静郭凯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00)

摘要:重大新闻报道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它是媒体担负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同时它也是检验媒体新闻传播效果的一大指标。作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政治盛会,两会报道的重大性更是不言而喻。各大媒体纷纷派出精兵强将全力报道这场全民盛会,依托“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技术和新手段,探索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视化和互文性,在重大新闻报道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使得新闻报道“权威而亲民”、多平台产生“集聚效应”,及时使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本文以央视及省级卫视的全国两会报道为分析样本,探讨这种变化背后重大新闻报道的趋势。

关键词:重大新闻报道;趋势;两会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遭遇了重大的挑战,新闻报道的手段和方式也在寻求更新和优化。这种转变也反映在对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政治盛会两会的报道上。今年两会,中央电视台和各级地方卫视都派出大规模的精英团队进行新闻报道。整体上看,各家媒体持续爆发新活力,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将创意与传统高度融合,让新闻报道在传媒媒体和新媒体间穿梭交互,使这次两会报道在严肃、紧张、热烈的同时,更让“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成果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生成及旋风式传播效应。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推出“两会解码”“群策群力”等互动产品,搭建“一微一云一平台”的全媒体报道矩阵,传递两会动态。地方媒体也在央视的带动下,VR技术、全景拍摄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多平台联动,大数据新闻的技术可操作化,与受众的深入互动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一、大数据变革新闻报道的生产方式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呈爆炸式的形态发展,数据和信息太过庞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其中,逐渐消解着媒体的权威,从而造成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下降。在此种情况下,以客观数据为支撑的数据新闻便应运而生,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青睐,并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变革新闻报道的生产方式。

所谓数据,即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的原始素材。而大数据是指在互联网上保留下来的远超出传统数据库的海量数据。新闻媒体通过使用一定的运算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深化新闻叙事和对事实作出准确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测报道,满足用户的定制信息要求,使得数据可视化和具有交互性。[1]相比数据,大数据是对数据的集合、整理和收集,以及基于新媒体客户端进行数据的呈现,其特点是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基于此特点,将大数据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不仅可以增加新闻的直观性,更能将新闻的价值延伸至媒体融合的传播模式,使得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

“数据新闻”,也称为“数据驱动新闻”,是今年两会重要的新闻形态之一。基于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可视化和叙事化的手段,创作出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它具有易读性强、可信度高、叙事简单明晰的特质。[2]

今年的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中,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就使用大数据进行调查,对百姓民生进行解读,推出两会特别节目《2015-2016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创办民生调查,发放10万张明信片问卷,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调查10万户中国家庭的生活感受、经济状况、消费投资预期、民生困难和幸福感等。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民生调查活动,深入普通家庭,传递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经济主张,成为独家数据支撑。如全面“二孩”放开,“生还是不生”,百姓考虑最多的为经济负担(50.2%)、年龄因素(45.4%)和身体状况(41.5%)。邀请各专家对“全面小康”“中国梦”数据进行权威解读和讨论,做到了深入践行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

重庆卫视今年也增加了对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重庆卫视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新增了一大板块,名为“‘数’说两会”。顾名思义是用大数据来报道两会。更准确地说,是基于不同平台发布的大数据来表现两会期间公众关心的内容以及使用国家政策相关数据来解读政策。其中一大亮点在于,重庆卫视今年加大了对大数据的整理和采集,联合重庆新闻频道客户端微信微博做大数据调查,增强互文性。不仅有了独家的数据支撑,报道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受众参与到两会话题中来,培养了受众的主人翁意识。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一方面,大数据搭建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平台,引领受众思考社会问题,使得受众可参与创作新闻,通过可视化手段了解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另一方面,大数据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资源,新闻报道的内容根据受众的反馈,也进行了优化选择,以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广东卫视利用新媒体端生产的内容,反哺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在线上,和国内最受欢迎的互动分享和个性化定制的移动阅读平台ZAKER合作,共同推出了两会专题调查。用投票方式搜集网友对两会最关切的问题,并将网友关注焦点在《广东新闻联播》《七点新闻》等栏目中公布,还通过记者传递给两会代表委员。此外,ZAKER触电频道还将运用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每天两会热帖和焦点,供包括《新闻大视野》等电视节目参考。

东方卫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创新优势,也引入热门互联网工具——大数据。其中,《东方大头条》推出“两会新闻全数据”,继续和“今日头条”合作,梳理两会新闻数据,包括两会新闻阅读的大数据分析、最热话题榜、两会最佳言论等。同时,《“问政中国”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邀请嘉宾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供给侧改革”“习式外交”等两会热点话题。节目针对上述话题,进行全网关注度“数读”,数据维度包括人群分析、地域画像、关注重点问题以及相关热词搜索等。基于全网搜索大数据的辅助解析、可视化图表的展示,条分缕析地为每期节目中热点话题的解读提供支撑。通过引入大数据,东方卫视新闻团队不仅充分了解网友重点关注的议题,而且为每期节目内容方向起了指导作用,打造了“用户关心什么,节目就做什么”的全新模式,让今年的两会特别报道更接地气,更具影响力。

此外,江苏卫视、山东卫视等其他多家省级卫视,也都相继使用了大数据制作成数据新闻报道两会。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着重于对事实的描述和客观报道,直观性弱,深度性差,层次感弱,角度较为片面,影响力有限。大数据新技术手段下的数据新闻,不仅扩大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而且使得传统媒体舆论宣传渠道的层次性更加丰富。在技术化、数字化驱动下,新闻报道也有了新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信息更明晰的呈现、更准确的分析和更深层的解读。也因它的私人订制化,使得新闻与个体紧密相连,受众可参与新闻创作。重大新闻报道也在数据新闻的推动下继续朝着立体化、亲民化、深度化的趋势发展。

二、多平台联动催生互动新模式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网络新闻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普及率达82.0%和73.2%。从这组数据中不难发现,现如今,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网民规模增速提升,同时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而且网络新闻的普及率很高,其受众规模也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新闻具有互动性强、信息生产个性化等特点。而电视新闻如果只是单纯依靠电视平台的单向播出与制作,就很容易走进“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建构与受众形成新的互动模式,是重大新闻报道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今年两会报道中,央视和各大省级卫视都在与受众建构新的互动模式。首先是平台的拓展和延伸,除电视播出平台外,联合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互动平台、手机客户端APP进行平台联动,联动打造新的互动模式。有关两会新闻的最新消息都会更新在微信或APP等新媒体平台上,达到了资源的联动使用,方便受众点击观看和评论两会最新消息。

此外,各大媒体也各具特色。今年两会期间,央视新媒体推出“两会解码”“群策群力”等多款互动产品,代表委员与网友进行互动,使得两会会场内外声音形成呼应。同时,着重打造“1V”“1云”“1平台”,“1V”即上千条独家微视频;“1云”即两会云直播;“1平台”即连通电视手机大小屏,连通观众与用户的深度互动平台,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央视网还以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开通两会专栏和专题页面,与少数民族同胞加强互动,增强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北京卫视在BTV官方微博、微信订阅号、“BTV大媒体”手机APP平台上发布两会消息,使百姓第一时间了解两会最新消息,成为百姓直接参与两会,沟通交流、参政议政的有效渠道。

东方卫视的微信公众号引用H5互联网热门互动工具,全网推送8个和网友互动讨论的H5产品,通过互动吸引网民关注节目中的嘉宾观点,并且一同来参与节目的讨论。节目还针对上述话题,进行全网关注度“数读”,数据维度包括人群分析、地域画像、关注重点问题以及相关热词搜索等。截至2月29日18时,共计160多万人次参与了东方卫视话题投票,累计评论数约4万。“你认为自己小康了吗?”单个话题投票数量就高达42万人次,而“‘反腐’离你的生活有多远?”的话题则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单个话题评论数达到9万人次。这充分显示出东方卫视对新媒体和大数据的重视和利用,以新媒体带动传统媒体,形成媒体和平台间的资源联动,收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天津电视台发挥IPTV可以实现点播的特点,加强内容编辑,使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收看“两会”报道。在IPTV互动电视上还开展了问卷调查,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

重庆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平台特设“两会连着你我他”讨论专区,搭建起老百姓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沟通桥梁,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表达心声。大范围征集网友的建议和意见后,数据又使用可视化视听手段变为新闻联播的新闻内容,资源形成互通,达到线上线下互通联动。

多平台全媒体联动,催生下的互动新模式,表面上看是平台间的互动、跨平台跨地域的互动,核心则是使新闻媒体真正发挥舆论阵地的效果,通过多平台联动,与受众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的范式。在今后的重大新闻报道中,也将成为趋势之一。

三、打破刻板新闻:场景设置与视域转换

(一)场景设置向沉浸式全景体验靠拢

传统的新闻报道时代,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内容和形式。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社交成为内容生产的动力,社交互动网络也成为新闻传播的有效渠道。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场景成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又一让新闻媒体关注的报道核心要素。何谓场景?现代汉语词典有如下解释: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泛指情景。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场景”一词的含义主要指:基于空间和基于行为与心理的环境氛围。根据内容和传播的需要,场景可以划分为内场景与外场景两部分。内场景是基于新闻采编而言的,主要考量的是新闻生成与新闻价值,承载了传统的新闻五要素,即传统的新闻五要素源于内场景。外场景是基于新闻传播和用户需求而言的,衡量的标准是其传播效力和市场需求,是传统新闻五要素的拓展,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要求,[3]同时又大大延伸了传播范围。场景成为重大新闻媒介融合报道下的核心要素,这也是当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和用户需求使然,它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涵和外延。

两会期间,各家媒体想法设法再现和变换新闻场景。对重大新闻的报道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让受众身处其中,增加与两会代表的亲近感,使两会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受众眼前。

VR设备及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让受众与两会有了更亲密、更全面的接触。央视及不少省级卫视在两会报道中应用了VR虚拟现实等全景新技术。“看两会,用VR”当仁不让地成为两会期间的主流趋势。VR,全称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VR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VirtualWorld)的计算机系统,戴上特制眼镜后可身临其境。

新技术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沉浸式全景体验,呈现给用户和受众一种全新的视听观感,将过去平面式的新闻场景变换为。VR全景展示两会的方式,让读者从被动接受新闻场景的展示变成了主动选择,并拥有了身临其境的代入感。“VR+新闻”的模式使报道的全面性、与读者间的互动性大大提升。

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推出“两会解码”“群策群力”等互动产品,搭建“一微一云一平台”,通过独家微视频和两会主会场29个云直播摄像头,传递两会动态。

今年两会期间,山东卫视联手中国全景网推出“日照碧波茶业特约·VR全景会场”,让网民“走进”会场,走到代表委员身边。广东卫视制作了“两会VR”等两会现场视频资讯,移动阅读平台ZAKER则对其超过1.5亿的用户进行广泛推送。

其次,不少媒体还采用虚拟演播室、虚拟植入电视技术等新技术手段,也使得场景设置更加真实,增加了沉浸式全景体验。

浙江卫视两会期间推出《两会新观察》《两会热话题》《首席跑两会》《e眼看两会》等栏目。《e眼看两会》栏目在虚拟演播室的基础上,首次尝试绿箱技术,实现实景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切换,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以智能终端、虚拟演播室等新技术为支撑,打通广播电视、网台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利用动漫、图表、微视频、H5、音乐电视等多种形式,聚焦两会盛况。

(二)视域转换架构多元化新闻报道

所谓视域,是指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其最先也是叙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世界“永远不可能靠自身看全,而总是通过某种角度,凭借某种观点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就是说,所有新闻人,当他要展示信息和消息给受众时,他必须选择一个“看者”,并通过这个“看者”的眼睛去摄取故事中的“景物”,最后通过报道手段表述出来。

两会期间,各大媒体使用不同的视域来解读两会。国际视域、观察员视域、异地区视域,都使得两会新闻报道充满了多层次的解读,让受众耳目一新。

央视发挥海外记者制作短片的优势,呈现两会国际反响。《海外看两会》首次尝试由海外记者主导制作短片的报道形式,全面呈现两会在国际社会引发的巨大反响。

东方卫视在《直播上海》“两会”特别报道中,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对中国两会、经济形势的看法与讲解;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对中国转型发展的见解,让观众有机会在第一时间从全球视野更全面、更权威地看待两会。此外,还设置了“特派观察员”的角色,《景行两会》是《东方新闻》的两会专栏之一,新闻人曹景行就是以特派观察员的视角引入两会现场,让观众从观察员的视角了解两会。

北京卫视的两会特别栏目《小曹跑两会》继续发挥深入代表委员和深入基层生活的“两深入”优势,架起了代表委员与社会群众之间的桥梁。

湖南卫视今年形成湖南—北京的跨地域合作,在驻北京演播室进行两会特别报道“行进中国”。场景在北京演播室和湖南演播室来回转换,把全国两会最新动态及时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贴合了湖南百姓民生热点话题。

河南卫视也在两会期间,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代表团驻地北京河南大厦内设立的四个演播室同时启用。该演播室将和位于郑州的河南电视台的演播室互联互通,展开两会报道。

使用多角度、全手段在各个平台向受众展现不同视域,其聚焦场景之丰富已完全跨界超然于电视媒体本身的报道维度,这也体现出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运作要求。

总之,在当今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变,这就更需要新闻媒体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视域要求有效传播、贴进服务,把视域转换从受众需求和传播需要等方面纳入报道的策划范畴,更加及时有效地传播重大新闻。

四、依托新优势,紧抓重大新闻时机

在今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

各大媒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抓重大新闻时机,采用全媒体联动方式,融合新媒体的优势,重点在数据、互动、场景上提升两会报道的宣传效果,显示出国家电视台应有的新闻品质和权威公信力。在“互联网+”时代,今后的重大新闻报道也将跟随上述趋势,更好地把握时效性,这也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李熠祺,娜佳.大数据与新闻报道[J].新闻记者,2015(02):49.

[2] 于毛毛.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今传媒,2014(07):122.

[3] 彭兰.场景移动媒体时代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 (03):21.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001-03

作者简介:赖黎捷,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卫彦瑾,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楚小静,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郭凯,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两会趋势互联网+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