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新媒体的“把关人”

2016-02-28 20:42关文舸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把关人信息安全信息

关文舸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 400000)

浅析如何做好新媒体的“把关人”

关文舸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 400000)

新媒体是数字技术在信息传播媒体中的应用而产生的新的传播模式,是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具有高度的社会化属性,其不断突破传统报刊、电视等传媒方式,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传播格局中泾渭分明的传者与受者、信源与目标的界限逐渐模糊,传受角色转换日渐频繁,社会信息传播格局呈现去中心化的特点。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中,信息交换主体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特征,虽然有利于表达自由,但也使得网络用户较为容易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无责任制约的行为往往容易失去理性而具有极端性、冲突性、情绪性、群体性和难控性。另外,我国的网民结构中年龄偏低、学历偏低、收入偏低者所占比例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这种媒介生态决定了新媒体内容的繁杂和良莠不齐,新媒体环境中存在空前庞大的网络化虚拟空间冲击现实社会秩序、自媒体成为社会风险因素、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等隐患。加强新媒体内容审查和监管,为表达自由设置必要的边界,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网络安全,其重要性不断凸显。

一、内容审查的必要性

(一)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活动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平民化和非专业化,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传播,且相较于传统媒体把关机制弱化,海量信息和观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例如,日本海啸地震后,广为传播的辐射物质大面积流入中国的虚假信息,导致民众恐慌,碘盐遭遇疯抢,此类事件层出不穷。虚假信息干扰民众的判断,扰乱公共秩序,真实性是信息传播具有价值的前提,当前信息真假难辨的现状急需改善。

(二)网络侵权事件不断发生

从人肉搜索对民众隐私权的侵犯,到一系列侮辱性、煽动性言论事件,严重侵犯公民的名誉权等行为大行其道。在我国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泛化,审查和监管机制弱化,社会公众缺少对知识产权应有的尊重,习惯于免费使用图片、软件等,部分媒体自身也缺乏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层出不穷。同时,也存在一些利用网络热点牟利的产业链,利用网络炒作或诋毁竞争对手等方式操纵民意,侵害他人权益。

(三)民众舆论诉求的无序表达

新媒体提供的多样化的表达渠道和表达形态,为民众的诉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民众情绪的宣泄、释放提供了场所。新媒体环境中公众话语权可能导致情绪化的话语表达和不实言论,造成群体的盲从和冲动,最后发展为网络群体事件。网络话语权的滥用导致各种违反道德的言论在网上广泛传播,容易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如何把好内容审查关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的应用和进步将公共话语空间内存在的问题数倍放大,基于以上对新媒体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在维护社会公众表达自由的前提下,创新和完善新媒体的内容审查机制和政府的舆论监控机制具有迫切性。新媒体内容审查机制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网络失序的问题,新媒体组织自身和国家相关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对新媒体的内容进行审查和监管。

(一)信息真实性的自我审查

信息传播是媒体的首要使命,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先进文化和政策的宣传,使社会的沟通更加顺畅,也有利于促进民主的进一步发展,但这些传播价值的共同前提是信息真实。不实信息往往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如秦火火立二拆四案,还有日本地震的“盐慌”事件,各种“被死亡”的名人等,这些都是对公共知情权的侵犯和对社会秩序的扰乱。而不实信息往往带着各种吸引眼球的字眼被不经求证地大量转发,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传播真实信息是媒体的天职,新媒体时代,媒体的职业道德仍然应加以强调,真实性审查义务仍然应当坚持,新媒体组织自身应对信息的生产、传播进行自我监管、自我影响和自我控制,对有关信息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澄清,而不是随意报道和描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对侵权信息、有害信息进行过滤

媒体运营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的法律素养,在进行内容审查时,应恪守法律法规。首先要做到自己不成为侵权的主体,尤其是侵犯知识产权和公民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未取得授权的独家稿件应谨慎转载,转载非独家稿件时应注明出处。其次,既要尊重个体的权利,注重保护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不受无辜侵害,又要在新闻媒体自由与公民其他权利之间寻求平衡,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应注意新闻报道角度的客观公正,避免报道者主观臆断和随意评论,加强对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保护性报道。只有加强从法律角度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才能把新媒体的功能引向健康有益的道路。

(三)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中央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这里仅指通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保护信息安全,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保密和可控。在实际管控中,一方面要通过利用网站等级保护水平等措施,加强网络自身防攻击的防御力量;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实现有效控制,确保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同时,建设网络内容监测体系,掌握并处理网民共同关注的事件和议题,提高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技术,从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引导舆论

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呈现多样化,所发表意见多元化,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日益复杂,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上各种矛盾的发展变化情况,让人们明白当前社会利益诉求中的焦点,使人们内心的不同声音、不同诉求都能够通过正常的媒体渠道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性地解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使得人们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的发展得以互相促动,良性发展。媒体不仅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也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净化网络环境等社会责任,新媒体应当注重自我审查机制的构建,增强社会责任感,理性地看待问题,不断提升舆论的引导水平,构筑起成熟、文明的舆论空间,在观点斑驳难辨、众声纷繁芜杂的话语环境中凝结共识,使舆论表达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向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1] 张志安,陶建杰.网络新闻从业者的自我审查研究[J].新闻大学,2011(3):153-157.

[2] 沈岸.论社会管理与媒体责任[J].视听纵横,2011(6):68-70.

[3] 谢耘耕.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管理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4):58-67.

[4] 李之美.新媒介与公众话语权[J].浙江学刊,2012(5):198-202.

G206

A

1674-8883(2016)19-0246-01

猜你喜欢
把关人信息安全信息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订阅信息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展会信息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ICSISIA联盟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