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芸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新闻媒体中心电视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9)
企业电视台访谈类节目的分析——以乌石化电视台《会客厅》为例
邓 芸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新闻媒体中心电视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9)
乌石化电视台的《会客厅》以“聚焦企业热点 倾听员工心声”为节目定位,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于一档访谈节目而言,话题本身和主持人的现场演播能力是决定节目好看与否的关键因素。文章以乌石化电视台《会客厅》为例,对企业电视台访谈类节目展开分析,同时也希望对其他企业电视从业者有所帮助。
企业电视台;访谈节目;选题;嘉宾选择
2011年4月,乌石化电视台推出访谈栏目《会客厅》至今已5年有余,录播节目104期,关注企业民生和企业发展动态,聚焦新闻热点。节目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良好反响。节目时长15分钟,周期为每月2期。每期节目邀请2~3位嘉宾在演播厅里参加录制。节目形式多以1条视频新闻作为背景,主持人和嘉宾就这一焦点事件展开一对多的谈话。
(一)《会客厅》的概况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看电视的眼界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知晓新闻事件,观众越来越关注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动态和对企业发展改革的深度解析,人们愈加关注发生在自己周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娱乐、环境等一系列的变化。顺应这一要求,一档关注民生、聚焦新闻热点的访谈栏目《会客厅》应运而生。
(二)《会客厅》的嘉宾选择
《会客厅》邀请的嘉宾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乌石化公司各二级单位及专业处室的一把手。由处长做客《会客厅》,使员工更加清晰地了解乌石化各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各个专业处室部门的履职情况,在员工认识、了解中层领导的同时,感受乌石化的发展特色和发展方向;第二类是公司的先进人物,通过讲述他们成长成才的故事,让普通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先进人物,领略先进人物的风采;第三类是与百姓业余生活相关的各类达人,这类嘉宾有自己在生活上积极阳光、新颖独特的追求和爱好,通过对这类嘉宾的访谈,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矿区生活氛围。《会客厅》前100期节目中共计281人次参与节目录制,其中第一类嘉宾类型占比53%,是《会客厅》邀请嘉宾最多的类型。
《会客厅》作为企业电视台的一档谈话栏目,在新媒体甚嚣尘上,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广泛的当下,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所在的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企业管理有哪些新的革新、经营业绩有什么突破?生活圈里的人和事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上层的应对措施和解读又是怎样。针对观众的这些诉求,《会客厅》的选题具有以下特色:
(一)聚焦企业热点
2014年,中国石油大力推行子公司工资总额增长与超额利润挂钩机制。在这一大背景下,乌石化公司修订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指标层层分解压力逐级传递,建立了薪酬与单位效益联动的考评机制。企业政策形成后,《会客厅》节目立刻邀请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就这一员工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录制节目《收入凭贡献 绩效说了算》,对乌石化公司绩效考核政策出台背景、考核指标构成进行深入解读,宣传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这类话题体现了企业电视对企业政策的及时宣贯和权威发声,所具有的热度不言而喻。这类话题在《会客厅》前100期节目中占比较少,为27%。
(二)关注基层动态
2016年,乌石化公司展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和集中程度最高的装置大检修,检修期近100天。随着大检修的深入推进,在检修现场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客厅·奉献的人生最美丽》在一个个火热的装置检修现场,通过对3名基层员工的访问,展示了他们忘我工作、甘于奉献的情怀,让观众对身边的一线员工肃然起敬,体现了企业对一线员工的人文关怀。该类话题占比42%,是我们涉猎最多的一类话题。
(三)贴近职工生活
《会客厅·妈妈我一生的感动》中讲述的是一位普通妈妈数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不幸罹患脑瘫的儿子的故事。令人称奇的是残疾儿子在妈妈悉心的照顾下不仅实现在乌石化就业,并且成功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和诗集。得知她获得乌鲁木齐市“最美母亲”称号后,我们把这位慈爱的妈妈请到《会客厅》,听她讲述自己对儿子多年来的养育和鼓励,以及一路走来的坎坷波折,展示了这对母子间的深情。这类关注百姓生活的节目因取材贴近百姓生活而深受观众喜爱,选题占比31%。
《会客厅》节目在乌石化地区拥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很多参加《会客厅》节目录制的嘉宾和长期关注会客厅节目的观众朋友对节目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就栏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总结如下:
(一)节目本身缺乏变化
一般情况下,《会客厅》的形式是主持人开场,引出嘉宾,问嘉宾一些问题,嘉宾开始回答。这些节目的内容、环节设置、画面切换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变化。这样一成不变的节目显得贫乏无味,容易引起受众审美疲劳。
(二)节目的安排性太强
在录制《会客厅》之前,文案编辑会将访谈大纲及问题设置的详细情况告知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以便嘉宾进行节目录制前的准备工作。但这样做的弊端在于访谈的进程过于死板,这样一个严肃正式、提前安排好的、没有特殊变化的节目很难受到观众的长期欢迎。
(三)进一步贴近百姓生活
企业电视台访谈节目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脱离观众。作为一档电视访谈节目,首先就是要贴近百姓。现在很多企业电视台过于强化自身作为企业“喉舌”“阵地”的作用,直接把报纸上“高、大、上”的专题报道内容拉进节目中进行访谈,这种从文字到影像的“翻译”有多大的意义,观众是否真正喜欢?值得企业电视人深入思考。
[1] 查尔斯·J·斯图尔特,威廉·B·凯什.访谈的艺术(第10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9-124.
[2] 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96-199.
[3] 仲梓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42-144.
[4] 谭辉.我国地方性电视高端访谈节目的艺术形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3(5):69-70.
G222
A
1674-8883(2016)19-0165-01
邓芸(1984—),女,陕西汉中人,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