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景监狱”下的网络舆论监督——以“雷洋案”为例

2016-02-28 20:42陈思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全景舆论监督监狱

陈思静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共景监狱”下的网络舆论监督——以“雷洋案”为例

陈思静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在信息的生产、传播以及信息的监测方面,公众的参与度都大大增强。过去人们处在“全景监狱”中,受到少数掌握信息资源的人的监视,如今“全景监狱”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共景监狱”,即人们摆脱了少数资源把控者的监督,转而成为信息的分享者与舆论监督者。本文就从“雷洋案”的案情发展,来分析“共景监狱”下网络舆论监督的崛起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景监狱;“共景监狱”;舆论监督;“雷洋案”

一、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的舆论监督

(一)“全景监狱”下的舆论监督

法国哲学家米切尔·福柯将现代社会比作边沁的全景式监狱。在传统媒体时代,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部分资源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而普通民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以及沟通与分享,受众的监督权更是无从谈起。新闻舆论监督只是上层人士的玩物,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使得相关权力部门的职权无法做到真正的透明化、公开化。

(二)“共景监狱”下网络舆论监督的崛起

在网络时代,人们参与信息的传播力度大大加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分享者,这就大大削弱了政府掌握信息传播的局势。因此,就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全景监狱”理论相对的“共景监狱”理论。“共景监狱”是一种微观结构,是众人对个体展开的凝视和控制,个体由之前的“被监视者”转变为“监视者”,舆论监督的权利转变为公众所有。因此,监督主体的扩大可形成对某一对象的被监督和讨论,使这一对象成为公众议题并产生相应的公众舆论。

二、“共景监狱”视角下的“雷洋案”

(一)“雷洋案”的舆情走向

2016年5月7日,澎湃发表《家属称北京一男子失联死亡,警方:涉嫖娼带走时身体不适不治》,网友纷纷转载事件相关信息,对事件主人公雷洋非正常死亡提出质疑。至此,“雷洋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广大民众通过微博、论坛、跟帖等方式对案件的调查结果以及昌平警方的调查进度进行监督。此后,昌平公安分局将此情况通报公安机关,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已介入并开展侦查监督工作。

随后面对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依法决定对当事民警邢某某等5人进行立案侦查的通知,网友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外界普遍关注的尸检问题该由谁来进行?需要多久?面对当事人家属以及社会大众的颇多疑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相继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有关案件调查结果的一系列公告。2016年5月11日,警方提供证据后舆情反转渐渐平息,随后舆情趋于减弱。“雷洋案”在社会大众的关注与监督下逐渐真相大白,警方也着力开展调查工作,力图给当事人家属以及社会公众一个公正公开的事件真相。

(二)“共景监狱”视角下的“雷洋案”

“共景监狱”里的人拥有充分的主动权,受众可以通过日益便捷的传播技术和媒介在任何一个地方展开围观。因此,当“雷洋案”公之于众后,人们围观的本能又被激发出来,特别是有关生命、人性的话题,人们有特别强烈的参与欲望。从“雷洋案”报案材料移送昌平检察院,到进行第三方尸检,再到公布尸检结果,虽然如今“雷洋案”还在调查审判当中,但是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与报道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下,“雷洋案”已经朝着越来越公正的方向发展。

三、“共景监狱”下网络舆论监督的副作用

“共景监狱”下网民对社会传统权力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和制约,但由于互联网的进入门槛较低,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公民记者”也不受专业记者的职业道德约束,导致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了网民非理性的现象,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以及无门槛,同时为了博取人们的眼球、赢得点击量,很多网民利用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发布一些不实的消息,包括被处理过的图片以及视频等。同时,由于网络把关人的缺失,导致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虚假信息被广泛传播后,人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辨别信息的真假,这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二)危机事件的爆发

新媒体容易加速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由于其具有即时传播的特性,在加速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公共危机事件的迅速发酵,增大了对事件的处理难度。由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发布缺少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其虚拟性、不规范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人们无法弄清真相,往往容易被带有倾向性的言论所左右,致使民意被误导。

四、结语

“共景监狱”场域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舆论监督的形式更加丰富,监督的方式也更加成熟。但由于网民非理性狂欢以及自我意识弱等特征,使得网络舆论监督也出现不文明、不理智的现象。因此,人们在“共景监狱”中的任何言行都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以及网民自己的言行自律。但因“共景监狱”已然形成,正在崛起的网民力量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监督的便利性,来推动社会公共事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

[1] 喻国明.媒体变革: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J].人民论坛,2009(15):21.

[2] 钟芳娜.“共景监狱”场域中网民“社会性格”辨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2):113.

[3] 栾絮洁,王军.微博围观效应:公共舆论的生成机制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1(09):33-35.

[4] 周晶,王飞.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J].传媒与教育,2015(2):25-28.

G206

A

1674-8883(2016)19-0113-01

陈思静(1993—),女,贵州凤冈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写作。

猜你喜欢
全景舆论监督监狱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论监狱企业立法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欢迎你到监狱来
全景敞视主义与侦探小说中的“看”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从5.1到全景声就这么简单 FOCAL SIB EVO DOLBY AT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