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高考报道的特点与思考——以《河南日报》电子版2012~2016年高考报道为例

2016-02-28 20:42田娇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电子版党报

田娇娇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党报高考报道的特点与思考——以《河南日报》电子版2012~2016年高考报道为例

田娇娇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党报作为权威性的媒体如何把握受众的喜好与关注点,创新新闻专题策划是历久弥新的课题。本文以《河南日报》电子版2012~2016年中6月7日和6月8日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和分析来探讨《河南日报》“高考”类报道的演变趋势和特点,并针对其报道特点进行思考。

党报;高考报道;《河南日报》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学生通往大学的途径。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它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一场普通的升学考试,它逐渐演变成“全民高考”,是政府检验相关基础设施是否完备,应急方案是否可行的方式。所以除了学生家长会关注这类新闻,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会阅读相关报道。因而各大媒体在高考期间都会做整版的新闻报道策划,从而吸引受众、提升报纸销量。

本文以河南省第一大报,最具权威性、指导性、服务性、可读性的党报《河南日报》2012~2016年中6月7日和6月8日的电子版报纸为研究样本。其中选取的报道共52篇,包括《河南日报》本报的报道,以及部分刊登在《河南日报》上但消息来源是新华社的报道。根据数量统计可知,2012~2015年,报道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报道篇幅最多的是2012年,共15篇,2013年13篇,2014年下降到9篇,篇幅最少的是2015年,只有5篇报道,而2016年,报道篇幅数量有所增加,为11篇。媒体报道数量的增加与受众的求知欲、国家政策以及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报道的类型

在研究的样本中,共有52篇涉及高考的稿件,其中有5篇的消息来源是新华社。笔者把这些稿件分为7类,分别为考生类、助考类、考题分析类、考风考纪类、本报祝福类、摄影类和其他。

(一)助考类

报纸是新闻媒体的一种形式,它具备新闻媒体的功能。新闻媒体有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实施舆论监督等功能。作为党报,《河南日报》在高考期间发布大量的助考类新闻稿件,很好地履行了媒体传媒责任感。助考类的新闻稿件主要是针对高考期间相关部门、团体、个人为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有组织或自发地开展活动的新闻报道。[1]所以2012~2016年间《河南日报》电子版“助考”类的稿件共14篇,占到总量的27%,位居第一。报道的篇幅多为短消息,内容多为司机免费送考,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全力护考等。例如,2016年6月7日河南新闻《全省公安机关为高考护航》这类报道的出现,显示出河南全省对高考的重视。

(二)考生及家长类

高考的主角虽是学生,但家长们同样非常关心和紧张,所以他们是新闻报道的重心和不可缺少的部分。《河南日报》考生类报道通常位于头条的位置,内容通常是考生如何准备考试、家长如何保障后勤等,报道篇幅主要是中长度。从统计结果看,2012~2016年间《河南日报》共刊发此类稿件11篇,所占比重为21%,排名第二。例如,2014年6月7日综合新闻3《高考来了,我们准备好了》。

(三)考风考纪类

高考是中国大学最重要的入学考试,参加该考试的考生数量众多,2016年全国考生达940万,所以考生诚信和考试公平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自从“作弊入刑”后,考风考纪问题引起了广大考生和全社会的注意。所以此类报道的内容通常是如何维护考试公平,采取了何种措施,并且提醒广大考生考试作弊的后果。2012~2016年间《河南日报》共刊发此类稿件7篇,所占比重为13%,排名第三。例如,2012年6月8日发表稿件《诚信应考 维护考试公平》。

(四)考题分析类

从选取的样本看,除了2012年《河南日报》没有对考题进行分析外,2013~2016年报纸都有篇幅对高考考题进行分析。考题分析类的报道占总报道量的11%。因为高考第一门考试科目是语文,所以每年6月8日高考的第二天的报道中,会围绕作文题目做文章,如2016年6月8日《“成功的标准”是题眼》。

(五)本报祝福类

5年间《河南日报》刊发祝福类的稿件共3篇,分别是在2012年6月7日、2013年6月8日和2014年6月17日刊登的《全省80.58万考生今日赶考 河南日报衷心祝愿广大考生发挥最高水平,考出好成绩》《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助考传递正能量》《我省72.4万名学子今日赴考 河南日报祝福考生取得佳绩》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刊登充分体现了《河南日报》的人性关怀,非常具有亲和力。

(六)摄影类

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它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直观地表达想要传播的信息,非常有现场感、画面感和时效性。新闻摄影不仅有图片,还有文字说明。《河南日报》5年的高考报道中有6篇摄影报道,平均1年1篇。新闻摄影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式,如2015年6月8日《高考掠影》、2016年6月8日《祝福·期盼》等。

(七)其他

《河南日报》5年刊发的其他类涉及高考的稿件共6篇,所占比重为12%。内容多为高校的招生信息、高考的变化等。这类稿件与考生息息相关,属于服务类信息。例如,2012年6月7日《军队院校在我省招生1471人》、2012年6月8日《“高考成本”,35年翻了数万倍?网曝高考“成本路线图”透视》。

二、报道的特点

(一)正确的舆论导向

高考这个题材是每年必须报道的,如何让报道策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了媒体“新闻大战”的目标。有些记者为了“猎奇”,报道了考生穿红衣、学生家长“拜头香”的新闻,封建迷信味十足,这样的高考报道本身舆论导向就有问题。而《河南日报》关于高考报道的内容就做得非常好。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了主流的价值体统,履行了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例如,2016年6月7日《静待花开》告诉考生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把高考当做自己的“成人礼”,让竞争和压力见证成长。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和求神拜佛形成鲜明的对比,树立了正确的榜样。

(二)及时准确传递信息

高考的时间性很强,每项工作、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界限。而且根据每年国家政策的变化,媒体的报道也要紧跟时代,确保向受众传递准确及时的信息。例如,2016年高考是“作弊入刑”实施后的第一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高考。《河南日报》在《高考,我们准备好了》、摄影新闻《考场“踩点”》中,明确告诉受众今年高考实行“无声考场”、需要指纹验证、金属探测仪对全身进行细致检查、正面拍照“三通过”后方许入场,每位考生大约需要2分钟时间来做准备,及时向考生传递有效的相关信息,宣传了政府为了维护考试公平所做的有效措施。

《河南日报》官方微博于2013年高考第一天,围绕高考及时发布和传递各种服务和提示信息,让考生看到报道后有所受益。比如郑州城市环境、河南天气状况,各地爱心送考车等服务型微博。这样的策划为考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温暖了学子的心。2014年6月7日《高考服务站》贴心地提醒考生注意饮食,并给出建议,同时提供了减压方法。2016年6月8日《高考只是人生一个逗号》这篇报道通过分析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为考生调试心理,等考生看到报纸时,知道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逗号,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三)故事化新闻较少

党报与都市类报纸不同,党报是政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工具,内容上通常选取富有人情味又能体现高尚情操的题材,保持格调高雅,不媚俗、不庸俗。而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是以批评报道打开了读者市场,其次是故事化和娱乐化,这类素材常在都市报中出现。例如,《现代快报》2011年F5版《“静秋”赶考》,讲述的就是电影《山楂树之恋》静秋的扮演者周冬雨的高考故事。党报扮演着社会公器和社会守望者的角色,所以党报的稿件质量要突出,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报风范。没有古稀老人多次参加高考、名人明星参考经历等娱乐性、趣味性强的素材,更多的是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报道,如2016年6月8日新闻摄影《祝福·期盼》中一考生考前抚摸爸爸的头,安慰他别紧张;一位妈妈向微笑的女儿竖起大拇指。

《河南日报》5年内的高考新闻稿件中虽然故事化新闻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党报稿件乏味枯燥。比如2014年6月8日新闻摄影作品《高考表情》用学生、家长、志愿者、武警不同的表情形象还原了高考中角色不同、心态不同的现象;2013年6月8日《郑州交巡警帮了16名“马大哈”》,这篇稿件中采用了“马大哈”这样的口语化的表达,非常有亲和力;2013年6月7日《最严高考需要人性化“补丁”》,“补丁”一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新闻的内涵,一目了然,非常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新闻达到更佳的宣传的效果。

(四)报纸充满人文关怀

纵观5年间《河南日报》电子版,发现该报纸会在高考第一天刊登本报祝福,这是非常好的关注高考的一种形式。比如2012年6月7日《全省80.58万考生今日赶考 河南日报衷心祝愿广大考生发挥最高水平,考出好成绩》;2014年6月7日《我省72.4万名学子今日赴考 河南日报祝福考生取得佳绩》等文章温暖了高考学子的心,表现出媒体对考生的呵护与人性关怀,拉近了受众与媒体的距离。

三、报道的思考

(一)做深度报道

以往的高考报道,表面化和程式化现象较为普遍。仅仅及时、准确报道高考信息不能使读者完全满意。《河南日报》刊登的招生信息类文章只明确招生人数、报考条件,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招生院校的报录比、录取体制和方法的改变、考生档案的周转程序等没有深入挖掘。而考生和家长往往希望了解得更深更细,而不是停留在表层。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有目的、有针对地作深入报道。

(二)真正的高考报道在高考结束后

高考是一件大事,非常重要,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所以高考新闻是媒体必须报道的内容。根据5年《河南日报》电子版高考新闻统计发现,高考当天的报道非常集中外,除了一些交通、饮食、注意事项等服务类信息对考生有所帮助外,其他的新闻如高考后勤如何保障等现场报道,不仅没有起到缓解考生和陪考家长压力的作用,反而制造和加剧了高考时的紧张气氛,有违媒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其实真正的高考报道,应从高考结束的时候开始。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媒体可以找考生谈谈对此次经历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考题,讲述复习备考时的故事,可以请高三的老师从复习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讲解,也可以请相关部门通报考试中出现的情况等。同时,随着填报志愿等环节到来,媒体的高考素材更加宽泛,如如何填报志愿、今年高招政策是什么样的、往年高校的报录比是多少、考生是如何看待填报志愿的等。此外,还可以找昔日的高考生分享一下填报志愿的经验,找高校老师给一些专业性的意见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进行深度报道。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需要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经验,这些需求给媒体提供了不同的报道角度,满足了目标受众的需求,也能保证报纸的销量。

(三)增加读者互动

报纸是与公众平等交流的渠道,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党报也不例外。党报可以在报纸上开设读者评论栏目,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社会热点话题。例如,“高考”,或者是国内外重大事件开展讨论,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或看法刊登在报纸上,并附上本报评论员对该事件的看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引导舆论导向,还充分给予读者话语权,激发读者互动反馈的欲望,从而与广大受众平等交流,实现媒体与受众的良好互动。有了互动的渠道就有了与读者互动的基础,党报就多了一份亲近感。

四、结语

高考新闻之所以能够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牵涉复杂的社会利益:既影响考生个人的前途,又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因此,与高考相关的新闻有很大的社会敏感度,但媒体的关注间接增加了高考紧张的气氛。通过对《河南日报》连续5年刊发的高考新闻的定量分析可知,对于高考的报道要找到有新意的题材,避免出现高考新闻报道的“刻板印象”。

[1] 邱天.都市报高考报道的特点与启示——以《现代快报》2005~2014年高考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4(12):55-56.

[2] 彭国元.新闻媒体如何抓社会热点——从高考系列报道的采写体会说开去[J].声屏世界,1994(12):14-15.

[3] 王瑞军.增强党报的亲切感之我见[J].采写编,2004(06):39.

[4] 严鸿珍.从高考报道的权威性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J].传媒观察,1995(06):22-23.

G212

A

1674-8883(2016)19-0064-02

田娇娇,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电子版党报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