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清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电视文化学视阈下现象级韩剧成因初探
——以《太阳的后裔》等韩剧为例
朱 清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摘 要:《太阳的后裔》一剧成为继《来自星星的你》之后又一部在中国播出的现象级韩剧,思考现象级韩剧的成因将助益于我国影视更好地发展和走出国门。本文在电视文化视阈下,提出以互联网和优制作为核心的出色物质文化、以灵活和竞合为核心的卓越制度文化以及以创新和审美为核心的精神文化这三点是现象级韩剧得以炼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电视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所谓的“现象级”影视,是指很多人观看、谈论的影视,其规模之大几乎形成一种社会现象。在2013年年末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你”)引发“全民星你”的观剧热潮之后,今年(2016年)2月,又有一部韩剧——《太阳的后裔》(以下简称“太阳”)在国内热播。除此之外,《蓝色生死恋》、《大长今》、《我叫金三顺》等韩剧也堪称现象级。作为海外影视的韩剧在中国播出,频频产生现象级的社会效应,让人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些思考将有助于于我国影视更好地发展和走出国门。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电视文化的著名学者田本相认为,电视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性、制度性和精神性。[1]笔者试在此视阈下研究这一现象。
电视物质文化是指实施电视文化建设的硬件品,一般用制作水准的高低来衡量其水平。学者操慧曾说:“那些考究的运镜和场面调度,韩国人无疑是以拍电影大片的方式在拍电视剧。”《星你》中随处可见电影中的常用拍摄技法,如高速摄影、CG特效、CF技法、模型摄影等。除了拍摄技艺,现象级韩剧的高制作水平还体现在后期制作上。《星你》后期剪辑运用了小剧场、倒叙、回访、呼应等不同表现形式,张弛有度,新颖巧妙。
电子科技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极大地促进了电视的发展和繁荣。由于部分韩剧每周更新两集,迥异于国内大部分电视台每日更新的方式,因此在韩剧的引进中,视频网站由于其灵活的更新制度更显优势。爱奇艺视频网站就是《太阳》一剧在国内唯一的播放平台。此外,《太阳》成为现象级的一个主要表征就是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火爆:仅播出6集,微博话题阅读量逾30亿,微信公众号各种推荐,借势营销,还有朋友圈让人惊叹的自来水大军。可见,现象级韩剧产生的物质基础在于本身的优制作和借势互联网。
传媒政策构建了电视文化生存、发展的具体空间,规定了电视文化具体的生存方式和游戏规则。[2]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限外令”)正式实施,要求我国视频网站新上线的境外影视剧必须拿到“整季的全片”并配好字幕送审,也就是说,按照韩剧传统的“边拍边播”机制,其在国内的播出时间将延迟半年左右。时间的延迟导致热度的减退,韩剧在中国难再成为“现象级”。面对这一窘境,韩剧制作方及时调整了策略,将部分韩剧改为“先拍后播”制以适应中国国情。《太阳》就是自2015年4月“限外令”实施后首部中韩同步播出的韩剧,为符合中国广电总局先审再播的规定,该剧采取了100%事先拍摄的模式。
制度文化上的灵活使韩剧在出口海外的变局中游刃有余,但其中以不变应万变的还是以竞合为核心的制度文化。韩国生产和播放电视剧的平台只有三个:MBC、KBS、SBS。电视剧主要有月火剧、水木剧、周末剧、日日剧这四种,三家电视台同一时间播放的电视剧类型一样。制作团队中的主导是编剧,他们会全程参与电视剧创作。三大台、同类剧、编剧、演员、导演等都围绕收视率竞争。在退出机制的鞭策下,演员演技更加精湛,编剧剧情愈加吸引人,拍摄和后期制作越来越精良。哪里有竞争,哪里就有合作。一部现象级韩剧的诞生,离不开所有创作者的精诚合作。韩剧能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离不开韩国电视剧人的团结互助。灵活和竞合的特点,充分展示出了韩剧卓越的制度文化。
如果一种电视剧题材归于程式化,它的传播效果就会减弱,现象级韩剧一项重要的精神文化就是创新。《我叫金三顺》女主的女汉子设定一改以往的柔美形象,新意十足;《来自星星的你》“外星人”的选材成为最突出的传播亮点;近期大热的韩剧《太阳的后裔》,外以男主“撩妹”为噱头,内有军人和医生两种不同信仰争执,成为剧中的悬疑点。
除了创新,现象级韩剧另一项重要的精神文化就是审美。这种审美不是物化的审美,如主角美丽的脸庞背后是韩国的整容产业、化妆品产业,而是充满精神内涵的审美。这种审美体现在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上:《蓝色生死恋》中的女主恩熙代表了传统女性柔美而坚强的美好;《我叫金三顺》中的女主三顺则代表了现代女性独立而勇敢的美好。这种审美还体现在剧中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上:《大长今》一剧对饮食、医术和儒家文化等的描绘分外引人入胜;现代剧中几乎没有开车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的镜头。这种审美亦体现在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上:《星你》剧中第一个场景——外星人到地球无意中救了一个女孩,短短三分钟的剧情,却费时将近两个月。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上的优越性造就了部分韩剧在中国播出后的现象级奇观,国产剧可从中获益。国产剧追赶韩剧物质文化的优势并不难,难在补足制度文化上的差距。长期以来,中国影视剧片酬虚高、制作费偏低、热钱流入、盲目投资等痼疾使得恶性竞争下很多剧集无缘与观众相见,“作品难免粗制滥造”。[3]我们可以学习韩国,将电视剧的收视率高低作为评价标杆,疏通演员准入和退出机制,设置片酬和制作费合理比度,规范影视剧投资市场,促成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合作。就精神文化而言,中国并不缺韩剧中抓人眼球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缺少的是中国电视人的创新践行和审美态度,所以难出《甄嬛传》、《琅琊榜》这样的优秀剧集,这是国内全体电视人需要反省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田本相.电视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8.
[2]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87.
[3]李胜利,范小青.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35.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