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余荫
(广西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广西 桂林 530006)
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林余荫
(广西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广西 桂林 530006)
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要想培养出合格乃至优秀的传媒人才,为我国的传媒事业作出贡献,就必须对当前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再构。本文对当前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进行了思考,希望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在我国高校的学科体系设置中,传媒类专业的应用性特别强,社会对这类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要求也特别高。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对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我们对于传媒类专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业界和学界对传媒类专业的理解还不完全一致,对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的理解莫衷一是,但对其核心为实践却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全媒体时代,培养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优秀人才目标的基础之上,对新闻学、传播学、播音与主持、编辑出版学等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诸多要素进行充分且高效的整合,通过设立实验课程、社会实习课程等环节,注重培养传媒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反哺,构建与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内容体系。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要想培养出合格乃至优秀的传媒人才,为我国的传媒事业作出贡献,就必须对当前的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再构。真正地去理解当前如火如荼的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构建符合我国现代化教学体系的应有之义。
(二)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传媒类专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和传媒类专业的学科特征相契合。毋庸置疑,传媒类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更加强调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传媒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难以承担电视节目的策划、拍摄、采访、编辑等各种工作,那么这些学生就会被社会淘汰,高校传媒类专业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传媒类专业的学科特征,更加能够促进传媒类专业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升级,更加能够满足这个快速变迁的社会的各种需求。
第二,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传媒类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国宋代大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也多次在他的著作中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我们都应该非常清楚,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对枯燥的理论课是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他们反而对具体的实践操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通过实践课,一方面,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以提高,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身理论知识不足对节目可持续创作产生的影响,会让更多的学生及时地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和调动传媒类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总之,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让传媒类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使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实践教学模式对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市场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绝大部分实践并不是老师布置的情景模拟,而是来源于真实的市场,这对于学生树立市场意识极有帮助。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必须去了解和遵守传媒类市场中的规范和具体流程,这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大有帮助;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市场中,客户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想让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一种很大的帮助。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教学阶段树立自身的市场意识,对于以后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大有帮助。
(一)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第一,部分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还较为模糊,观念陈旧老套。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很多高校传媒类专业刚刚设立时,实践课程相对于理论课程来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充分的理解,导致实践和理论教学出现失衡,实践教学处于附庸的地位。随着现实社会对传媒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上,当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尤其是通识课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往往是实践教学的环节让位于理论教学;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检查中,主要侧重考察理论课程的质量,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因为缺乏相关的考核评估办法,往往被选择性地忽视了。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反映出实践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实践教学的益处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第二,缺乏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模式单一化问题较为严重。目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但是,由于没有相对较为严谨、比较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保障,实践教学环节在相互衔接、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目前很多高校传媒类专业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主要服务于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上教师教授了什么样的理论、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就去做相应的实验,以此来验证教师提出的假设,这种比较常见的验证性的实验,弱化了实验教学的独立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比如,我们熟知的毕业实习,由于现在大学生的数量太多,实习基地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很多学生不得不自己去找实习单位,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找亲属朋友所在的非媒体单位进行所谓的实习,这就导致学生的实习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无法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实践。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安排的暑假实践,以我们比较熟悉的社会活动居多,如三下乡等,与专业不对口、不衔接,这对传媒类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的意义不大。
第三,传媒类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与传媒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大学扩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传媒类专业的招生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专业的师资力量却没有跟上学生扩招的步伐。首先,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随着社会对传媒类专业人才需求愈发强烈,很多传媒类专业的毕业生都去了一些大型的传媒公司,只有少量的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学校教书育人,这就导致传媒类专业的师资明显不足。为了应付扩招,一些高校就把其他专业的老师调到传媒类专业教书,但是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这些教师由于对传媒行业并不熟知,很难真正地讲授一些有内涵有价值的内容。其次,很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去教书,没有在具体的传媒行业一线工作的经验,虽然这些老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因为缺乏行业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往往爱莫能助。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深化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系统性、合理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够较为彻底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再构
按照著名哲学家康德的理解,实践并不是简单的操作性活动,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实践的形成过程中,它必须容纳和吸收人类的信念、情感、智慧等。在这种语境下,我们要去构建相对完善的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就不能够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单纯的操作性训练方面,就必须培养和提升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在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优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等领域,实际上实践教学的范畴是很大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其一,课程实践教学。围绕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等,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如实验课,对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非常有帮助。其二,创作实践教学。这种方式有别于课程实践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主的模式,它是以创作为核心,力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创作欲望,如新闻写作实践、播音创作实践、编导作品创作实践等。其三,项目实践教学。校内外均可进行,以某一个实际的项目为任务,通过文本创作和讨论、项目人员组建、资金管理和使用、正式拍摄、后期制作等具体的流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和提升。其四,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外出采访、参观、实习等,和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律意识等,通过这样一种实践,让学生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得以优化。
第二,组建专业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对于传媒类这种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来说,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知识和启发,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这样一支师资队伍应该满足的条件:具有非常广阔甚至横贯中西的文化视野;对于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令人称赞的洞察力;有传媒行业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因此,可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将业界精英请进课堂,将教师送到传媒单位挂职实践。
第三,采用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模式。其一,技能训练。在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前提之下,围绕传媒类学生的“采、写、编、导、摄”等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以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二,校外实习。在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与相应的公司合作,建立对高校和企业都有益处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此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让高校和学生及时了解传媒类行业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避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实的市场需求相脱节。其三,项目教学。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让传媒类专业的学生熟悉一个项目运转的具体流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有很大帮助。如笔者所在的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院的院报、院刊、院网站都由学生参与创办和负责日常运行,以项目驱动学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其四,繁荣具有传媒特色的校园文化。传媒类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打造充满传媒色彩的校园文化,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文化场景,让学生尽享其中。在操作层面,其一,可以在校园人流密集的路口、教学楼大厅、宿舍楼大厅、食堂等地方设立电子屏幕,不断播放学生创(制)作的作品,营造浓厚的充满传媒色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其二,通过开展文艺晚会、微电影艺术节等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受到熏陶。其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竞赛,如编校大赛、摄影摄像大赛、微电影大赛、广告创意与设计大赛、演讲大赛等,让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传媒专业素养。
[1] 周姝.电视传媒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时代教育,2015(15):15-16.
[2] 杨丽.刍议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46-48.
[3] 李荣香.高职高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9-30.
[4] 程渊.当前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08):52-54.
[5] 王琼.对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8):89-91.
[6] 戴婉平.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3(01):11-12.
G642
A
1674-8883(2016)19-0017-02
本论文为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改立项项目,编号:2014XXZZ27
林余荫,男,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