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6-02-28 17:31邹佰峰刘经纬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40
学习与探索 2016年2期

邹佰峰,刘经纬(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40)



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邹佰峰,刘经纬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40)

摘要:代际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是在对当时和以往的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并且形成了一个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紧密相关的逻辑体系,具有批判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代际公平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代际公平;政治经济学批判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述中没有明确提出“代际公平”的概念,但是他们却有着非常丰富的代际公平思想,这些思想蕴含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公平思想的论述之中。代际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恩格斯代际公平思想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背景下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来考察和研究代际公平问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代际公平思想体系,特点极其鲜明。

(一)批判性:代际公平的理论基础

批判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代际公平思想的最鲜明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代际公平问题的基本切入点,是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阐释代与代公平的本质和现象,从而将整个代际公平学说体系构建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的代际公平问题,从根源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缺陷所导致的。代际公平思想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资本主义出发进行深刻阐述和论证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其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产阶级代与代之间的传递,导致对工人阶级不公平在代与代之间的传递。也即是说,对资产阶级的公平和对无产阶级的不公平以生产关系为媒介进行资本主义的代际传递。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经济学批判的方法分析和论证代际公平问题,可以准确找到代际公平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秘密,使其代际公平思想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理论说服力。

(二)实践性:代际公平价值取向

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种实践性特点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有代际公平思想的提出都从实践中来,所有代际公平思想的归宿也都要回到实践中去。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代际公平从不抽象一般地进行理论层面的阐述,而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代际公平问题和实现代际公平目标的途径。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社会而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上,更表现在上层建筑领域,尤其表现为人们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进步上。在很多人看来,资本主义似乎已经实现了公平,也能够给予所有人实现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但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进行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公平的秘密,给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评价尺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仍是一个没有代际公平而言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实现代际公平的途径,即必须要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和牵绊,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实现无产阶级的代际公平。

(三)历史性:代际公平的历史意蕴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的视野考察代际公平问题,就使得他们的代际公平思想具有浓厚的历史性特点。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从当前的社会事实出发,但又从不局限于当前的事实,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着眼于人类当前和将来的命运,着眼于人类的长期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具有历史内蕴的重要原因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的历史性特点主要是从其运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和提出问题表现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在历史纵向上论证自己的代际公平思想。马克思指出:尽管社会形态不同,但公平定义都有相同的地方,公平始终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或者是意识形态的体现,这是公平内涵的共性方面。同时,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公平的内涵也是不同的,这是公平内涵的个性方面。马克思将公平纳入一个历史范畴内进行考察,这就使得公平具有了代际公平的意蕴。

(四)系统性:代际公平的全局视角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代际公平实质上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在内容上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代际公平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人的社会关系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领域,带有系统性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所阐释的代际公平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范畴。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代际公平概念所涵盖的领域主要是生态文明领域,重点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认为当代人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侵害了下一代人对于资源环境的利益诉求。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代际公平思想在生态文明领域同样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所涵盖的不仅仅局限于生态文明领域,还包括事关人类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也即是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具有全局性。

二、马克思恩格斯代际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马克思恩格斯庞大而系统的学说体系中,代际公平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

(一)经济领域代际公平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领域的代际公平思想极为丰富,也是其全部代际公平思想的精华所在。

阶级社会经济代际公平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阶级社会经济代际公平现象,认为经济代际公平在统治阶级之间进行正向代际传递,而对劳动人民而言则是不公平的负向代际传递。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遭遇经济代际公平的困境表现为创造的财富越多就意味着贫困的堆积,就意味着越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不会随着当代劳动人民的消失而改变,会随着新一代劳动人民的出现而延续下去。而对于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指出是私有制的存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制约和影响经济代际公平发展的根源所在。

资本的逐利性是资本主义经济领域代际不公平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的不公平主要是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的。一方面,经济关系不公平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是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这是工人阶级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贫弱国家经济丧失代际公平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列强对利益的无止境的追逐,要求摧毁商品输出、原材料掠夺的一切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基于此,资本主义列强就必须靠武力征服来建立符合其需要的国际经济秩序。一些贫弱国家长期遭受经济的掠夺,国家经济严重畸形和贫弱,完全丧失了经济代际公平的基础和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就一定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资产阶级日益获得越发“公平”的资源配置,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无产阶级越发地不公平,他们只能是逐渐地丧失掉公平的基础。因此,要想使无产阶级真正获得代际公平的历史地位,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剥削制度。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就成为解决代际不公平的有效方式,通过暴力革命打破不公平的旧制度基础,然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在经济基础上确立无产阶级的公平地位,从而提供给每一个人能够实现的经济代际公平。

(二)政治领域代际公平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代际公平思想的主旨在于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实现和维护广大劳动人民公平的政治权利,保障当代人和后代人都能更好地享有公平的政治权利。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的视角出发,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代际公平的实质,论证了制约政治代际公平的因素,同时也阐述了国家间政治公平存在的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代际公平只属于资产阶级。政治代际公平,就是政治主体能够公平地享有政治资源,并且可以将这种公平进行代际传递。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代际公平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资本主义所谓的政治公平,其实是相对的,只是由一个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变成了另一个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而已,作为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根本获得不了政治公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其实就是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个人特权,始终不属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改革,无论提供多少看似公平的政治权利,这一切,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都是用一种新的以金钱为中心的特权代替已往的社会形态下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而已。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是抛弃了政治代际公平。

政治特权和腐败制约代际公平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政治代际公平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政治特权和腐败则是政治代际公平出现问题的具体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政治特权和腐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党逐渐沦为资本家的代言人,成为受资产阶级操控的特权阶层;二是国家机构日益成为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掌控的赚钱机器,成为资产阶级攫取各种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工具;三是国家会发生政治动荡,人民群众对政治不公平严重不满,进而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简言之,当政治特权和腐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作为结果和长期的趋势,广大劳动人民政治地位越来越恶化,从而逐步丧失掉政治代际公平。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列强在全世界进行大规模侵略和掠夺的时代。马克思专门考察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提出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政治代际公平问题。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国家的压迫和掠夺,并不只限于亚非拉的弱小民族,对于欧洲的弱小民族也同样不放过。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际关系领域的弱肉强食,就是政治不公平的一种表现。强国拥有欺压掠夺弱国的权利,弱国则会进一步沦落。从世界历史来看,处于国际关系中弱势地位的民族往往沦为附庸国,已经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可能,整个国家没有主权,也没有国际话语权,本国的资源不受本国的支配,不仅当代人的政治公平发展已经丧失,后代人的政治公平发展同样不复存在。

(三)文化领域代际公平

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述中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在代际公平发展中具有推动作用,不仅人的自由发展需要文化的推动,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延续同样需要文化的支撑。

社会主义的文化代际公平必须建立在自己独有的文化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新的制度必须要求一种全新的文化与之对应,这是一种独属于社会主义的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将其定义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同社会形态的文化发展和演进,总是要遵循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主导文化。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不能依赖以往社会形态的旧文化,即是说,在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应有旧的文化干扰和影响。因此,社会主义要确立自己独属的意识形态,就必须要与旧的社会意识形态划清界限。只有确立了独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才可以按照社会主义的发展主线进行传承,不至于被落后的甚至反动的文化侵蚀,使得社会主义的每一代人都能够享有和遵循社会主义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文化代际公平的基础。

文化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推动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自由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范畴来把握。也即是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程度反映了人的自由实现水平,而文化则是决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文化的进步程度决定自由的发展程度。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动力。文化的作用主要通过科技、教育、信仰等因素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方面体现出来。文化的推动必然是在自身不断积累的同时以代际递进递增的方式不断加大,不断作用到人的自由发展方面。这种作用使得一代代的人不断拥有促进一代代人不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关系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文化的发展则能使人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历史定位。

殖民掠夺导致弱小民族丧失文化代际公平。马克思专门就殖民掠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明确地指出殖民掠夺对文化代际公平的破坏。在马克思看来,传统和历史其实就是文化的具体表达,破坏传统和历史就是破坏文化。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带来的灾难的特殊性在于,英国破坏了印度的文化传承,从根本上使印度失去了文化代际公平。马克思曾经在著作中专门阐述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和严重破坏,认为鸦片贸易摧残的不仅是中国人的身体,还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基础。在殖民侵略的破坏和侵蚀下,中国文化开始沦落。在世界民族竞争的舞台,中国完全沦为任人欺凌的配角,完全丧失了民族发展的基础,完全濒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边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国家的压迫和掠夺,不仅会破坏殖民地国家的社会基本结构,也会使殖民地骨架的文化传承遭受灭顶之灾。在马克思看来,殖民掠夺瓦解了殖民地国家的文化代际公平基础。

(四)社会领域代际公平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公平也进行了研究,从代际公平实现的价值目标和标准方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社会代际公平的思想。

社会代际公平要反对平均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代际公平直接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的具体的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社会领域的代际公平问题,并且特别注意厘清社会公平的内涵,认为不能简单地理解社会公平,尤其不能把社会公平与平均主义混淆在一起。在恩格斯看来,公平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在公平的概念中必须摒弃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对于代际公平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他会严重地毁坏社会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注重防止平均主义影响和阻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错误地曲解社会领域的公平,会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和实践的混乱。

和谐社会建设能够促进社会代际公平。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是却有较为详尽的和谐社会建设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是围绕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展开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才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样地,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回答了这个和谐社会应具备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提供给每一个人所期望的社会代际公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可以公平获得健康有益的工作,可以公平地享受充裕的物质生活和享受闲暇的时间,更是可以充分地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这个公平状态并不是一时的状态,而是贯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的代际公平理想状态。

就业公平是社会领域代际公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就业在社会代际公平领域的重要地位,认为就业公平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要体现在质量上。马克思恩格斯将就业看成是每一个人公平享有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认为就业公平是社会代际公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所认同的就业公平,一方面体现在无产阶级获得充分的就业,而就业不应仅仅表现为谋生,从代际发展角度来看,劳动者应该能够通过劳动实现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就业公平体现在无产阶级能够获得充分的工资。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提出,对于工人而言,充足的工资不仅意味着维系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维系其家人和后代的发展,即自身和家庭的代际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现实情况是,工人只能勉强获得维系自身和家庭的代际发展的工资,根本达不到代际公平的标准。

(五)生态文明领域代际公平

生态文明意义上的代际公平是西方代际公平思想关注的主要领域。按照今天的代际公平理论,代际公平就是资源和环境享有的代际公平,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各种生态资源的代际公平。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资源的基础地位、合理开发自然以及生态代际公平的理想状态等方面阐述了生态意义上的代际公平思想。

自然资源是实现代际公平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最主要资源,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类的代际公平。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维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只有处于正常良好的发展状态,才会持续不断地给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能够给人的代际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和机会,不仅当代人可以获得充足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后代人也能够公平地获得发展机遇。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资源供给的改变不是自然自身造成的,而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在某一历史发展时期,大肆破坏自然,就会导致自然资源供给的减少甚至是恶化,就会给后代人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害。所以,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代际公平领域实际上就是体现为人与人的关系,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在生态领域的代际公平思想是十分突出和鲜明的。

顺应自然规律是实现代际公平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征服自然的目的,不是征服自然本身,而是为了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使每一代人都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且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为后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不仅在为自身而征服自然,同时也是为了后代征服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谋取自身发展的历史,同时人类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蒙受自然灾害的历史。需要指出的是,人类历史上相当多的一部分自然灾害,却是人类破坏自然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即是说,人类所谓的征服自然的胜利,其实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的果实,还有报复的恶果。恩格斯对于这一历史现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曾经在著述中多次论述这一问题。人类征服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真正征服自然,而服从自然规律也就是贯彻了代际公平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代际公平的理想状态。在马克思看来,代际公平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人与自然矛盾的存在。因此,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无法实现代际公平。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状态下,人和自然之间才能达到完美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发生和积累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马克思把这种完美状态称之为“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胜利。自然主义,就是把自然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而不是作为一个盲目的力量存在。人道主义,则是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利用自然进行生产。也即是说,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主义是代际公平的客观基础,而人道主义则是代际公平的主观基础。

三、马克思恩格斯代际公平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代际公平的思想尽管是在150多年前提出的,但是对于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因而可以说,深刻挖掘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格局中不断促进代际公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杜绝经济领域的特权,实现经济利益的代际公平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代际公平问题时,认为导致代际公平问题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度的存在,私有制度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失掉了代际公平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我们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为实现真正的代际公平构建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阶段,妨碍和影响经济代际公平实现的主要是经济特权的存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一定经济领域存在特权现象,经济特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领域的不公平现象,这是导致我国目前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私有制被公有制所取代,但是不等于说,经济代际公平问题就没有产生的可能。经济特权长期存在并且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是经济不公平的集中体现,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下降,导致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混乱。经济特权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积累出经济代际公平问题,那么后果将是致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上创造了实现代际公平的基础和条件,在实践中同样要真正贯彻和实现代际公平。因此,必须坚决杜绝经济特权蔓延和恶化,防止出现经济特权的量变导致质变即出现严重的经济代际公平问题。

(二)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实现政治代际公平

政治代际公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无产阶级政权能够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且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也能够得到贯彻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代际公平的实现创造了制度基础,使得政治代际公平的实现成为可能和必然。政治代际公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治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党一贯重视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虽然已经从根本上实现了政治代际公平,但是,受现阶段各种因素的制约,政治代际公平的完全彻底的实现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地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政治权利,一方面还要防止出现急于求成的思想。作为政治代际公平的基本要素——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一切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的基本的政治代际公平的权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权利的基本主张。这应该也必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的要求。另外,恩格斯认为政治代际公平的实现不是朝夕之功,建立在政治上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社会主义制度,仅仅是代际公平实现步伐的第一步。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际公平的完全实现不至于像恩格斯说的那样需要“几千年”时间,但是政治代际公平的最终实现,要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三)必须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的代际公平

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代际公平具有全局性,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代际公平意义上说,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对整个建设格局的巨大推动力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复兴文化,就是加强传承意义上的文化保护和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论述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价值,认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文化中断而能够维持民族繁荣发展的。当前,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不仅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时也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力量。因此,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对文化软实力的充实和提升,更是对文化代际公平的维护。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建设独具民族特色的强大文化软实力,形成强大的世界竞争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甚至是决定力量。因此,要大力发展以科学为基础的文化,形成强大的智力支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格局的快速发展。另外,还要加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之魂。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能够传承久远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代际公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让这些不公平一代代地传递下去就是不正常的了,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不符合社会代际公平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就是要使代际公平作为一个基本价值标准和目的,逐步解决社会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现阶段,尽管做到完全的绝对的公平是很难的,但是要让社会越来越公平却是应该的,也是能够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不遗余力地关心和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不公平问题,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差距等等社会不公平现象和问题,并且以法律以制度的形式永久地使这些不公平现象不再发生和出现,让每一代人都享有跟上一代人同样的甚至要超出上一代人的各种社会资源和福祉。只有可持续的社会代际公平,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必然反映。也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体验社会代际公平,社会主义的活力才能被激发,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永续发展。而这一主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宗旨所在,也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探讨代际公平的初衷所在。

(五)必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代际公平

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生态环境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有些领域出现了危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正在一天天变坏。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第一,充分认识自然的发展规律,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征服自然的质量和水平;第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即自然的发展提供人类发展的更好的条件,人的发展促进自然更好地发展;第三,要用代际公平的原则去保护和利用自然,要用最体现“人的本性”理念去促进自然的发展。

[责任编辑:高云涌]

·政治发展研究·
法治、测量法治和法治指数(专题讨论)

编者按:国外学者已经对法治内涵进行了数个世纪的讨论。近几十年,西方学界将法治知识进行指数化阐释,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通过此种指数化的再阐释,西方传统法治概念得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法治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统合。由此,本期特选取三篇编译文章,对法治理论和法治测量进行集中讨论。弗兰西斯·福山认为,地方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全移植西方的法治理念,只会引起“无法兼容”的不良后果;汤姆·金斯伯格强调,法治指数在概念化、测量方法和指标体系功能导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斯文-埃里克·斯坎宁则聚焦七项西方主流法治指数,在测量规模、法治概念化、测量手段、数据聚合及相关分析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它们的异同和存在的问题。期望这组专题对推进中国依法治国有所启示。

作者简介:邹佰峰( 1975—),男,副教授,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刘经纬( 1972—),男,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价值评价及代际补偿制度研究”( 2572014CC07)

收稿日期:2014-12-20;

修订日期:2015-10-08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16)02-0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