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体系的基本结构

2015-02-03 16:44权文荣
西部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乃是一个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这种结构既是对黑格尔概念世界本身结构以颠倒的唯心主义形式所包蕴的客观物质世界结构逻辑内核的科学继承,又是对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构的科学扬弃。它既得益于马克思科学抽象思维原则的创立,又得益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按照这个思维原则,沿着实证科学的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基本结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

所谓结构,即是事物本身的总体构成。是事物内部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联结而存在的总体关系状态,以及相互作用而发展的总体规律机制。探究事物本身的内在结构,是科学把握事物是什么,事物怎么样的根本科学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为科学,不只在于它是整个宇宙物质世界生成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论表现,根本在于这个科学世界观的内在结构是包括人的生活世界在内的整个宇宙物质世界本身结构的科学观念形态。这种结构不应仅仅局限于现象形态或表象视界来把握,不应仅仅停留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的相互关联上来探讨,而应进一步从宇宙世界体系逻辑结构本身获得科学理解,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逻辑视阈获得科学把握。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整个哲学世界观体系的批判,在摒弃其唯心主义外壳的同时,不仅改造并继承了这个世界观体系所包含的整个物质世界的辩证运动逻辑,而且改造并继承了这个世界观体系所包含的整个物质世界本身的结构逻辑。换言之,如果说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世界观体系时,通过对概念自我圆圈运动的运动形式结构的唯心主义外衣的剥离,创造性地发现了物质运动的辩证法的结构及其规律;那么,马克思则在这一过程中,也把黑格尔概念世界本身内在关系结构逻辑加以创造性的唯物主义改造,并在这种改造中发现了物质世界本身的基本内在结构逻辑。

马克思发现物质世界的基本内在结构逻辑,根本在于科学抽象思维原则的确立。黑格尔把沿着个别、特殊、普遍的逻辑路径,通过科学抽象把握不同总体层次物质世界共同本质的道路,称为无概念的道路。费尔巴哈虽然正确地指出黑格尔哲学从理想到实在的进程是一种颠倒的进程,表明从实在开始的路才是惟一自然的合理的正确道路。但由于以感性直观为惟一标准的思维方式,使其不仅只承认个别感性物的存在,而且因看不到感性与理性在科学上的联系及本质差别,而拒斥科学抽象,以致难以看到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内在结构逻辑。马克思在剔除黑格尔作为“抽象的抽象”的绝对观念的同时,“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确立了科学抽象的基本思维原则,从而最初既把自己的科学唯物主义看做“抽象唯物主义”,又把他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世界观称为“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1]261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表明:“……精神只是从物质中得出的抽象,这样就很明显,这个概念——因为这种形式应当称为它的内容——其实正好是抽象对立面,是对象,它就是从这种对象中抽象出来的,存在于这种对象的抽象中。因此,在这里,抽象唯物主义是这一对象的实在本质。”[2]111可见,“抽象唯物主义”是以科学抽象为基本思维原则的唯物主义,它既同黑格尔那种把作为“抽象的抽象”的绝对观念当作世界本原的唯心主义相对立,与黑格尔那种把科学抽象变成神秘的非科学抽象的思维原则相对立,又同费尔巴哈那种否定一切抽象的直观唯物主义相区别,与费尔巴哈及一切旧唯物主义那种只承认个别物的存在,而把从整个物质世界抽象出来的反映这个普遍总体本原和本质的物质、运动概念同上帝、灵魂一样,当作“虚空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本质上相区别。

确立科学抽象的基本思维原则,不仅为马克思揭露和批判黑格尔概念世界结构的秘密,从而科学改造并继承这个世界观结构所包蕴的科学逻辑贡献,科学发现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结构逻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思维前提,而且为马克思科学探究宇宙物质世界生成及运动的奥秘,为“历史之谜”的科学破解,从而为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逻辑论证,提供了科学的思维逻辑理路。按照这个基本思维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艰辛的科学探索中,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体系、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乃至整个德国唯心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对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通过对自然界的双重科学界分,对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之间关系的科学解读,对人的存在和本质问题的科学探讨,不仅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为标志,奠立了科学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框架,而且此后通过《资本论》的研究及写作,对原始社会的研究,以及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创立并不断丰富着以原始社会观、奴隶社会观、封建社会观、资本社会观和共产主义社会观为个别,以唯物史观和自然科学观(狭义)为特殊,以科学宇宙观为普遍的科学世界观逻辑系列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既能在普遍总体阈,把整个宇宙世界当做一种不断处在历史发展中的物质加以研究,又在特殊总体阈,把人的生活世界当做一种不断处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生活加以研究,并把人作为历史实践活动及行动中的人加以实证考察;之所以既能科学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实践活动的生成发展规律,科学描述人类原初社会形态的生成发展规律,又能科学描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成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描述整个宇宙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皆得益于科学抽象思维原则的科学运用,得益于按照这个思维原则所不断进行的实证科学考察。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的研究历程及大量科学论述表明,他们的科学世界观不仅是普遍世界观(宇宙观)与特殊世界观(人的生活历史观和自然科学观)的有机统一,而且是一个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在整个物质世界普遍总体层次上,它是关于整个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宇宙统一物质世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在这个层次上,它是辩证的历史(包括社会生活史在内的统一物质世界运动史)的唯物主义,是最普遍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层次上,“新唯物主义”本身是以普遍物质观为本原观、为基础,以普遍运动观为本质观、为核心,并以普遍辩证法为方法形态观,以及以与之相应的普遍意识论为意识观的科学理论结构。在人的生活世界这一特殊总体层次上,它是关于全部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实践活动规律的科学。在这个特殊层次上,它是实践的历史(人类实践活动史)的唯物主义,即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在这里,即是把它简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也只能把它从科学上正确地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个层次上,它是以社会生活观(特殊物质观)为本原观、为基础,以实践观(特殊运动观)为本质观、为核心,并以实践辩证法为方法形态观,以及以作为特殊意识论的实践认识论为社会生活意识观(包括人的生活价值观等)的科学理论结构。由此我们看到,马恩的唯物史观,只不过是“新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世界观,即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历史观。同样,在又一特殊自然界(既作为整个物质自然界普遍总体的特殊环节,又与人的生活世界在空间上相并存、相制约,在时间上前后相继、依次递进的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这一特殊物质世界层次上,它又是关于狭义自然界特殊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科学),在这个层次上,“新唯物主义”或恩格斯所称的“现代唯物主义”是一种特殊的辩证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在这个特殊总体层次上,它乃是关于狭义自然界特殊物质的特殊运动规律的科学。“新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人的生活世界的特殊总体层次上是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在又一特殊总体层次上是特殊的辩证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表明了自身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普遍寓于特殊之中,特殊是普遍自身的构成部分及有机环节;而特殊则以各自的特定方式包含着普遍,普遍本质是各个特殊的共同本质。然而我们看到,在资本社会观和共产主义社会观这样的个别世界观层次,①它既是资本社会生活(马克思表明是人的类生活自我异化的最高形式)发展的实践活动规律的科学,又是关于共产主义实践活动规律的科学。

“新唯物主义”是不同总体层次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是一个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世界观逻辑系列体系,不仅从马克思对黑格尔概念世界本身结构的唯物主义颠倒及改造中,对思辨结构秘密的揭露和批判中可以察觉出来,而且从马克思把科学抽象作为他的基本思维原则,并把他的唯物主义从这一基本思维原则的特殊规定性上称为“抽象唯物主义”中可以明显看到。这种逻辑结构,既表现在马克思对自然界概念的双重科学解读中,表现在他对整个物质世界内在结构,以及人的生活世界(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内在结构的逻辑探究和科学描述中,又表现在马克思探寻“历史之谜”以论证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所遵循的逻辑研究理路中,表现在他对类生活与资本社会生活和共产主义社会生活之间、劳动与异化劳动之间的普遍与特殊的科学关系的探讨中,也表现在他的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的科学方法形态观的创立及实践辩证法的研究,表现在他对个体生活和类生活、个体意识与类意识之间关系等的科学探讨及阐述中。

“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是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逻辑系列体系,从恩格斯的科学研究及相关论著的阐述中也可以明显察觉出来:第一,恩格斯在描述他和马克思的以科学抽象为基本思维原则及方法的科学研究理路时指出,“事实上,一切真实的穷尽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立起来”。[3]341这表明,个别、特殊、普遍的逻辑,既是马恩从事实证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逻辑,又是马恩科学世界观理论的基本内在结构逻辑。马恩后来正是把这种逻辑研究(包括理论逻辑批判)同实证性经验考察相统一,才沿着实证科学的路,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生活世界的个别实物及个别运动形式的层层科学抽象,既获得了对不同层次世界本原和本质的唯物主义理解,又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逻辑,全面系统地科学描述了自然和社会及不同层次世界的生成和发展规律,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个科学世界观的逻辑结构系列体系。

第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黑格尔以个别、特殊、普遍为逻辑的判断和推论的分类法,把其称为“天才阐述”和“内在真理性”,并在阐明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遵循同一本质规律的同时,表明这种结构逻辑不仅是理论认识发展的逻辑,而且是客观自然界的内在结构逻辑。

第三,《反杜林论》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世界观理论,即作为从“辩证方法到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连贯阐述,不仅在于明确地阐述了马恩在众多科学领域的基本观点,尤其在于内在地揭示了“现代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体系的基本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从恩格斯不得不跟着杜林到处跑,并把该书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的设计及其逻辑关联中可以明显看到。如果说在引论和哲学编侧重于对现代唯物主义的普遍世界观(宇宙观成整个自然观)原理和作为特殊世界观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政治经济学编侧重于对作为个别世界观的资本社会观的阐述,那么,社会主义编侧重于对同样作为个别世界观的共产主义观基本原理的阐述。虽然恩格斯在每一编的论述过程中都十分着眼于把这些不同层次的世界观加以逻辑“连贯”,但从主要内容上看,各编对不同层次世界观的论述在重心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同时,《反杜林论》三编从普遍世界观经唯物史观到资本社会观和共产主义观的阐述,也展现了恩格斯对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系,从抽象到具体、从普遍经特殊到个别的逻辑论证过程。

第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等相关论著中,既在宇宙观层次对自然界概念加以运用,并把自然界称为“整个自然界”,又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和历史[3]270等术语对自然界概念加以运用,这表明,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把作为社会生活的“人们的现实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世界之外的自然界,看作总体自然界(宇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尽管自然科学的研究首先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对自然界问题的双重科学解读,以及对自然界概念的双重科学运用,表明了马恩科学世界观的科学结构特征。

第五,现代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特征的逻辑系列体系,我们从恩格斯在相关论著中,在不同层次上运用不同的概念对他和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加以表述时可以明显看到。关于普遍世界观(宇宙观或广义自然观),他用“世界观”、“马克思的世界观”、“新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术语加以表述。关于历史观,他不仅更多地用“历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术语加以表述,而且也把它称为“整个世界史观”[4]347(整个人的生活世界史观)。关于共产主义世界观,他把其称之为“共产主义的世界观”[4]334等等。恩格斯运用不同的概念对不同层次世界观加以分别表述,构成了一个关于现代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概念的逻辑系列,这个系列既观念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逻辑结构,又揭示了客观世界体系的辩证结构逻辑。

第六,“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这一“新唯物主义”的特殊世界观,同马恩整个世界观的基本逻辑结构一样,也是一个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逻辑系列体系。或者说,作为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特殊世界观之唯物史观,也是一个以不同层次的普遍与特殊相统一所构成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

如果说,在《形态》写作之前,即在唯物史观的孕育和科学世界观的萌芽时期,马克思还只是运用一般辩证法,在人的生活世界普遍总体层次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实践发展过程,从逻辑结构上仅仅看作是与私有制产生前的原初劳动——私有制条件下的谋生劳动(异化劳动)——扬弃异化劳动的作为自由自觉活动的劳动的实践运动逻辑相应的私有制产生前的原初社会生活——以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活——扬弃私有制前提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话,那么,在《形态》中,他们则在揭示实践辩证法这一特殊方法形态内在规定的同时,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描述为受劳动生产工具及分工活动所决定并一经产生便制约生产工具和分工活动演进的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占有制”即共产主义所有制,由这样的一系列特殊社会生活交往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和活动总体的实践展进序列。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在论及生产关系总合起来构成社会关系,构成社会时明确指出,“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而随着原始社会观的制定,马恩则把整个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看作是由原始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以及共产主义的各个特殊社会生活形态前后相继且依次递进所构成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演进序列,并把这个演进序列从个人共同活动的共同体形式上,当作由原始共同体、奴隶制国家共同体、封建制国家共同体、资本主义国家共同体,到共产主义的全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及社会实践关系形态的演进过程。当然,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也从人与物之间关系视角,把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活动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样的三大形式。马克思的多视角考察,使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结构更加具有丰富的历史实践规定性。

马恩把人的生活世界这一普遍总体的生成发展史,看作是由一系列特殊社会生活形态所构成的社会生活活动的实践演进序列,不只在于把这些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当作整个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环节和有机构成部分,而在于把它们视为整个社会生活这一普遍总体本身所包含的有机联系的各个特殊总体。这些特殊总体既以各自的独特历史实践前提规定相区别,又以它们所包含的共同实践本质相联系。一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前后相继且依次递进;另一方面,它们在空间上相并存且相互制约。这种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和依次递进,空间上的相并存且相互制约,我们不仅从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中可以经验地观察到,而且从马恩对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社会生活实践过程的研究所遗留下来的大量著作、笔记和文稿中可以理论地观察到。

然而,问题不限于此,马恩还以不同历史时代的个人生活和活动为出发点,对这些不同历史时代的特殊社会生活总体的生成及发展,以及每一较低特殊总体被另一较高特殊总体所替代的实践演进历程作了大量实证科学考察。这种考察成果,我们从他们对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殊社会生活实践关系的依次递进且相互联系的个别发展阶段的大量研究文稿中可以明显看到,尤其是从他们对原始社会生活、资本社会生活和共产主义社会生活实践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科学描述中可以明显看到。他们不仅把这些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特殊总体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个别社会生活,当作这些特殊总体从而也当作整个社会生活普遍总体本身所包含的各个个别总体,而且把各个个别总体当作与其相应的这些特殊总体本身的各个发展环节及各个构成部分。也就是说,同社会生活的特殊总体与其普遍总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一样,这些个别总体之间既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和依次递进,又在空间上相互并存且相互制约。这表明,在马恩看来,特殊总体是普遍总体自身的特殊总体,个别总体是特殊总体自身的个别总体,从而个别总体也是普遍总体自身的个别总体。作为人的生活世界这一特殊世界观的唯物史观,正是这样的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这个基本结构关涉并贯通到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一切领域,即不仅贯通到唯物史观的存在论、本质论、意识论(包括价值论)以及方法论的内在结构之中,而且贯通到它们的统一,即贯通到唯物史观的整个科学逻辑体系中。这就是说,唯物史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特殊世界观,不仅是一个由社会生活存在论(社会生活观),社会生活本质论(实践观),社会生活意识论(包含着实践价值观的社会生活意识观),以及实践方法论(特殊方法形态观)所构成的严密的科学逻辑体系,而且是一个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这个逻辑系列体系以其坚实的内在真理性,既科学地观念地反映了不同层次社会生活世界生成和发展的客观实在规律,又科学地展现了由不同层次社会生活世界所构成的整个人的生活世界生成和发展的普遍的客观实在规律。

概言之,“新唯物主义”(抽象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作为马恩科学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普遍世界观),“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作为人的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唯物史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世界观,都是一个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逻辑体系,表明了马恩的科学世界观既是不同层次世界总体阈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更是一个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这种结构既是对黑格尔概念世界本身结构以颠倒的唯心主义形式所包蕴的客观物质世界结构逻辑内核的科学继承,又是对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构的科学扬弃。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构体系的这种基本科学规定,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结构体系中存在特定的逻辑地位,它既是一种个别层次阈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又是一种特殊总体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作为这个理论体系之典型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则既是一种个别总体阈的唯物史观,又是一种特殊总体阈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观。

注释:

①这里的个别世界观,乃是相对于“新唯物主义”的普遍物质运动观和唯物史观

这一特殊世界观而言。《提纲》之后,马恩在把逻辑研究与实在性经验考察融

为一体的同时,沿着个别、特殊、普遍的实证科学之路,在占有大量历史实证

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概括,将人的生活世界的历史描述为由原始的奴

隶的封建的资本的共产主义的特殊社会生活环节所构成的顺序相承的逻辑演

进序列。或者说,也是个别世界观的依次递进序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权文荣(1954-),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杨立民)

猜你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的学说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间平等互信思想探究
人与科技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与我国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马克思恩格斯法治观要旨及其时代价值
论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要义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