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69)
学术期刊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最新科技成就的科学记录,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史实档案材料,在当今大科学时代,其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1]。学术期刊主编自身的学术水准和其在专业学术领域内的影响力对期刊的学术水平、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及其传播力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期刊日常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学术期刊主编自身的工作方式和办刊理念直接决定了期刊编辑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主编自身综合素质对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2]。如Nano Research,在其主编戴宏杰教授的带领下,采用“出版社+专家”办刊模式,期刊在创刊后的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3]。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进学术期刊改革和建设,不仅注重提升中国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也注重中文期刊的持续发展(如2013年起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组织实施的针对英文期刊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4]和2015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5]等)。这就对学术期刊的主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求他们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形势需要,做好从管理者到创业者、终审把关者到组织策划、科研型到经营型三个方面的转向[6]。目前,中国有近5 000种学术期刊,以一种期刊至少一位主编计算,主编人数也有5 000人左右。为提高主编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必要对主编类型进行分析,以方便相关职能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期刊发展规划。
按照岗位设置,学术期刊主编一般可分为专职型主编和兼职型主编。这里的专职型主编特指专职担任学术期刊主编,无其他任何学术和行政职务的主编。兼职型主编则指除了担任学术期刊主编之外,同时还担任其他学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的主编。其实,现实情况是:除少数学术期刊其主编只专职负责期刊工作外,大部分学术期刊主编都很难专职从事主编工作。从工作效率考虑,专职的主编可以全身心地从事期刊出版工作,可以较快地处理办刊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高期刊编辑部门的工作效率。一个现实问题是可专职担任学术期刊的主编一般都是退休人员,相对年轻的学者来说,这些主编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知识结构陈旧,思想观念保守,对知识爆炸、学术论文数量快速增长以及信息化、网络化迅速普及的今天来说可能适应较慢,从这方面来说,可能又不利于期刊的长期发展。从提高学术影响力的角度考虑,中国大部分的学术期刊希望在特定学术领域的知名专家,甚至院士担任本刊的主编。这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知名专家或者院士其实都有自己专职的学术工作和(或)行政工作,或者同时兼任数本学术期刊的主编,繁忙的学术工作和(或)行政工作占据了其大部分精力,很少甚至无暇顾及期刊主编工作,更遑论参加相关的主编业务学习和培训。他们可能会把原本主编承担的工作(如主编终审)转嫁给编辑部主任或者责任编辑身上,主编岗位其实可有可无。还有一些主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期刊相关工作,但又不愿意下放权力,编辑部请示工作时又无法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不承担相应的主编责任;或者其本人办刊思路本身就不明晰,朝令夕改,这样的主编对期刊的发展更不利。
对于学术性期刊而言,主编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尤其是专业性期刊的主编一般都是该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者。一些学术性较弱的期刊,对主编的专业学术水平要求不高,这样的期刊,往往是单位的行政领导(如高校校长、协会/学会会长)担任杂志主编,其职责更多在杂志的管理方面,而非学术方面。国内大部分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以高等院校、研究所和行业学会/协会为主,其主编一般同时担任主办单位的校级或所级行政领导,纯学术性的主编并不多见。行政领导担任期刊主编有利于期刊获得更多的行政资源,有利于期刊的快速发展。比如通过行政手段,可以快速地组织稿件,至少可以快速地在本单位系统组织到稿件。但对于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的期刊,这样的行政手段也只能在国内才可能有效。另外,如前所述,行政领导由于事务繁忙,很难有精力处理编辑部的事务,如果其权利不下放,必定会阻碍编辑部和期刊的发展。从学术期刊本身来说,学术主编应该由学术水平深厚、学术影响力较大的学者来担任,他们清晰了解学术动态,可准确把握期刊定位,可以制定可行的期刊中长期发展计划,而非一些空中楼阁似的目标。
前面提到的学术期刊主编分类,只是根据主编工作时间和学术背景的一个大概分类。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的现实情况是“学术型+行政型+兼职型”这种交叉型的主编为多。理想的学术期刊主编应以“学术型+专职型”的主编为好,但具备这样类型主编的学术期刊目前在国内的确不多,毕竟让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完全转型全职从事主编工作,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和职称评价体系中还是具备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学者也很难放弃科研去全职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尽管有一些期刊有专职的学术型主编,但这些主编往往都是已经脱离科研第一线的退休人员,在学术发展和出版技术快速发展和更新的今天,对其和所在期刊其实也是一种挑战。
不管哪种类型主编,从期刊出版和管理的角度出发,都要求主编不仅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清晰的期刊发展脉络、一定的出版专业知识、可以为期刊出版工作付出一定时间和精力,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管理艺术。一些期刊主编因担任行政事务太多,长期不参与编辑部的具体事务,不了解期刊发展现状和编辑部工作现状,其制定的一些决策也不具备可行性,反而给编辑部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再加上一些主编长期处于行政领导职位,形成了独断强势的工作作风,不愿意接受编辑部提出的一些中肯意见,或者简单地就认为不执行就是推脱责任,长期下去,势必造成编辑部人心浮动,严重阻碍期刊发展。为了学术期刊能良好持久的发展,单就学术期刊主编来说,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主编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当前一些学术期刊缺乏生机,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在于其主编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这又与当前主编业绩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有较大的关系[7]。虽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主编从业人员有编辑业务学习和培训方面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术期刊主编即使有意愿,也难以有时间脱离行政岗位专门从事几天的主编业务培训,所以就找编辑部人员替代其学习培训。主编不了解主编业务,或者一知半解,就有可能做出一些不符合期刊发展的决定。另外,现在也没有专门针对学术期刊主编考核的标准和强制性规定,学术期刊主编往往只参加其所在单位(如大学、研究所等)的年终考核,考核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其学术业务或行政事务上,期刊业务考核不在其中或只是随笔带过,自然也削弱了本人对主编责任的重视。
(2) 设置专门的执行编委或者加强编委会的学术引领作用:在目前大部分主编都较少有精力从事期刊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其实可以设置专门的执行编委(或者执行主编、执行副主编)来为主编分担大部分工作。现在很多学术期刊也的确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来管理期刊。但问题在于选择一个既热衷期刊出版工作、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期刊出版工作,又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社会活动力的人比较困难。像Cell Research的期刊执行人李党生集深厚的出版背景和优秀的学术背景于一身的人并不多见,这也是Cell Research能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优秀人才难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编委会的力量其实也不失为一个推动杂志快速发展的好办法。以往很多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更多只是一个摆设,难以真正发挥其对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真正重视编委会的力量,让编委会的委员们真正参与到组稿、审稿、定稿以及后期的期刊出版、宣传等各项工作中来,利用编委会的整体力量,推动期刊稳定发展。编委会切忌大而全,也切忌只为挂名,不为工作。选择编委队伍,在注意编委会的学术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同时,更要明确编委会的责权利,学术期刊的编委会应是一支精炼的、愿意为期刊发展做出贡献的编委队伍,否则一个看似名人辈出而无人出力的编委会,只是华而不实。
(3) 主编要敢于承担责任:作为学术期刊的管理者,主编应该有勇气和胸怀承担期刊发展的责任,而不是坐享其成,不愿意承担问题和责任。在期刊发展缓慢或者停滞的时候,期刊主编应该有勇气和胸怀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而非只口头承认自身工作有问题,却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弥补或者改正这些问题,最后还是把所有问题转嫁到编辑部和编辑个人身上。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主编,才能真正凝聚编辑部的力量,这种凝聚力是编辑队伍良好合作的基础[8],甚至在很多时候就是期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李英.浅析科技期刊主编应具备的素质[J].今传媒,2015(11):122-124.
[2]李继兵,唐奇展.谈主编素质与学报质量的提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2):102-105.
[3]韩燕丽.主编在学术期刊建设中的作用—以Nano Research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2(9):32-34.
[4]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EB/OL].(2013-09-18)[2016-05-02].http://www.gapp.gov.cn/news/1663/156405.shtml.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EB/OL].(2015-11-04)[2016-05-02].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6753578.html.
[6]王雪青.学术期刊改革中主编工作的三个转变[J].出版科学,2012,20(2):32-34.
[7]翟文忠.学术期刊主编业绩考核机制研究[J].北京电子科学学院学报,2013,21(1):44-50.
[8]王雪莹,陈学智,赵小坚,等.浅析学术期刊主编在增强团队凝聚力方面的作用[J].科技与出版,2013(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