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银平
“痛经假”是让人欣慰的文明进步
●耿银平
“痛经假”的概念由来已久。
1993年,当时的卫生部、全国总工会等5部门联合颁布《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指出: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1至2天的休假。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包括北京、上海、陕西、山西、安徽、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山东、甘肃、湖南、四川等在内的10余个省份,在地方性规定中明确了女性劳动者的这一权益。
我们劳动的目的,既是为了发展经济,也是要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社会文化、道德文化彬彬有礼。一句话,就是要活得有幸福感、获得感。
从这个角度认识在全国逐渐铺开的“痛经假”,意义非常积极。痛经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身心折磨,广州市妇儿中心计生科主任禤庆山认为,极端的原发性痛经,确实能让女性痛不欲生且不易做到快速止痛。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的提案曾指出,85%以上的女性认为经期较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无须讳言,痛经已经成为困扰诸多女性的“身心硬伤”。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女性在痛经期给予放假,减少其劳动强度,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她们通过休息有效缓解或消解痛苦程度,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无疑,这是一项予人温暖和幸福的举措。
各种各样的严格管理当然是应该的,可我们面对的,毕竟是活生生的人,是非常复杂的情况和社会。如果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能为特殊情况、弱势群体预留一个人性化出口,让严厉的制度增加一些温情,更能得到人们内心的敬畏和尊重。这些年,我们针对女性群体、户外劳动者、农民工群体等出台了较多的人性化的制度关怀,比如高温假等,正具有这种意义。社会越是发展进步,对于人的尊重,对于文明发展的吁请,就越能成为一种公共精神、发展自觉。
我们要把劳动者的心理需要、心理愉悦置放到一个庄严高度,尽可能通过环境和制度的改善,给劳动者提供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提升他们的工作幸福感。为此,“痛经假”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心理工资”。
不要认为放“痛经假”会减少工作时间。管理者对劳动者的每一种温情脉脉的关怀和尊重,都会让对方生出感恩、感谢和温暖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的生产力和精神效应,让单位的凝聚力、忠诚感、文明效应都得到提升。这就是所谓的“霍桑效应”:员工心情舒畅,干劲才会倍增,更有团队精神。一个小小的“痛经假”能激发出如此厚重的精神正能量,这种情感投入划算!
当然,为了让“痛经假”得到真正落实,更多基层管理者还要站在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认识“痛经假”的意义,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落实好,让单位的人文气息更加浓郁,让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