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班会课 改变一个他

2016-02-26 22:08杨静
关键词:网瘾班会

杨静

【摘要】 陆某是一个有网瘾的学生,曾经性格内敛、品学兼优,初一下学期沉迷于网络后,突然变得很暴躁,对家长一句话不对就发脾气,上午上课时经常打盹睡觉,对班级的事情不关心,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变差了。在日常的班级教育中,笔者借助班会等教育形式,与他构建起情感之桥、信任之桥、心灵之桥,使他在初二上半学期取得了很大进步,成功的戒掉网瘾,性格变得开朗,与父母、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 网瘾 孤单 班会 情感之桥 信任之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02-020

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孩子们玩网络游戏越来越便利,许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痴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网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很多家长认为网络害了孩子,尤其是网络游戏,很多学校还一度劝诫学生不要上网。但是研究者的结论恰恰相反: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孩子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注重借助班会课这个德育教育的载体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培养父子、师生感情,加强思想沟通,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增强信心,起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下面谈谈自己利用班会课对一个有网瘾学生教育的成功案例做法:

一、案例背景

陆某,男孩子,13岁,又高又瘦,长相俊朗。

记得我刚接手初二6班时,曾经的班主任跟我说,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主动参加班里的活动,但是他学习成绩很好,不找事,一般情况下我不怎么管他。的确,在初二的前几次章节测试中,他各科考的都很好,处于班级中上水平,尤其是理科,课后作业虽然做题过程不规范,但是做题的方法正确,而且难题都会做。当时他留给我的印象是该生非常聪明,学习基础好,但是比较内敛,不爱说话。成绩的优异、文静的外表让老师家长误以为他是个自立自强的孩子,造成对他的教育的疏忽,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的问题慢慢暴露出来。他其实是个孤独感强、逃避问题不敢承担的男孩子,在网络中找到寄托之后,渐渐的迷上了网络游戏,从一开始偷偷摸摸的去黑网吧,到后来明目张胆的在家玩游戏不睡觉。在初二上学期的第二个月经常与父母冲突,尤其是跟母亲的关系越来越僵,脾气越来越暴躁,痴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二、教育方法

1.找到网瘾的缘由,搭建家校情感之桥

得知陆某晚上在家玩游戏不睡觉的消息后,我很震惊,他的成绩很好啊,怎么会有网瘾呢?但我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帮助孩子解决这问题,必须先了解问题出现的缘由。在周末的一次家访后,我了解到,原来在他小时候,父母因为性格不合和平分手了,他被判为妈妈一同生活,他的妈妈因为工作忙,在他小学时,就把他寄养在姨妈家,他比较内敛,没犯过什么大错误,所以他的妈妈很少过问,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点疏远。后来等他的母亲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初中就把他接到身边住,但是他的妈妈又不知到怎么和孩子沟通,没有跟老师反馈及时寻求帮助,就放任他在家玩电脑,没想到导致今天这样的后果。

在治疗陆某的初期,我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一次次的沟通,我终于了解到他玩游戏的初衷。他告诉我说,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主动跟父母、同学交往,在学校,除了学习,也没什么事情做,在初一下学期的时候,觉得越来越孤单,于是就玩起了游戏,可是没想到一玩起来就管不住自己了,现在他也很苦恼,不想玩但是又控制不了自己,听到妈妈的唠叨,觉得更加心烦,很想发火,摔东西。

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后,我很同情这个孩子。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把大多数教育精力放在后进生、学困生身上,行为习惯比较好的这一层次的学生少于关注和关怀。这一情况,在我们的这样普通学校应该相当普遍。因此他现在的这种情况,我想家长和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拯救这个孩子,唤醒他的良知。综合他的情况我初步断定他是轻度网瘾+青春期,若想拯救他,单凭一次次的谈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和家长合力,有技巧的帮助他走出困境,找到自我。于是我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大量书籍和案例后,结合陆某的情况,设计了一个详细的拯救计划,并把这些情况,及时的与他的妈妈进行交流。有一次听到他妈妈的哭诉后,我对她说:“现在的他很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也不喜欢自己现在这个样子,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自制力差,很脆弱,这时候,我们必须保持理智,不能跟他吵,对着干。你这样下去,把他逼出家门,离家出走,那后果不堪设想啊。”家长听到后说:“老师,我是不太会教小孩,以后就请您多多指教,我一定会全力配合。”

2.群策群力,搭建信任之桥

针对陆某的网瘾原因,帮助他戒掉网络的第二步是让他走出孤单的困扰,感受到同学间的友爱。于是,我决定利用班会课群策群力,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搭建心灵之桥。

我在班级召开了一次“寻找丢失的心——群策群力戒网瘾”主题班会。班会一开始,我寻求学生们帮助,“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孩子们听到这个问题,流露出很惊讶的表情,尤其是陆某,疑惑地看着我。“你们能推荐一些好玩的网络游戏给我吗?”这下立马引起了学生的兴趣,“CS、仙剑、极光世界……”学生的回答此起彼伏,整个班会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陆某尽管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兴奋,但是满脸的欢喜。然后我趁势问道:“你们又是如何分配学习和上网的时间呢?”然后我特意挑选了一些学习好、自律性比较强的孩子提问。学委说:“我也是平时不上网,不过周六会先玩会,我一般周六下午才写完作业,周日上午又会玩2个小时游戏。”班长说:“其实我很想玩游戏,每天放学时都想玩一会,不过有一次我没完成作业就玩游戏,后来我妈妈把我的电脑没收了,好久都没得玩。后来妈妈告诉我,要做完作业才能玩。”……然后,我看着陆某说:“你们把玩和学习的时间分配得很好,做的很棒!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小李的孩子,他沉迷网络,妈妈把他的手机没收了、网线断掉了,他气的把键盘砸掉了,还冲妈妈发脾气。有时候还跑去黑网吧玩。”这是我看到陆某羞涩的低下了头。我在班上提出:“如果小李是你的同学,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出点子,在此过程中,他一直在静静地聆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出现了从没有过的专注的深情,我知道,他在意同学们的言论。

于是我趁势走到他的身边,对全班同学说:“这个小李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班的小陆。他的学习成绩有目共睹,好多同学很羡慕他怎么那么聪明,但是现在他被网络困住了,怎么办呢?从今天开始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要跟他讲一句鼓励的话,和他一起跑步,一起拼搏学习。”他一直没有说话,低着头,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知道,孤单的心终于感受到了渴望许久的温暖,同伴间的关爱打动他了,这一次的班会课真的触动到他。在今后的每一天,同学们遵守约定,用实际行动鼓励帮助他、提醒他,课后同学们玩的时候总会叫上他。周末班干部特意为他组织了烧烤、爬山、骑单车等活动。渐渐地,陆某笑容多了,开朗了,也乐意主动跟同学交流了,他妈妈说他在家玩游戏的时间不再那么多了。确实,如果没有举办那次班会课,动员全班同学一起来帮助他,任何说教都无法抚慰孤独的心;如果不是真实的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多年孤单的心灵。唯有真诚的关爱和持续的行动,才能搭起信任的桥梁。

3.以心换心,搭心灵之桥

一次班会课让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改善他和母亲的关系,我开展了“打开一个门,沟通从心开始”亲子活动主题班会,同时也希望通过班会用心换心,搭心灵之桥,达到“让家长了解孩子,孩子理解家长”的目的。

第一个游戏“亲情大考验”,游戏规则是家长蒙住眼睛来找自己的孩子。这个游戏有点难度,孩子们都是着急,担心父母找错了人,被找错了的孩子撅着小嘴很不高兴。陆某排在最后一个,眼睛一直盯着妈妈,看得出他也担心妈妈找错了,很紧张。可是她的妈妈摸了一个又一个,一直摇头说不是她的儿子,摸到最后一个,他异常的兴奋,散发着光亮,特意挺直了胸膛,似乎在提醒妈妈“我就是啦!”他的妈妈瞬间高举孩子的手,大声地说“杨老师,我找到了。”全场一片掌声,他一把抱起妈妈转起圈来,还兴奋的说“妈妈,你太给力了!”

第一个游戏给他带来了成功的喜悦,接下来他兴奋着带着妈妈参加了一个又一个游戏。在最后一个游戏“我心换你心”中,要求孩子紧握父母的手,让家长说出5个事例赞美自己孩子的优点,孩子说出5个事情赞美父母的优点。不出所料,陆某又是第一个报名。她的妈妈说:“我记得他小时候很懂事,每次我回家或者出去的时候,他都主动帮我把要穿的鞋拿出来,把拖鞋放回去。还有一件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的腰不好,站长时间就会酸疼,每次我说很累的时候,他都会跑过来帮我揉揉腰。他不再痴迷网络后,我觉得他温和了很多,经常会征求我的建议……”他的妈妈讲着讲着不自主的哽咽了,好多家长也感动的眼睛红红的。一句句赞美的话,也深深地感染了他,看到他泪流满面的样子,我知道此刻,母子的心更加贴近了。当他的妈妈讲完之后,他非常自豪的列举了妈妈的5个事例,5个优点。一个性格内敛的孩子,能够大大方方的、声情并茂的表达出对妈妈的真实情感,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进步啊!他妈妈高兴地鼓掌给自己的儿子喝彩,一脸的自豪和满足,我也为他的进步感到欣慰。

就这样,一段对话叩开了一扇封闭的窗,借助班会课温暖了孤单许久的心。

当然,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在不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新问题。为此,我建立了《德育跟踪档案》,及时发现与记录学生的思想震波,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系列性跟踪教育。

三、案例反思

陆某的案例使我感受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疏忽对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的关爱,这一部分的孩子外表看似乖巧,也许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孤单,很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用说教的方式对待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苛求和急功近利的矫正是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良的习惯背后是孩子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我们要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的心理根源。同时我们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搭建有效的教育平台,寻求学生群体的力量,用具体的行动持之以恒地帮助他们,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

四、案例评析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敏感叛逆,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程转化,在学习与生活中需要获得知识外,更需要老师、同学们对他们的真诚关爱。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他们学识上的老师,更应是他们情感上的朋友。本案例中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班会课等形式多样的的活动,多角度的“沟通”,架设起“情感之桥”、“信任之桥”、“心灵之桥”。并通过群体的力量,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震波以采取及时的教育措施,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漓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2.

[2]李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尹军成.班主任育人之道:影响孩子一生的班会课[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网瘾班会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浅谈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实施
主题班会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实现
我的爸爸有“网瘾”
中学生网络依赖(网瘾)形成的个人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独立院校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