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马克思主义的努力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探析

2016-02-26 18:49李楠明齐晓明
学术交流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李楠明,齐晓明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哈尔滨 150080)



复归马克思主义的努力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探析

李楠明,齐晓明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哈尔滨 150080)

戴维·佩珀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深入分析了当代西方生态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阐发了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表明,他们不仅在社会政治学上多有建树,而且是19世纪生态学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仍然是当代分析生态问题的有力的思想工具。佩珀认为,资本主义生态矛盾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由其内在生产方式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不仅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人类向更高文明跨越的可贵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

一、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

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于其突出的时代主题,引发了强烈的学术反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派别之一,涌现出众多的研究者,如詹姆斯·奥康纳、安德烈·高兹、贝拉米·福斯特等。英国思想家戴维·佩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制度根源,主张通过激进的社会变革来消除生态危机,形成了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最终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中向着马克思主义所引领的社会主义方向走得最远的人。作为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地理学教授,佩珀从事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以地理学研究为基础,把目光投向其他领域,如环境政治和哲学、环境主义等。关注全球环境的变化是他的职业敏感和需要,但是,自然科学研究并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由此,他开始关注环境的社会性方面,从而转向马克思主义视域,追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从一个地理学家转变为杰出的生态社会主义者。

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促使佩珀关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进而转向马克思主义,其一是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苏联和东欧的解体。苏联和东欧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这些国家基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完美”设计,为赶超发达国家,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盲目地扩大生产,发展工业和军事,没能很好地保护自然,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恶化。通过苏联和东欧问题,佩珀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有益于自然的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已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另一个事件给佩珀极大的触动,使他看清了资本主义在生态问题上的立场,进而彻底放弃了对资本主义建立生态社会的希望。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谓盛况空前,全球180多个国家派代表出席大会,103位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会并讲话,各国对于全球的环境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是,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指出,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第三世界人口过度发展,并以此为借口,拒绝在全球协议上签字,有的国家即使签了字,回国后,仍按照原来的方式做事。这一行动表明,资本主义政府在推卸责任,担心一旦履行生态责任,它们的工商业利润就会受到影响。由此看以看出,资本主义不但制造了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利益的局限性,它不能产生对抗自己的意识和行动,更不会带领全球走出生态危机。

戴维·佩珀进入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正值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产生理论分野和全球的生态运动鼎盛之时,这样的历史机遇赋予他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强有力的实践支撑。从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歧看,一方是本顿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一方是格伦德曼引领的人类中心主义,双方的理论争辩促使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形成两大对垒的阵营。佩珀属于人类中心主义的阵营,他反对生态中心主义用自然主义改造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反对其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态度的误读。他指出,生态中心主义实质上是以笛卡尔的二元论为基础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与资本主义的技术中心论有本质的不同。他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分析和解决当代的生态问题,以此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从全球的生态运动看,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自其产生半个世纪以来的鼎盛时期,1992年全球峰会后,许多“绿色分子”(理论上的生态中心主义者)宣称,资本主义的狡猾使他们对峰会的成果感到失望,对生态运动的前途担忧。佩珀指出,作为一种激进的社会公正和关爱环境的观点的生态社会主义正是“绿色运动”(其理论基础是生态中心主义)所缺少的,摒弃生态中心主义和政治上的散漫方法,将使“绿色运动”被更多的人所关注,马克思主义与绿色运动的结合是其目前最为紧迫的政治议题。但是这个主张“冒犯了绿色精神的根本方面”,即挑战了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惹来了一些绿色分子的敌意和反感,佩珀把其比喻为“面对着绿色公牛的红色遮布”。尽管遭到这样的误解和抵制,佩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写下了《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积极倡导绿色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发,成为绿色运动的红色立场和绿色立场之间的一次深度沟通和连接。

二、戴维·佩珀生态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有生态学观点吗?这个问题在当代生态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生态中心主义者坚持反对甚或是敌视的立场,视马克思主义为造成生态问题根源的人类中心主义。佩珀则提出“马克思主义确实以一种有意义的尽管是含蓄的方式包含了足够的生态学的观点”[1]73。他引用帕森斯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态度是开放的,早在海克尔(他提出了“生态学”一词)之前,就提出了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理解;他还指出,有的学者把马克思恩格斯视为生态学的先驱,是因为他们关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把自然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总之,佩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的生态学观点是完全肯定的,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中包含着强烈的生态批判,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本质的揭示,对理解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非常有益的。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使得它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并且持久地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仍然是今天分析生态问题的有力的思想工具。

佩珀肯定了马克主义的人类中心论,他说,马克思不是一个生态中心论者,“他嘲笑各种形式的自然崇拜和感伤”,而且他进一步阐发说,在马克思那里,自然的价值相对人而言是工具性的,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在自然本身,它体现的是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异化实现的结果。所以,要解决生态问题就要更加关注浪费性的人类生活与劳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是重视环境与人活动协调统一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受到关于生物和人类生态学的现代作者的极大影响”,因而主张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在活动中必须保护环境,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环境主义是统一的。这种人类中心论关心自然,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是在生态上不健康的社会。佩珀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他反对绿色分子生态中心论的生物平等主义,生物间平等的民主观念有十分古老的传统,绿色分子力图使之成为当代有影响力的政治议题,是对从启蒙运动中继承下来的人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主体精神的否定,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人类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人类来说,历史行进到今天,是启蒙运动的巨大功绩,生物平等主义虽然有一定合理因素,但是,要使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人类政治意识形态,完全是不可能的。人类既然只能从人类意识的视角去观察自然,那一定是人类中心论的。“这是一种有益于自然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一种把非人世界仅仅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的、可避免的‘强’人类中心主义”。佩珀总结说,“生态社会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长期的集体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短期的个人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1]271。

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佩珀提出社会-自然辩证法的思想。首先,自然与人类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它们彼此是对方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人与自然互相界定,彼此不可能排除对方而存在。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换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2]其次,它们之间不断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即马克思认识到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它产生了人类,而人类又通过最先的自然创造了人工自然,即自然-社会的物质系统,人类通过生产改变自然,被改变的自然又影响着社会对它的进一步改变,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推动着社会-自然的进化,人类历史不断前进,从而走向新的文明。

因此,“自然”这个概念不是一个技术中心论者心中的经济利益所在,也不是生态中心论者认为的蕴含自然内在价值的源泉,更不是存在主义视野中处于危险境遇下的生态系统。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尽管它独立存在,但是它却被它自身的一个方面——人类社会重新塑造出来。马克思用人化自然的思想来描述这种状况,他认为,自然界提供了人自身存在的基础,这是自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离开社会,就失去了这种意义。显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导致自然与社会的分离,自然的异化显示出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对于生态中心主义者来说,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承认自然规律高于人类,来坚持人类的自然性,就可以克服自然的异化状态,但是,在马克思看来,通过消除它虚假的外部性和控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价值观),规范它对整个社会的用处来坚持自然的人性(通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以集体的方式控制自然),才是改变自然异化的最佳方案。

佩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解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他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但需要通货膨胀、萧条、供需不平衡、环境退化等危机的存在,而且,它们还是这一制度不可避免的结果。”[1]96无论是经济问题还是生态问题的根源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直接结果。归根结底,生态矛盾来自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促使资本主义不断扩大生产的持久动力——剩余价值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所在。资本的唯一动力就是追求利润,马克思说,资本“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3]。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从生产中积累财富,并将其重新投资以生产更多的资本,也就是说,资本要无限地扩张,才能满足其增值的需要。资本无限扩张的本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资本的贪婪战胜了理性,把自己追逐利润的疯狂行为建立在对自然掠夺的基础之上,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严重缺陷,这种制度的缺陷便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在资本主义框架内生态危机是无法解决的,佩珀提出以生态社会主义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现实解决方案。

佩珀完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承认经济组织和物质事件影响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性,主张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运用罢工的政治斗争和有限度的议会斗争方式去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他认为,工人运动一定是社会变革的一个关键力量,虽然“由于把无产阶级看成一个没有差别的少数派别,马克思未能看到一个相对特权的劳动阶层从作为雇佣劳动力群体中出现的可能性,即一个技术官僚集团”[1]255。在今天,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没有改变。但是必须看到,在资本主义生产统治下,用暴力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政权是不可能的,他提倡用非暴力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变革。因此,生态社会主义作为社会的一种普遍反对的观念的发展,是有助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的,这样的观念也会为未来新社会的建立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为蓝本,佩珀认为生态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保护环境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一方面,在新社会中,人们会努力避免环境危机,自然环境虽因生产被改变,但不是被破坏,使人愉悦和健康的环境将被创造,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相处的伙伴。生态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实现物质富裕,但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增长必须是理性的适度发展,充分考虑到自然的有限性发展。他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共同所有,旨在建立一个“共同所有制和民主控制基础上的社会”,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通过限制市场竞争,使资源能得到理性的使用。这种发展理念,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生产完全是为了使用而不是为了销售和获利,“生产少些,但要好些”是它的基本原则。因此,每个人的物质需要应遵守自然限制的原则,就是说人类应以生态可接受的方式去消费,这样可以减少自然的承载力,实现环境保护和人的需要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在新社会中,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人,甚至是同一个地球上的人,都将是在平等公正的原则下生活。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在物质生活条件上的差距缩小,在自由地享受自然资源的权利上也将消除差别;逐渐限制发达国家对其的经济和资源的掠夺和剥削,慢慢解除经济落后的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新社会完全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完善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向更高的文明状态跨越,这种构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关切的情怀。

三、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可谓是对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理论反思,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经过三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我国生态和环境的脆弱性开始显露出来,直面生态危机,反思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首次上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佩珀认为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由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似乎佩珀的理论同我国无关,其实不然。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企业生产要追求利润,运用现代科技,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这样资本的运行机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就仍然在起着作用。加之,在工业化起步之初,自然资源的粗放使用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经济模式,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另外,为利润而盲目生产,引发非理性的过度消费,造成物质主义风行,形成了对商品和金钱极度追求的虚假消费的生活方式。因此,如果不对这样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控制,就会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不和谐,从而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重视生态环境变化,解决当代面临的生态问题,就成为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中国,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根本在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因此应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目的的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宗旨,更加重视生产的生态内涵,促进绿色发展,来获得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双赢局面。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出发,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这就必然要求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适时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是直线型,过程是“资源、能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特点是高能耗、高污染,结果是生产过程造成污染和浪费,极大地损害了环境和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循环经济是持续型的,过程为“资源、能源—生产—消费—废弃物回收—生产和消费……”,其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在这个过程里,资源与能量得到循环的有效利用,从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绿色生产过程。由此可见,面临当前极其严峻的生态问题,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广泛地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是使我国经济逐步摆脱资源和环境困境的必经之路,适应经济新常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战略目标。

佩珀主张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佩珀认为,平等是生态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在新社会中要消除贫富差距,要消除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这就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还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常态,很多领域中存在的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诸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医疗、教育、就业和养老等领域存在的种种矛盾,这些难题都指向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平等、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平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价值的主体的三者统一,所以,我们的发展就要为了人民,一切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社会主义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普遍共有、人人共享。“共享”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平等使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在自然的家园里,人人平等,消除和限制由于占有财富多寡造成的权利不平等,从根本上消除贫穷,最终实现公平正义。但是必须看到,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业,它既是对现实的艰难挑战,也是跨越阻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机遇。

结语

佩珀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当代的环境退化和生态危机问题上,自觉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他认为,对于当代的生态运动来说,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它的批判精神和方法,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无疑就是受这些方法启示的产物。他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生态批判,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由于资本主义利润内在化、成本外在化的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在疯狂追逐利润的过程中,造成了环境的退化以及由整个社会整体来承担这样的环境代价的现实,因此“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根本就是神话。佩珀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构想,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旨在建立一个以环境友好、社会公正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社会。遗憾的是,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呈现出些微的“生态乌托邦”的色彩,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由于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非暴力的绿色政治战略,淡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使其理论拉开了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距离。一方面,他认识到工人阶级仍然是革命的主体,重视通过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来建设生态社会主义;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在资本主义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在不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用非暴力的方式去获取政权,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尽管他的理论存在种种局限,但佩珀不失为当代西方生态运动中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继承马克思主义方法,创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贡献了独到的见解,也为当代世界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1] [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0.

〔责任编辑:杜 娟〕

2016-04-04

佳木斯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岩佐茂环境思想研究”(12Sh1201506)

李楠明(1954-),男,吉林四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D091

A

1000-8284(2016)10-0042-05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重要更正